刘虹辰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RGT肽对血小板整合素αⅡbβ3介导的外向内信号转导选择性抑制作用
- 目的合成寡肽RGT以正常的人类血小板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整合素αIIbβ3介导的信号转导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1、选择肽链氨基端十四烷酰化修饰作为肽获得细胞膜穿透性的方法。合成肽链氨基端带有十四烷酰...
- 苏晓瑜吕媛婧刘虹辰阮铮王学锋陈赛娟奚晓东
- 文献传递
- 整合素β3胞浆段末端序列在双向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正>目的:比较各种整合素β3变异嵌合体与整合素β3全长嵌合体对整合素仅αⅡbβ3双向信号转导的显性阴性作用的异同;研究整合素β3胞浆段 C 末端序列参与双向信号传递的模式和分子机制。
- 苏晓瑜吕媛婧刘虹辰阮铮王学锋陈赛娟奚晓东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例MDS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同胞全相合供者4例,亲缘间单倍型供者4例。预处理方案为改良BU/CY 4例,地西他滨桥接BU/CY 2例,FLU-IDA/FLU-BU 1例,FLU-BU/CY 1例,同胞全相合移植采集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给予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血缘单倍型移植采集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VHD预防采用CSA、短程MTX及吗替麦考酚酯(MMF),预处理期间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随访时间1~13个月。结果 8例患者全部完成造血重建,顺利出仓。粒系植入时间为11.2 d,巨系植入时间为15.8 d,经STR-PCR检测均为完全供者型。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因自行停用抗排异药物导致Ⅳ度aGVHD并于移植后4个月死亡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2例;移植后复发1例,死亡1例,存活6例。结论 allo-HSCT治疗MDS安全有效,对中高危MDS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宜尽早进行。
- 杨岩孙健宋滨阳张天奇刘虹辰陈雪瑜张静静闫金松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地西他滨
- 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c-Kit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与干细胞因子(SCF)结合作为重要的受体配基复合物通过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复合物,产生强大的连锁反应,从而在细胞分化增殖等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为止,二聚化结构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JAK-STAT等十几条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被陆续证实与c-Kit的活化密切相关,而针对抑制c-Kit活化设计的靶向药物也陆续投入应用,与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一起在临床相关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刘虹辰奚晓东
- 关键词:C-KIT二聚化信号通路抗体靶向
- 整合素β 3胞浆段末端序列在双向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目的:比较各种整合素,3变异嵌合体与整合素, 3全长嵌合体对整合素,Ⅱb,3双向信号转导的显性阴性作用的异同;研究整合素,3胞浆段 C 末端序列参与双向信号传递的模式和分子机制。方法:1.以共表达 GPIb-Ⅸ,整合素Ⅱ...
- 苏晓瑜吕媛婧刘虹辰阮铮王学锋陈赛娟奚晓东
- 文献传递
- 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与冻存质量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监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与冻存质量,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1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86例次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含量,采用以羟乙基淀粉为主的冻存体系,定期检测干细胞活率,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评价造血干细胞采集及冻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化疗间歇第9~11天,CD34^+≥15个/μl,达到采集标准;经1~3次采集CD34^+细胞≥2×10~6/kg,单个核细胞数≥2×10~8/kg,符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标准;1~6个月冻存活率≥94%,回输前1周复测干细胞活率≥96%。移植后平均+9天粒系植入,平均+13天巨核系植入。中位随访12个月,患者无病生存率达98%。结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冻存质量符合标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植活及移植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障。
- 张静静吕红霞杨岩周栋黄丹刘虹辰王娇王睿闫金松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干细胞采集
- 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mAb)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人c-Kit的胞外免疫球蛋白区编码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KitD4-5。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M15,经IPTG37℃诱导4h后,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镍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和多次克隆化培养,筛选出特异分泌鼠抗人c-Kit分子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法、FCM等对mAb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表达及纯化了人c-Kit重组蛋白,并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c-Kit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SRJ1。ELISA和Western blot、FCM结果显示了该株mAb能够识别Kasumi白血病细胞株表面表达的天然的c-Kit分子,并与人正常外周血细胞无交叉反应。值得注意的是,Kasumi细胞含有一个不被SRJ1识别的亚群,虽然其表达c-Kit(Ab81mAb的结合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30-Kit4-5,并获得高纯度的人pQE30-Kit4-5重组蛋白;成功制备了1株特异性的鼠抗人c-KitmAb杂交瘤。其所分泌的抗体能特异地识别人c-Kit分子,并且可能成为区分细胞表面表达不同c-Kit分子的潜在检测工具。
- 刘虹辰毛朝明苏晓瑜阮铮丁秋兰王学锋王鸿利奚晓东
- 关键词:C-KIT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