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身庆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牦牛
  • 1篇引种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杂交
  • 1篇肉产量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饲养
  • 1篇饲养试验
  • 1篇牛奶产量
  • 1篇牛群
  • 1篇牛群结构
  • 1篇牛肉
  • 1篇牛肉产量
  • 1篇群结构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组
  • 1篇染色体组型
  • 1篇染色体组型分...

机构

  • 4篇青海大学

作者

  • 4篇刘身庆
  • 3篇吴克选
  • 2篇张廷华
  • 2篇魏雅萍
  • 1篇杨荣珍

传媒

  • 4篇青海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1992
  • 2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牦牛牛群结构及周转优化方案被引量:1
1992年
通过对我省和大通牛场牦牛牛群结构现状的调查研究,编制出不同母牛比例的牛群结构及周转表。在四年的试验期内,采取压缩驮牛、育成牛比例和保护适龄母牛的措施,使大通牛场的生产母牛比例由45.06%提高到52.71%后,繁殖成活率,总增率,奶、肉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63.60%,23.53%,5000ks,1460kS,111.21万元,和1985年相比,分别提高12.9%,5.4%,11.94%,38.33%,14.67%,死亡率降低到1.81%。实践证明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经济效益显著。
张廷华刘身庆王清华吴克选赵金海王文云汪国栋乔春来
关键词:牛奶产量牛肉产量
提高牦牛远缘杂交冷配繁殖成活率
1992年
在总结以往牦牛远缘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上,经五年试验,提出实施建立专用草场,抓好参配牛质量,培养冷配技术队伍,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做好布病防治和妊娠后期适当补饲等配套技术,牦牛远缘杂交冷配繁殖成活率可达到40%。江西沟乡1988—1989年牦牛远缘杂交冷配繁殖成活率达到47.91%(46/96)即是证明。所提出的综合配套技术适合高原牧区生产实际,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张廷华刘身庆童子保王清华吴克选
关键词:牦牛杂交冷配成活率
北京鸭的引种和饲养试验
1990年
自1988年起,我院与海西州克鲁柯湖养殖场、省属同德牧场、省水产局鱼种场合作引进北京鸭,进行为期二个月的雏鸭饲养试验和为期四个月的育成鸭冷季饲养试验。试验结果:2月龄鸭平均体重1.37—2.4公斤,料肉比3.0—3.5∶1,成活率72—96%,上市时间以56天为宜,每只鸭平均盈利1.69~2.85元;育成鸭冷季饲养四个月,死亡率为3.99%。证明北京鸭耐寒性好,能适应青海高原;在青海饲养北京鸭效益显著,适应群众个体或集体饲养,是一条致富门路。
杨荣珍刘身庆吴克选魏雅萍连德何理纫杨海峰郗平安
关键词:北京鸭引种饲养
一例异常犏牛染色体组型分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
1990年
在青海省牦牛杂交改良中,首次发现一头外形异常,与一般犏牛截然不同的个体,用外周血白细胞培养对其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具有25%的染色体单体缺失细胞,而且性染色体臂比异常,说明此牛为染色体变异的犏牛。同工酶分析表明,此犏牛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不同于正常犏牛,其LDH_4含量高于正常犏牛和牦牛,而LDH_含量也高于正常犏牛和黄牛,而与牦牛较接近。
魏雅萍刘身庆谢经武
关键词:犏牛染色体乳酸脱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