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海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纤维比强度
  • 5篇养分
  • 5篇土壤
  • 5篇土壤养分
  • 5篇麦棉
  • 5篇棉花
  • 5篇根际
  • 4篇麦棉两熟
  • 4篇高产
  • 4篇高产条件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微生物数...
  • 3篇外源
  • 3篇外源物质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数量
  • 3篇纤维
  • 3篇纤维发育
  • 3篇酶活性
  • 3篇棉麦两熟

机构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卞海云
  • 14篇周治国
  • 11篇陈兵林
  • 7篇王瑛
  • 6篇孟亚利
  • 6篇王立国
  • 5篇蒋光华
  • 4篇束红梅
  • 3篇张思平
  • 3篇张立桢
  • 2篇张文静
  • 2篇王友华
  • 2篇胡宏标
  • 1篇孙学振

传媒

  • 3篇棉花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2003年...
  • 1篇’2003中...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协同效应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果枝果节部位棉铃的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d)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铃龄25~50d日均温26℃左右时,棉株中部(7~9果枝)铃纤维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低,纤维素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最高,纤维超分子结构取向参数最小,纤维比强度最大;铃龄25~50d日均温低于20℃时,温度是影响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首要因子,当铃龄25~50d13均温低于16.0℃时,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很快稳定到一个极值水平,纤维素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极低,纤维超分子结构取向参数显著变大,纤维比强度显著下降,棉株生理年龄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很小。
王友华陈兵林卞海云蒋光华张文静胡宏标束红梅周治国
关键词:温度棉纤维纤维比强度
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6
2005年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获,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隔根,但仍低于纱网隔根。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陈兵林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
关键词:麦棉两熟棉花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低温条件下外源物质对棉纤维比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低温条件下外源物质对棉花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花后15d3、0 d外施C+N+BA均能提高棉花铃重和衣分,且以花后30 d效果最好。花后30 d外施BA可增加铃重,但效果远低于外施C+N+BA;花后15 d外施BA对衣分的效果与C+N+BA大致相当。外施C+N、C+N+BA、BA均有利于优化棉纤维的螺旋角(φ)和取向分布角(ψ),提高纤维比强度,且花后15 d、30 d均以外施BA效果最佳。
卞海云张文静陈兵林周治国蒋光华束红梅
关键词:棉花外源物质纤维比强度
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麦棉复合根系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被引量:8
2005年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以单作棉和单作麦为对照,利用根钻与DT SCAN扫描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套作棉和单作棉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套作棉40cm以下各土层根系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的衰退速率在盛花期后明显低于单作棉,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套作棉浅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前低于单作棉,深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后显著高于单作棉,在根系总量上超过单作棉。在距棉株水平距离25cm以内,纵向0~20cm土层中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总表面积最大,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单作棉各土层根长和根长密度以距棉株由近及远地增加,浅层根系在距棉株水平距离12.5cm处较高。套作棉浅层根系以距棉株3.75cm处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最大,随距棉株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层加深,各土层根长最大密度位点逐渐远离棉株。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与根长和根长密度相同。根系平均直径在距棉株水平距离3.75cm处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在水平距离12.5cm和21.25cm处,在纵向0~40cm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在40cm以下各土层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若以棉花主茎垂直向下比喻为弓弦,则单作棉根干重的空间变化呈弓背形分布,而套作棉各土层根干重最大值出现的位点逐渐远离棉株。
王立国孟亚利周治国张立桢陈兵林卞海云张思平王瑛
关键词:麦棉两熟
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了套作不同处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有机质、氮(包括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套作有...
王立国周治国王瑛卞海云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际棉花
文献传递
低温条件下外源物质对棉株不同部位果枝棉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在棉纤维加厚发育期20.0℃的日均温条件下。对棉花6~9果枝(中部果枝)和11~14果枝(上部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分别于花后15d和30d,外施C/N比恒定的3种外源物质:(1)6%蔗糖和0.6%谷氨酰胺混合溶液(C+N)。(2)6%蔗糖、0.6%谷氨酰胺和2μg·g^-1 6-BA混合溶液(C+N+BA),(3)2μg·g^-16-BA溶液(BA),研究低温条件下外源物质对棉株不同部位果枝棉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5d外施C+N+BA可提高棉花上部果枝铃铃重和衣分,花后15d、30d外施C+N+BA均可提高棉花中部果枝铃铃重和衣分。花后15d、30d外施BA均有利于棉花上部果枝铃衣分的提高。花后15d、30d外施C+N、C+N+BA、BA均导致棉花上部果枝铃棉纤维的螺旋角和取向分布角变大,纤维比强度降低,但可优化中部果枝铃棉纤维的螺旋角和取向分布角,提高纤维比强度,且以BA处理效果最佳。
卞海云周治国
关键词:外源物质纤维比强度
麦棉套作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被引量:29
2006年
在麦棉套作栽培模式下,设置不隔根、纱网隔根和塑膜隔根3种麦棉套种方式,研究麦棉套作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土壤养分(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有利于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增殖,盛蕾期不隔根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是塑膜隔根处理的2·57和2·81倍。但麦棉套作不利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增殖。细菌在土壤微生物区系中占99·9%。所以,麦棉套作显著提高了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同时也增强了微生物活性。麦棉共处期纱网隔根处理棉花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不隔根处理和塑膜隔根处理,证明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系分泌物与脱落物的存在对棉花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即存在种间营养补偿效应。而共处期不隔根处理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隔根处理的现象则反映出小麦根系对棉花土壤养分的竞争作用大于其对棉花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小麦收获后,小麦根系对棉花养分的竞争作用解除,不隔根处理棉花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塑膜隔根和纱网隔根处理。
王瑛孟亚利陈兵林周治国束红梅卞海云
关键词:麦棉套作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
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变化被引量:46
2005年
在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棉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表现一致,但整个生育期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作棉.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麦棉共生期低于单作棉或差异较小,而在麦收后则显著高于单作棉.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大体相同,但一些养分的吸收高峰晚于单作棉.无论套作棉还是单作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养分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显著(P=0.05,n=32)或极显著(P=0.01,n=32)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不显著.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陈兵林
关键词:麦棉两熟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
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棉株养分和干物质的累积与分配被引量:4
2005年
麦棉两熟是我国粮棉主产区一项成熟的种植制度,以改良3:1式为主体的麦棉两熟双高产栽培模式,实现了麦棉产量的新突破.但麦棉共生期复合群体地上部光竞争和地下部营养竞争影响了棉花营养状况和干物质的累积,导致棉花弱苗晚发、晚熟劣质.因此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棉花养分积累与干物质累积规律及营养特点,为制定合理施肥制度,改善棉花生育状况,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王立国卞海云孟亚利陈兵林王瑛孙学振周治国
关键词:干物质棉麦两熟麦棉两熟营养竞争施肥制度
低温条件下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对棉铃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在4月20日(正常播期)、6月15日(晚播)两个播期条件下,对棉花1~4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于花后15 d和30 d涂抹外源生理活性物质:6%蔗糖和0.6%谷氨酰胺混合溶液(C+N)、2%蔗糖和0.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1/3 C+1/3 N)及12%蔗糖和1.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2 C+2 N),各浓度处理的C/N比值相同.统计正常播期铃龄50 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 d)日均温分别为28.5℃、28.1℃,晚播铃龄50 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别为22.9℃、21.4℃(超过了相应的临界温度21℃和18℃).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花后15 d C+N处理以及花后30 d 2C+2N处理促进了氮和可溶性糖的运转,均使铃重增加最大,分别达0.40 g和0.58 g.3种浓度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均增加了纤维素的累积量,且于花后30 d促进了螺旋角(φ)和取向分布角(ψ)的优化,提高了纤维比强度,其中以2C+2N处理提高纤维比强度幅度最大,达1.45 cN/tex.花后15 d以1/3 C+1/3 N处理对提高纤维比强度最有利,达2.10 cN/tex.
卞海云陈兵林周治国蒋光华胡宏标
关键词:纤维比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