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萍

作品数:83 被引量:609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食管
  • 18篇反流
  • 14篇十二指肠
  • 11篇食管炎
  • 11篇反流性
  • 10篇反流性食管炎
  • 9篇内镜
  • 8篇乳头
  • 8篇食管裂孔
  • 8篇食管裂孔疝
  • 8篇术后
  • 8篇切开
  • 8篇裂孔
  • 8篇裂孔疝
  • 7篇十二指肠乳头
  • 7篇流病
  • 6篇切开术
  • 6篇出血
  • 5篇动功
  • 5篇乳头切开

机构

  • 8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83篇叶萍
  • 52篇李兆申
  • 40篇许国铭
  • 27篇邹多武
  • 11篇卢任华
  • 8篇徐晓蓉
  • 7篇尹宁
  • 4篇孙振兴
  • 4篇陆建萍
  • 4篇卢焱
  • 4篇张文俊
  • 4篇王靖
  • 4篇金震东
  • 3篇刘枫
  • 3篇高峻
  • 3篇杨敏
  • 3篇凌代文
  • 3篇满晓华
  • 3篇邹晓平
  • 3篇于凤海

传媒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胃肠病学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大众医学
  • 4篇中华腹部疾病...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上海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胰腺病学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0篇2002
  • 18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7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00
2005年
目的通过对14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分析,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90年至2004年间经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3851例,按LA分级系统分级,对其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内镜表现以及部分患者进行的食管动力检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间RE占总胃镜检查人数的2.95%,而2000年至2004年间达4.25%。RE的男女性别比为3.4:1。近4年原发性RE发病年龄为(53.9±14.5)岁,其中A、B级者85.8%,C、D级者仅14.2%。RE患者行24 h食管pH、胆汁监测的pH<4时间百分比、光吸收值≥0.14时间百分比等均明显异常, 且在轻、重度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流症状者占67.23%。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在轻、重度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但相对高龄、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等在重度RE中的比例明显较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在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仍以轻度RE为主,老年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重度RE的危险因素,酸反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对反流症状识别率的提高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邹多武孙振兴王雯叶萍陆建萍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查PH监测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经内镜诊断反流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腺癌组织中P16、P53、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00年
为了探讨P16、P5 3、PCNA基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了 30例食管腺癌、2 0例反流性食管炎和 10例Barrett食管组织中P16、P5 3、PCNA基因表达 ,2 0例正常人的食管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 :三项基因在食管腺癌中的蛋白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P5 3在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7%、30 %和 2 0 % ;P16在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36 .7%、30 %和 2 5 % ;PCNA在食管腺癌组织和Barrett食管中较正常食管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强 (P <0 .0 1) ;食管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较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表达增强 ,但统计学检验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Barrett食管较反流性食管炎表达增强。食管腺癌患者 3项基因的表达至少有 1项呈现为阳性。
叶萍李兆申许国铭倪灿荣富克远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腺癌P16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乳头功能的临床研究
2001年
叶萍李兆申许国铭邹多武卢任华
关键词:乳头切开术十二指肠小肠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短程连续使用胸腺素α1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愿意接受在TACE同时使用胸腺素α1的病人 32例 ,男2 7例 ,女 5例。Child分分A级 9例 ,B级 2 0例 ,C级 3例。年龄 34~ 6 8岁 ,平均 5 2 33± 9 6 4岁。在TACE当天开始皮下注射胸腺素α1,1 6mg/次 ,每天 1次 ,10d为一疗程。 结果 肝区疼痛缓解率为 6 3 16 % (12 / 19) ;食欲增加为 6 6 6 7% (18/ 2 7) ;乏力改善为 6 5 6 3% (2 1/ 32 )。AFP逐渐降低 ,由治疗前的 5 12 34± 32 0 75ng/ml降到治疗后 30d的 2 15 12± 4 9 2 2ng/ml(P <0 0 1)。而ALT在TACE后明显升高 ,治疗后 30d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其他肝功能指标和血白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 30dCD3、CD4由治疗前的 5 3 38± 8 31和 37 5 5± 7 4 7增加到 6 5 74± 8 6 3(P <0 0 5 )和 4 5 34± 9 81;CD8由 34 86± 5 38降到 2 9 2 6± 4 4 9;CD4 /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由 1 0 7± 0 5 6和4 2 38± 10 15增加到 1 5 5± 0 77和 5 1 91± 9 35。无胸腺素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胸腺素α1可提高TACE后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免疫功能 ,是一种安全。
张文俊李兆申许国铭金震东邹多武邹晓平叶萍
关键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胸腺素Α1原发性肝癌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远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术后患者的临床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7年来采用 ERCP+EST 治疗胆胰疾病的1672例患者, 进行 EST 术后远...
叶萍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孙振兴刘枫王东
文献传递
稀钡检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患者乳头功能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 采用X线稀钡剂检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患者乳头功能的改变.方法 自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89位EST取石术患者检测乳头功能的改变,EST切口大小0.5~1.5 cm,分别于EST术后1周、6个月、1年,采用X线下服用稀钡检查,了解胆管内气体和钡剂向胆管内的反流情况,来判断乳头的功能.结果 X线稀钡钡餐检查术后1周、6个月和1年出现的气体反流者分别为21.3%(19/89)、13.9%(5/36)和13.0%(3/23);钡剂反流者分别为12.4%(11/89)、8.3%(3/36)和8.7%(2/23).EST切口大于1.1 cm的19例患者中9例有气体反流,占47.4%,钡剂反流7例,占36.8%.气体和钡剂混合反流的患者5例,其中EST切口为1.2 cm者2例,EST切口为1.5 cm患者3例.结论 稀钡检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患者乳头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EST术后患者乳头内气体和钡剂向胆管内反流的发生率与EST切口大小密切相关.
叶萍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卢任华徐晓蓉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随访
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和动力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对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临床和食管功能检查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74例根据内镜检查、2 4h食管pH和胆汁联合监测的结果分为NERD组 ( 3 6例 )和反流性食管炎 (RE) ( 3 8例 ) ,对其进行一般状况、内镜表现和动力检查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果 NERD组的女性发病倾向、合并食管裂孔疝少 ,与RE存在显著差异。两组 2 4h食管pH监测无显著差异 ,但NERD组 2 4h食管胆汁监测的各项指标 :光吸收值 >0 .14时间百分比 ( % )、反流 >5min的次数分别为 8.6± 11.8、3 .0± 3 .8,均显著RE低于相应的 17.1± 2 2 .2、5 .4± 6.0 ,体部收缩波幅则高于RE患者 (P <0 .0 5 )。结论 NERD与RE患者的临床、食管动力特征存在差异 ,RE患者中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DGER)发生更频繁 ,相对更为严重 。
徐晓蓉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叶萍尹宁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动力特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乳头功能的临床研究
2001年
叶萍李兆申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鼻胆管引流
国产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和24小时胆汁监测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评估国产铝碳酸镁 (威地美 )和进口同类产品 (达喜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伴有腹痛、反酸、恶心、呕吐胆汁患者由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并经胃内 2 4h胆汁监测证实。患者分为两组 ,试验组 15例 ,给予国产铝碳酸镁 1.0 g ,每天 3次 ;对照组 15例 ,给予进口产品 1.0 g ,每天 3次 ,疗程均为 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Bilitec测定胃内胆汁酸。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内胆汁酸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 2、4周后烧心、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反酸、呕吐胆汁样物等症状均明显减轻 (P <0 .0 5 ) ,总有效率为 10 0 %。与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当。两组在治疗过程中 ,烧心、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反酸、呕吐胆汁样物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也相当。试验组腹痛完全消失时间为 (7.2± 3.1)d ,对照组为 (6 .9± 4 .8)d。Bilitec监测结果显示 :试验组 2 4h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的 (17.0± 16 .3) %降至 (4.9± 4 .5 ) % (P <0 .0 5 ) ,对照组由治疗前的 (16 .8± 6 .9) %降至 (3.2± 2 .3) % (P <0 .0 5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 ,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 ,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安全。
叶萍李兆申许国铭邹多武尹宁
关键词:铝碳酸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监测药物治疗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远期并发症随访研究
研究目的: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使得外科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明显减少,est取石术对患者具有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费...
叶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