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华
- 作品数:91 被引量:92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价值流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在复合系统的价值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与对应的对照在地系统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价值积累效应和较高价值积累速率,其纯收益、劳动力产值分别增加24.46%~37.11%和21.08%~29.60%。
- 向成华
- 关键词:林农复合系统价值流
- 长江上游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
- 向成华梁罕超牟克华杨道贵李一川
- 该项目对三种森林类型从群落、生产结构-水源涵养功能-水文综合效益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又从坡面径流场-小集水区-小流域-大流域建立多级观测体系,开展流域森林水文效应、削洪增枯等效益研究。取得了长江上游三种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
- 关键词:
- 关键词: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水文效应
- 平武县清漪江沟泥石流物源现存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沟和不同类型崩塌体的发生数量及其泥石流物源的现存量。结果表明,调查区段内,两岸有大小汇水沟54条,密度2.7条·km-1,在林地和耕地上新形成了65条侵蚀沟,密度3.3条·km-1,沟口的物源现存量达1 264 m3,密度为64 m3·km-1;有394处大小不同的崩塌体,数量密度为20处·km-1;现存的崩塌体量共7 324 m3,现存量密度达371 m3·km-1。南坡和北坡的崩塌数量和现存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南坡崩塌了286处,数量密度为14.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72.6%;崩塌现存量5 486 m3,现存量密度为278.1 m3·km-1,占崩塌现存总量的74.9%;北坡崩塌了108处,数量密度为5.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27.4%;崩塌体现存量1 838 m3,现存量密度为93.2 m3·km-1,占崩塌体现存总量的25.1%。分析还表明,人为活动是泥石流物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耕地。因此,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应重视和引导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治理能力。
- 骆宗诗陈永林王志明罗晓华何建社向成华
- 关键词:泥石流岩崩滑坡
- 绵阳官司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含量及动态变化被引量:43
- 2007年
- 对绵阳官司河流域代表性森林——桤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松栎混交林和松柏混交林的凋落物量、组成特征和季节动态变化及其凋落物中N、P、K含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其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4.229(3.732~4.828)、5.133(4.215~6.545)、5.701(5.133~6.642)·thm-2和5.351(4.762~5.854)t·hm-2;叶、枝、花果、松皮和杂物的比例分别为72.1∶8.9∶11.9∶0∶7·1、75.4∶9.0∶9.0∶0∶6.5、79.7∶11.0∶6.3∶0.5∶2.4和60.4∶9.5∶16.0∶7.5∶6.5;灌木凋落量分别占总凋落量的16.4%、1.5%、9·5%和12.1%;凋落物的年变化规律为:桤柏混交林和柏木林主要集中在生长季,松柏混交林为双峰型,出现在生长季早期和休眠期,松栎混交林为单峰型,为12月份;凋落物中N、P、K元素含量以N素最高,其次是K素,P素最少,N、P、K总量分别为62·702、70.596、79.228kg·hm-·2a-1和80.011kg·hm-·2a-1。
- 骆宗诗向成华慕长龙
- 关键词:凋落物防护林官司河流域
-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作物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被引量:4
- 1995年
- 从能量转换效益、价值转换效益方面,对坡地林农复会系统10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复种方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0种复种方式中,小麦一花生的综合效益最高,5种复种方式较高,其余则较低。据此,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供生产中应用。
- 向成华费世民
- 关键词:林农复合系统复种
- 四川西部亚高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卧龙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含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带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例。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寒种类及中国西南特有成分的增多。为“川西山地欧亚大陆热带、亚热带的高山温带成分的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
- 刘兴良宿以明慕长龙牟克华龚固堂向成华黄金燕周世强
- 关键词:木本植物区系生态系统
- 小金沃日河干旱河谷流域植物多样性研究
- 2008年
- 通过对小金沃日河干旱河谷流域内维管植物的调查研究,得出区内维管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常见维管植物共计84科,181属,262种。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采用《四川植被》分类系统,将植被类型共分为4个植被型、4个群系纲、11个群系。植物种类较少,区系成分较为简单,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明显温带性质,植被类型较为简单,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河谷特点。
- 谢大军向成华符建荣赵杰李绍森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 绵阳官司河流域天然次生林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被引量:1
- 2007年
- 基于绵阳官司河流域天然次生林群落57块100 m^2的样地调查数据,以微地形地貌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物种的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该流域主要乔木、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群马尾松、柏木、栓皮栎等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841、0.816、0.907,灌木层主要优势种群铁仔、三颗针、黄荆、火棘等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85、0.965、0.952、0.882。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关系较复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利用能力较强,彼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存在生态位分离现象。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分布状况,反映了该流域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
- 骆宗诗王亿成向成华陈俊华谢大军
- 关键词: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官司河流域
-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研究的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系统比对照农地系统营养元素积累效应明显且营养元素利用率高。林农复合系统NP盈余,而K亏缺。由此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 向成华
- 关键词: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
- 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现状被引量:10
- 2006年
- 在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及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森林生态效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1)进行森林多种生态效益的综合研究;(2)完善和建立区域性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监测系统;(3)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标准;(4)提高城市森林生态效益。
- 罗晓华向成华
-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