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毒
  • 3篇杀虫脒
  • 3篇杀虫脒中毒
  • 3篇急性杀虫脒中...
  • 3篇儿童
  • 2篇杀虫
  • 2篇贫血
  • 1篇多器官损害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中毒
  • 1篇营养不良
  • 1篇脏器
  • 1篇治疗学
  • 1篇农药中毒
  • 1篇器官
  • 1篇器官损害
  • 1篇铅中毒
  • 1篇轻度铅中毒
  • 1篇缺铁
  • 1篇缺铁性贫血

机构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7篇吕文芳
  • 3篇喻艳林
  • 2篇卓惠娴
  • 1篇张松丽
  • 1篇范绿湖
  • 1篇赵萍
  • 1篇郭秀东
  • 1篇曾雪飞

传媒

  • 2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1998
  • 2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12例儿童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童保健室儿保门诊发现的112例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患儿资料的分析总结,以探讨本地区儿童铅中毒的来源及防治方法。方法本院儿童保健门诊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从就诊儿童中诊断出高铅血症102例,轻度铅中毒10例。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并查找其铅暴露的高危因素,然后给予必要的环境干预使患儿脱离铅污染源,并进行健康营养指导,以降低血铅水平。结果112例患儿血铅水平最低102μg/L,最高247μg/L,均数为151.3μg/L(标准差33.3μg/L),血铅水平分布中位数为146.5μg/L(四分位数126~175μg/L)。发现儿童处于多种铅暴露危险中,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紊乱。经过综合环境干预及健康营养教育指导后,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儿童易受铅污染的危害,其铅暴露的高危因素较多,环境干预及健康营养指导对防治儿童铅中毒非常必要,并且效果较好。
吕文芳卓惠娴
关键词:铅中毒儿童
急性杀虫脒中毒对消化系统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杀虫脒引起消化系统损害及治疗的报道较为少见,为探讨杀虫脒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现将近5年来我们收治的急性杀虫脒中毒患者中有消化系统损害表现的87例报告如下。
喻艳林吕文芳
关键词:急性农药中毒杀虫脒
急性杀虫脒中毒与消化系统损害
本文对34例急性杀虫脒中毒致消化系统损害进行分析,其发生率占同期急性杀虫脒中毒 117例的29.06%。其中:恶心呕吐34例(100%)、上腹疼痛28例(82.36%)、腹泻12例( 35.29%)、黄疸18例(52.9...
喻艳林吕文芳
文献传递
小剂量补铁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学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断补铁治疗小儿轻度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效果及其细胞学分析。方法:46例轻度IDA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与硫酸亚铁2mg(kg.次),每日3次,饭后口服;试验组按照元素铁2mg(kg.次),隔日1次,早餐后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时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记录患儿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铁剂治疗后,两组RBC、Hct、Hb、MCV、MCH及MCH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SI及SF显著升高(P均<0.01),但TIBC则降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隔日补铁治疗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优于每日补铁疗法。
吕文芳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学
急性杀虫脒中毒对多脏器的影响(附117例临床分析)
1998年
喻艳林吕文芳
关键词:杀虫脒药物中毒多器官损害
儿童癫痫共患病的临床调查
2010年
目的了解小儿癫痫共患精神行为障碍的情况。方法对门诊63例确诊为癫痫的患儿,采用面谈、行为观察、家庭访谈、心理行为测试、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估,再根据CCMD-Ⅲ的诊断标准,确认其共患病(主要是精神行为障碍)的诊断。结果 63例癫痫患儿中有45例(71.4%)共患一种或四种精神行为障碍,其中一般心理行为障碍共病率为44.1%;与品行障碍共病率为42.9%;与情绪障碍共病率为41.3%;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率为39.7%);与睡眠障碍共病率为33.7%;与学习障碍共病率为27%;与抽动障碍共病率为9.5%;与孤独症共病率为3.4%。结论小儿癫痫可共患一种或多种精神行为障碍,种类多、发生率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癫痫的康复影响大,在临床工作中应予高度重视,及时诊查并治疗共患病。
张松丽赵萍吕文芳郭秀东曾雪飞
关键词:儿童癫痫共患病精神行为障碍
2000-2008年惠州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调查分析惠州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状况。方法:对惠州市2000。2008年12197名儿童保健资料进行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肥胖患病率分析。结果:0—6岁儿童营养不良、贫血和佝偻病患病率分别由2000年的0.79%、3.21%和1.42%下降到2008年的0.28%、2.76%和0.15%;儿童肥胖率则由2.87%升高到4.41%,农村儿童各指标增幅更大。结论:肥胖影响儿童健康,婴幼儿和农村儿童为重点预防对象。
吕文芳卓惠娴范绿湖
关键词: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肥胖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