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晗
- 作品数:130 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制备人工血管模具的方法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制备血管模具的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获取血管的多个数字图像;基于所述多个数字图像,构建所述血管的三维数字模型;根据所述血管的三维数字模型,生成人工血管的模具模型;根据所述人工血管的模具模...
- 王振常赵鹏飞杨正汉吕晗李静尹红霞刘学焕丁贺宇张伶李瑞王蓬张鹏王争赵智勇
- 文献传递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入院患者实施胸部CT筛查价值初探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入院患者实施胸部CT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某综合医院完成入院患者胸部CT筛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1370例,并采集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4月1日完成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2193例。对CT与X线检出的疾病种类、疾病检出率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比较CT与X线对肺内疾病与肺炎检出率的组间差异。结果1370例患者入院胸部CT检查阳性率为94.5%;肺内病变检出率为90.2%;肺炎占检出的肺内疾病的55.2%;可疑病毒性肺炎占3.5%。2019年同期2193例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为53.7%;肺内病变占42.2%;肺炎占肺内疾病的26.6%。组间比较显示胸部CT对肺内病变(χ^2=764.2,P<0.001)及肺炎(χ^2=681.8,P<0.00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入院胸部CT筛查能及时高效地检出可疑病毒性肺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疑似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及遏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 何青许丽雪徐辉吕晗任鹏玲曾娜王振常杨正汉
- 关键词:肺炎病毒性CT筛查X线检查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三甲综合医院急诊影像检查变化及启示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工作中DR、CT的应用变化趋势,分析数据变动的意义。方法依托三甲综合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筛选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就诊于急诊的患者信息,分析急诊就诊患者以及DR、CT检查数量、检查部位及占比、检查项目及占比的变化,计算急诊患者DR、CT每百人检查量;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计算检查结果阳性率、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结果急诊就诊人次、DR、CT检查人次显著降低,DR自22.8人次/百人降低至18.8人次/百人,同比下降17.5%,CT自22.8人次/百人显著升高至44.2人次/百人,同比大幅增长93.9%,增强检查显著提高至4.3人次/百人,同比增长50%以上。放射科工作内容显著变化,CT检查明显增多,占比高达74.7%。各类检查项目中,头部、腹盆部、胸部平扫为急诊CT主要检查项目,胸部和腹盆部平扫每百人检查量大幅升高,分别达17.4人次/百人、11.8人次/百人,同比增长296.6%、112.2%。对于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DR整体明显降低,CT整体稍有降低,但腹盆部、胸部及颈部平扫显著提高,同比增幅超过20%。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CT特别是胸部CT应用意识及需求显著提升。应采取应对措施(如人工智能软件等)提高工作效率。非疫情状态下可能存在较多非必要的急诊就诊及过度使用的影像检查。
- 吕晗曾娜赵磊魏璇马天任鹏玲何青徐辉许丽雪杨正汉王振常
- 关键词:急诊数字化X线摄影体层摄影术X线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胸部CT筛查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北京市级17家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普通门诊及入院使用胸部CT及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筛查的变化趋势及分析数据变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9日至5月24日,6月12日至7月12日就诊于北京市17家医院发热门诊、急诊、普通门诊及入院筛查的198827人次胸部CT筛查例数和阳性率,并比较人工判读和AI判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发热门诊、急诊、普通门诊及入院筛查行胸部CT的总例数在疫情起始期逐渐升高,尤以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第1周为著;发热门诊筛查例数及炎性病变阳性率在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起始阶段(即6月15日至6月21日)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呈下降的趋势;普通门诊的就诊人次明显高于发热门诊及急诊;发热门诊、急诊、普通门诊及入院筛查行胸部CT检出炎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27.17%、29.19%、26.58%及35.08%;疑似病毒肺炎的阳性率分别为0.57%、0.73%及0.19%及0.56%。普通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及入院筛查行人工筛查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3.23%、71.36%、67.52%及80.79%;行AI筛查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6.98%、81.42%、74.37%及93.64%。4种筛查类型AI判读的总阳性率高于人工判读的总阳性率,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胸部CT筛查是发现肺内病变的有效手段;AI筛查的阳性率高于人工筛查的阳性率;而AI也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率,结合人工判读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AI的应用意识还需要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满足防控需求。
- 魏璇赵磊庞少华吕晗张茗昱杨正汉王振常
- 关键词:疫情防控
- 颞骨空间坐标系的构建方法、空间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颞骨空间坐标系的构建方法、空间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构建方法包括:基于含有双侧外半规管骨管结构的第一图像,确定一处于双侧外半规管骨管结构间的参照面;根据参照面,确定双侧外半规管骨管结构各自对应的对称特征点;...
- 王振常尹红霞杨正汉赵鹏飞吕晗张征宇李静任鹏玲丁贺宇王争张鹏李瑞张婷婷刘雅文田心胡艳军
- 文献传递
- 成人中耳乳突炎侧颞骨内永存岩鳞窦与颞骨气化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估成人中耳乳突炎(OM)侧颞骨内永存岩鳞窦(PSS)的发生情况,探讨PSS与颞骨气化(TBP)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诊断为OM的患者245例/376侧,包括单纯慢性OM组191例/315侧,OM合并中耳胆脂瘤组35例/39侧,急性OM组19例/22侧;纳入行眼部或鼻部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者346例(692侧)为对照组。基于0. 67mm标准横断面、冠状面观察PSS相关征象,测量其平均直径。基于乙状窦沟将TBP分为Ⅰ~Ⅳ级,分别比较不同类型OM组及对照组间、不同气化程度组间PS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SS在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急性OM组、对照组中发生率分别为34. 3%、43. 6%、13. 6%、10. 1%,管径2 mm以上者分别为6. 3%、7. 7%、0%、0. 9%。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分别较急性OM组及对照组PSS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TBP为Ⅰ级或Ⅱ级者分别占79. 7%、92. 3%。按照颞骨气化程度分组,Ⅰ、Ⅱ、Ⅲ、Ⅳ级组内PSS发生率分别为36. 1%、41. 5%、18. 4%、10. 7%,Ⅰ级组与Ⅱ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SS的发生率与TBP程度密切相关,慢性OM者因颞骨多气化较差而更常见粗大PSS,术中需重点观察避免医源性损伤。
- 赵鹏飞王振常吕晗丁贺宇管琳娜李丽窦瑞芳孟续续代驰航杨正汉
- 关键词:颞骨中耳乳突炎气化高分辨率CT
- 中文分词方法、装置及设备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文分词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词的DR报告;对DR报告中的文本进行字嵌入处理,获得文本中每个字所对应的字向量;确定文本中各个字向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关系,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获得...
- 王振常王星皓吕晗李佳刘文娟孙婧蔡林坤王伊玲陈乾汤若薇任鹏玲刘雅文杨文博
- 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被引量:2
- 2022年
- 耳科疾病病变具有解剖位置深、隐匿微小的特征,传统耳科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看不懂的问题,导致病变影像诊断效能低下。王振常教授团队从创建耳科影像的规范检查方案和系统评价模式、提升耳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结构显示能力入手,阐明了搏动性耳鸣全链条发生机制,构建耳科影像检查及诊断新体系,并研制十微米级临床耳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专用设备,实现低辐射高质量的成像和病变的精准检查,显著提升了诊断效能。
- 吕晗赵鹏飞尹红霞王振常
-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耳聋眩晕
- 医学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医学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通过对多个耳部医学图像分别进行图像重建;根据骨壁缺失评估指标,对所述重建后的多个耳部医学图像进行识别,并提取出每个耳部医学图像对应的耳部骨壁缺失参数;根据伴随征象评估指...
- 王振常赵鹏飞杨正汉吕晗李静尹红霞刘学焕丁贺宇张伶李瑞王蓬张鹏王争赵智勇
- 文献传递
- 基于序列帧分割匹配技术的视频油画风格化方法
- 图像和视频的各种艺术风格渲染/(素描、油画、水墨画等/)方法是非真实感绘制领域/(Non- Photorealistic Rendering/)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研究目标为基于视频内容理解的油画风格化系统...
- 吕晗
- 关键词:非真实感绘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