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勇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南新华医疗集团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受体
  • 2篇维甲酸
  • 2篇维甲酸类
  • 2篇细胞
  • 1篇蛋白激酶
  • 1篇修补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一期手术
  • 1篇应激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溃疡
  • 1篇上消化道溃疡...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淮南新华医疗...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方医院

作者

  • 6篇吴勇
  • 3篇于在诚
  • 2篇汪渊
  • 2篇陈海
  • 1篇刘弋
  • 1篇陈剑
  • 1篇李治杰
  • 1篇司云飞
  • 1篇黄杰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ICAM-1和VCAM-1在CRC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78例CRC原发病灶及癌旁正常组织、4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78例CRC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ICAM-1和VCAM-1的含量。结果CRC原发病灶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组血清ICAM-1和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相关性(P<0.01)。结论 ICAM-1和VCAM-1在CRC原发病灶组织和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随着肿瘤浸润转移的发展而增加,其可能对肿瘤的进展、恶性程度的判断及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吴勇刘弋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免疫组织化学法
维甲酸类受体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2013年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提高,确诊即是进展期,预后差[1-3].在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胃癌、肝癌,居第4位.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大量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发生改变,DNA修复,核受体改变等.其中核受体改变就有维甲酸类受体(retinoic aid receptors, RARs),RARs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999年Xu等[4]首次研究了RARs与食管癌的关系,指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与维甲酸(retinoicoid, RA)β受体表达缺失有关.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陆续有文献报道RARs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吴勇黄杰于在诚
关键词:食管癌分化
损伤控制性与一期确定性手术在外伤性肝破裂中的临床运用
2022年
探究损伤控制性治疗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在肝创伤性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二零一五年一月至二零二一年六月期间本集团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4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分成一期确定手术组(对照组)和控制性手术组(观察组),各21例。比对、分析两组疗效及统计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活率高于对照组(x24.286,P0.038)。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乳酸(HL)消除时间、肝内残余血肿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恢复时间、谷丙转氨酶变化、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x24.844,P0.028)。结论 创伤性肝破裂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效果远好于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效果,能增加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机体损害程度,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推荐使用。
吴勇邱慧
关键词:一期手术
腔镜下与开腹手术修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修补与开腹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4例,行开腹手术修补治疗的患者2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症等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吴勇李治杰陈剑司云飞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穿孔
CHOP/GADD1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ADD1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距癌组织5 cm以上的手术远端切缘的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各87例,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HOP/GADD153的表达在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1),且其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 CHOP/GADD153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水平随着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衡量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一种有潜在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陈海吴勇于在诚汪渊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食管肿瘤鳞状细胞癌
维甲酸类受体、PKC-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类受体(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及蛋白激酶C-α(PKC-α)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分析90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维甲酸类受体、PKC-α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PKC-α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5.6%、31.1%、20.0%、58.9%、36.7%、51.1%、62.2%,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2.2%、53.3%、16.7%、46.7%、72.2%、55.6%、44.4%,其中RAR-β、RXR-β在ESCC中呈低表达,PKC-α呈高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种维甲酸类受体在ESCC与正常食管黏膜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AR-β、RXR-β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RAR-β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XR-β在临床TNM分期较晚的组(Ⅲ~Ⅳ期)中表达低于分期较早的组(Ⅰ~Ⅱ期)(P<0.05)。PKC-α在临床TNM分期较晚的组(Ⅲ~Ⅳ期)中表达高于分期较早的组(Ⅰ~Ⅱ期)(P<0.05)。结论 RAR-β、RXR-β的低表达及PKC-α的高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
吴勇陈海于在诚汪渊
关键词:食管鳞癌维甲酸受体蛋白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