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圣曦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芥子
  • 6篇白芥
  • 6篇白芥子
  • 5篇挥发油
  • 4篇肿瘤
  • 4篇小鼠
  • 3篇移植性
  • 3篇移植性肿瘤
  • 3篇抗肿瘤
  • 2篇抑制作用及机...
  • 2篇鼠肝
  • 2篇小鼠肝
  • 2篇小鼠肝癌
  • 2篇小鼠移植性肿...
  • 2篇肝癌
  • 2篇H22
  • 1篇凋亡
  • 1篇学成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吴圣曦
  • 5篇吴国欣
  • 4篇林清强
  • 3篇何珊
  • 3篇程涛
  • 2篇南淑蕾
  • 2篇黄鹭强
  • 1篇赖兰香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芥子挥发油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
本文阐述了异硫氰酸盐/(ITCs/)的来源、种类、理化性质、防癌抗癌研究概况以及ITCs的一些其它作用。进行了白芥子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并对其化学成份进行鉴定;观察白芥子挥发油对肝癌H22细胞以及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
吴圣曦
关键词:小鼠肝癌H22抗肿瘤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白芥子挥发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白芥子挥发油对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白芥子挥发油对小鼠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采用了腹腔给药和原位给药两种方式。通过HE染色法以及丫啶橙染色...
吴圣曦吴国欣程涛林清强何珊
关键词:白芥子挥发油H22抗肿瘤
文献传递
白芥子挥发油对小鼠肝癌H_(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探讨白芥子挥发油对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造模24 h后小鼠分成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25 mg/kg)阳性对照组,白芥子挥发油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采用腹腔给药或原位注射给药,观察白芥子挥发油对H22荷瘤小鼠肿瘤质量、生存期的影响;HE染色法以及吖啶橙(AO)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白芥子挥发油显著延长H22荷瘤小鼠生存期并抑制肿瘤生长(P<0.01);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白芥子挥发油对H2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性,但高剂量组毒副作用明显。结论白芥子挥发油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吴圣曦吴国欣何珊林清强
关键词:BAXBCL-2
白芥子中芥子碱的制备及纯度测定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从白芥子中分离制备芥子碱,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方法:白芥子粉碎,脱脂,醇提取后,硫氰酸钾析晶,以乙醇与水多次交互重结晶。HPLC柱为ZORBAXSB-Aq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mol/LKH2P04溶液(20:8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结果:制得芥子碱硫氰酸盐呈浅黄色针状结晶,得率为0.82%,RP-HPLC法检测其纯度达95.12%。结论:采用本溶剂萃取法制备芥子碱,以其纯度高、得率较高、方法简便的优点,可适用于工厂产业化生产。
南淑蕾吴圣曦吴国欣黄鹭强林清强
关键词:芥子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芥子挥发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白芥子挥发油对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白芥子挥发油对小鼠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采用了腹腔给药和原位给药两种方式。通过HE染色法以及丫啶橙染色...
吴圣曦吴国欣程涛林清强何珊
关键词:白芥子挥发油H22抗肿瘤
文献传递
白芥子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鉴定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优化白芥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白芥子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缓冲液pH值、抗坏血酸浓度对白芥子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水解温度对得率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缓冲液pH值>抗坏血酸浓度>水解温度;GC-MS联用共分离出10个峰,鉴定出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999%,主要组成为异硫氰酸烯丙酯(89.411%)、异硫氰酸-3-丁烯酯(7.364%)、3-丁烯腈(1.275%)。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水解温度50℃、缓冲液pH值为5.0、抗坏血酸浓度为0.5mmol/L,挥发油提取率可达0.164%,且此工艺稳定可行。所提取的白芥子挥发油中大部分为异硫氰酸盐类,并含有少量醛类、醚类和腈类物质。
吴圣曦赖兰香吴国欣南淑蕾程涛黄鹭强
关键词:白芥子挥发油正交实验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