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大鼠肾俞穴对尿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针刺大鼠肾俞穴对其尿量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和对照组 ,并行膀胱造瘘 ,然后针刺大鼠肾俞穴 ,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的尿量变化。结果 :在各时间段内 ,对照组尿量无明显改变 ,电针组和手针组在针刺 30分钟和起针后 30分钟两个时间段 ,尿量急剧下降 ,电针组下降更为明显 ,随后尿量逐渐恢复到针刺前水平。
- 王彦春吴昌清宋照祥陈泽斌
- 关键词:肾俞穴尿量针刺疗法
- 电针刺激大鼠“肾俞”穴对下丘脑室旁核功能状态的影响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为探讨PVN 与“肾俞”穴针刺效应的关系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以大鼠为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探讨电针刺激大鼠右“肾俞”穴诱导的c-fos 在PVN 中的表达。结果:PVN中FLN 密度值组间、组内差异显著(P< 0.01),电针组> 对照组> 空白组;电针组同侧> 对侧。结论:电针刺激右“肾俞”穴,对PVN神经元具有激活作用;PVN神经元对同一方法刺激单侧“肾俞”穴的这种反应上的同、对侧差异,可能是导致“肾俞”穴针刺效应两侧差异的重要环节之一。
- 陈泽斌韩永明熊迎春吴昌清袁尚荣
- 关键词:电针刺激肾俞穴下丘脑室旁核C-FOS
- 针刺大鼠“肾俞”穴诱导c-fos原癌基因在下丘脑室旁核中的表达被引量:12
- 1999年
-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法,探讨了手针和电针刺激大鼠右“肾俞”穴诱导的 c-fos在PVN中的表达,为探讨PVN与“肾俞”穴针刺效应的关系提供形态学证据。结果表明:PVN中FLN密度值组间、组内差异显著( P< 0. 01),电针组>手针组>对照组>空白组;电针组同侧>对侧,手针组对侧>同侧;电针组同侧>电针组对叙侧>手针组对侧>手针组同侧。提示:① PVN参与了“肾俞”穴的针刺效应过程;②其参与作用程度因刺激方法和量的不同而不同;③PVN对不同或相同方法刺激“肾俞”穴的这种反应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其针刺效应方法间差异和同一方法同、对侧差异的重要环节之一。
- 陈泽斌韩永明熊迎春吴昌清袁尚荣
- 关键词:肾俞穴下丘脑室旁核C-FOS
- 茎乳孔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聂绪发韩永明吴昌清熊迎春袁尚荣
- 关键词:茎乳孔临床医生面神经管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变造药物注射
- 经頸外靜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1985年
- 作者在89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颈外静脉汇入类型,颈外静脉长度、汇入角度、以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建议以锁骨上2cm处为穿刺置管直到上腔静脉中段为模拟置管长度。
- 张益智袁尚荣聶绪发吴昌清
- 关键词:颈外静脉静脉穿刺
- 手针刺激大鼠“肾俞”穴对下丘脑室旁核功能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为探讨PVN与“肾俞”穴针刺效应的关系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以大景为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探讨了手针刺激大鼠右“肾俞”穴诱导的c-fos在PVN中的表达。结果PVN中FLN密度值组间、组内差异显著(P<0.01),手针组>对照组>空白组;手针组对侧>同侧。结论手针刺激右“肾俞”穴对PVN神经元具有激活作用;PVN神经元对同一方法刺激单侧“肾俞”穴的这种反应上的两侧差异,可能是导致“肾俞”穴针刺效应同侧与对侧差异的重要环节之一。
- 陈泽斌熊迎春吴昌清袁尚荣
- 关键词:肾俞手针针刺同侧
- 过氯乙烯塑封大体标本法
- 1994年
- 吴昌清
- 关键词:过氯乙烯塑封大体标本
- 股骨髁间窝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如何完善髌韧带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式 ,防止重建韧带撞击现象的发生。方法 测量 42侧和 73侧正常干、湿性股骨髁间窝标本的横径、纵径及其相关值 ;通过对湿性膝关节标本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和重建韧带解剖关系的观测 ,确定膝关节伸展时髁间窝与韧带发生撞击的部位。在髌韧带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模拟和临床手术中 ,切除股骨髁间窝前外侧壁及顶部部分骨质 ,加宽加深髁间窝 ,保持重建韧带与其有 5mm间距。结果 临床应用 19例中随访 1年以上者 11例 ,无 1例出现重建韧带撞击现象 ,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 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能有效地防止髁间窝对髌韧带的撞击 。
- 李健董大翠余世勇吴昌清桂俊徐敏张加创
- 关键词:股骨髁间窝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髌韧带扩大成形术应用解剖学
- 内耳铸型腐蚀法的改进及配套设计被引量:2
- 2002年
- 吴昌清王彦春陈泽斌袁尚荣
- NO参与“肾俞”穴针刺效应过程的神经形态学证据
- 1999年
- 陈泽斌王敏熊迎春吴昌清袁尚荣
- 关键词:针刺效应NOS阳性神经元下丘脑室旁核肾交感神经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