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秀菊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米
  • 2篇淀粉
  • 2篇置换系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片段置...
  • 2篇QTL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淀粉含量
  • 1篇淀粉合成
  • 1篇淀粉合成关键...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基因
  • 1篇直链淀粉
  • 1篇直链淀粉含量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万建民
  • 3篇万向元
  • 3篇吴秀菊
  • 2篇翁建峰
  • 2篇江玲
  • 2篇翟虎渠
  • 1篇边小峰
  • 1篇王海莲
  • 1篇肖应辉
  • 1篇刘世家
  • 1篇陈亮明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CSSL群体研究稻米AC和PC相关QTL表达稳定性被引量:32
2006年
利用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2年4点”8个环境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QTL定位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AC和PC相关QTL,其中2个QTL在8个环境中都能重复出现,即影响AC的qAC-8和控制PC的qPC-8,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0%和26.9%。qAC-8和qPC-8对应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sominori在8个环境中相应性状的表现型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都仅与8个环境中的2个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说明qAC-8和qPC-8的效应显著且稳定性较高。此外,qAC-8和qPC-8都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R727~G1149区间,IR24的等位基因可同时提高AC和PC,这为研究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形成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碳氮代谢协同调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翁建峰万向元吴秀菊王海莲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
多环境下稻米粒重的QTL定位被引量:7
2007年
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稻谷粒重和精米粒重进行多环境的QTL定位。结果在5个环境共检测到6个粒重相关QTL,分布于第1、6、7和8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介于13%~35%;其中控制精米粒重的qMRW-1α和稻谷粒重的qPRW-1在不同环境中均能稳定表达,且均佗于第1染色体RFLP标记XNpb113附近,该基因座还同时控制着粒宽。qMRW-1α和qPRW-1共同对应的置换系AIS8和AIS11与Asominori的粒重差异在不同环境中均显著(P〈0.05),表明该QTL的等位基因在不同环境中效应显著。比较发现该QTL在不同遗传群体中均能被重复检测到,且与蔗糖磷酸合酶基因(SPS)位置一致,推测该QTL与淀粉合成代谢有关。qMRW-1。和qPRW-1在不同环境条件和遗传背景中表达,因此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研究。
吴秀菊万向元江玲肖应辉刘世家陈亮明翟虎渠万建民
与稻米高垩白率相关的qPGWC-9的生理功能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携带qPGWC-9目标区段而其他置换片段上不带有与垩白率相关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的高垩白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al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AIS82,以其轮回亲本Asominori(低垩白)为对照,从源库关系角度探讨qPGWC-9的生理功能。结果发现,籽粒灌浆期AIS82与Asominori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光合作用强弱不是AIS82高垩白率产生的直接原因。灌浆前期AIS82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显著高于Asominori,但中后期AIS82酶活下降快,整个灌浆期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推测qPGWC-9主要影响了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从而决定了高垩白表型。
吴秀菊江玲万向元翁建峰边小峰万建民
关键词:垩白率净光合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