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

作品数:96 被引量:900H指数:18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新兴产业
  • 18篇战略性
  • 18篇战略性新兴产...
  • 9篇制造业
  • 7篇医药
  • 7篇生物医药
  • 7篇服务业
  • 7篇产业链
  • 6篇企业
  • 6篇全产业链
  • 5篇生产服务业
  • 5篇共性技术
  • 4篇新能源
  • 4篇医药产业
  • 4篇生物医药产业
  • 4篇能源
  • 4篇汽车
  • 4篇竞争力
  • 4篇绩效
  • 4篇公路

机构

  • 88篇长沙理工大学
  • 25篇怀化学院
  • 11篇长沙民政职业...
  • 8篇桂林理工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共湖州市委
  • 3篇湘潭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广西财经学院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共无锡市委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顺德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湖南省社会科...

作者

  • 95篇吴艳
  • 60篇贺正楚
  • 15篇潘红玉
  • 8篇张蜜
  • 4篇陈一鸣
  • 4篇刘孝斌
  • 4篇彭花
  • 4篇田红
  • 3篇王运民
  • 3篇阳立高
  • 2篇王洵迪
  • 2篇陈文俊
  • 2篇李斌
  • 2篇蒋佳林
  • 2篇张训
  • 2篇祝平衡
  • 2篇王进
  • 2篇陈杰
  • 2篇凌四立
  • 2篇陈斌斌

传媒

  • 13篇经济数学
  • 6篇系统工程
  • 5篇财经理论与实...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技论坛
  • 4篇中国软科学
  • 3篇求索
  • 3篇广义虚拟经济...
  • 2篇科学决策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山西科技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管理世界
  • 2篇长沙铁道学院...
  • 2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软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统计与决策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1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7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浮轨道交通产业培育:技术、规划和全产业链的视角被引量:16
2018年
磁浮轨道交通在建设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具备突出特点.中国已经掌握磁浮轨道交通技术,长沙市和北京市已经取得磁浮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国内发展磁浮轨道交通及其产业的条件已经形成.为了依托磁浮轨道交通培育磁浮产业,从技术、规划和全产业链等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进一步发展磁浮轨道交通技术并对技术实行专利利用和保护,在交通领域规划磁浮轨道交通,培育磁浮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并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发挥政府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湖南省还可以采取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和发展"长沙轨博会"等会展经济及观赏经济的特别措施.
贺正楚黄颖琪吴艳向鑫向鑫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磁浮技术
对外投资创新、优势产业国际化与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海外发展被引量:12
2018年
中国的优势产业具备国际化发展的条件,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齐全的产业门类、大量的人才、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了加快中国优势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对"对外投资与合作"进行创新.轨道交通产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结合该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案例,分析了中国优势产业通过对外投资创新进行发展.研究认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可以创造性地运用BT(建设-移交)、PPP、EPC等"对外投资与合作"模式.根据对外投资与合作的现状,以及中国高铁的实际案例,就"推进中国优势产业国际化"和"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提出了有关建议.
吴艳贺正楚刘亚茹
关键词:优势产业轨道交通产业中国高铁
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箱,市电经过防雷模块和掉电检测模块后与控制箱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池通过电池管理单元与控制箱电源输出端连接,后端管理系统通过光纤与控制箱光网络单元(ONU)的光口连接,网络摄像机通过网线...
赵佳佳王威何海蓉冯翔金祎萌吴艳李莎
文献传递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与网络服务平台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信息资源服务体系(IRSS-SEI)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NSP-SEIIR)则是支撑该体系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服务平台。基于这种认识,首先,分析IRSS-SEI的构建思路,并构建该体系;其次,提出以网络服务平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载体,为此对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进行设计,设定各服务功能模块;最后,通过分析国内一个代表性网站,得出在建设IRSS-SEI和NSP-SEIIR时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
贺正楚吴艳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产业的敏捷性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国内民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这就要对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及时有效性性质进行敏捷性评价。为此将敏捷性概念引入高等教育产业理论并提出敏捷性高等教育产业评价理论,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产业敏捷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同时依托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给出了解决指标权重信息不完全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最后,结合湖南省高等教育产业,对其敏捷性作了实证分析。
贺正楚吴艳
关键词:敏捷性高等教育产业综合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赛迪网"这一代表性网站的分析,对我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和网站服务平台提出了有关建议。
贺正楚吴艳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分类被引量:5
2021年
考虑"价值链覆盖范围、目标市场范围、资本结构以及竞争战略倾向性"4个维度以及维度当中的企业所属类型,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进行分类,界定多个商业模式类型,以及验证多个商业模式分类的有效性,并对不同类型商业模式产生的财务绩效差异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以2017-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当中的113个企业为例,实证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对企业的产出效益水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影响水平在逐渐下降;商业模式对企业存货周转率的影响,显示出有较强的显著性;商业模式对企业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的影响,显著性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强;商业模式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的影响,体现较强的显著性。
吴敬静贺正楚吴艳
关键词:财务绩效
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共性技术服务效率影响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共性技术服务效率体现在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和共性技术应用共享两个阶段。通过选取这两个阶段的相关指标,搜集整理全国31个省市地区相关的指标数据,采用链式网络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共性技术服务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在共性技术研发供给阶段,存在投入过多、资源分配不均、产出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共性技术应用共享阶段,服务效率相对较高,说明生物医药行业对共性技术的强烈需求以及各省市对共性技术运用和商业化的重视。从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的角度对我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是,政府应当给予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大力支持,从融资渠道、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研发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创新平台体系,从组建技术联合体、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加强协调控制能力等方面着力完善技术共享机制。
贺正楚张蜜吴艳阳立高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省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湖南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构造模式,发展模式链比较简单。要从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环境进行培育,探索"创意设计→文化影响力→创造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贺正楚戴宏武吴艳王洵迪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关系的推演、评价及测度被引量:67
2013年
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进行探索,通过理论推演得出二者要"互动与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依此测度并量化分析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产业关系的内在运作现状。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互动与融合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以便使二者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
贺正楚吴艳蒋佳林陈一鸣
关键词:生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