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鹤松
- 作品数:117 被引量:303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 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工作成效显著
- 2005年
- 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十分猖獗,为控制其流行态势,从2001 年起在全省开展鼠疫防治联防工作。4 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灭鼠、灭蚤及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使人间鼠疫病例数从开展联防前的122例/年下降为0例;鼠间疫点从开展联防前的140 个/年下降为13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王国良马永康董兴齐吴鹤松宋志忠梁云李天元夏光辉
- 关键词:鼠疫防治家鼠灭蚤人间鼠疫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 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鼠疫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选取弥渡县曾流行过鼠疫的6个乡镇进行鼠类标本(盲肠)的采集,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1)共获得287份标本(其中中华姬鼠123只,黄胸鼠104只,其余鼠种60只),分离到21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7.32%;(2)弥渡县的2个乡镇(寅街镇、苴力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另外4个乡镇(弥城镇、新街镇、红岩镇及弥祉乡)未分离到鼠疫噬菌体;(3)21株鼠疫噬菌体中,14株分离自中华姬鼠,4株分离自黄胸鼠,2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分离自臭鼩鼱;(4)初次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呈现出多态性,大噬斑(直径3~4 mm)、中等噬斑(直径1~2 mm)及小噬斑(直径<1 mm)均存在;(5)4株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可推定该地鼠疫自然疫源性长期存在,且所分鼠疫噬菌体具有一定多态性,提示应从基因组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其在鼠疫及其噬菌体微生态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 赵丹妮吴鹤松苏超李伟王鹏钟佑宏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
- 功夫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观察杀虫剂功夫对印鼠客蚤实验室的杀灭效果。方法 :用瓶膜法。结果 :(1)半数致死浓度LC50 :0 .0 0 16 75 14 % (0 .0 0 180 113%~ 0 .0 0 15 5 798% ) ;(2 )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 ,KT50 呈现有规律的缩短 ,2 4小时死亡率也逐渐增高 :(3)当药物浓度为 0 .0 0 5 %、0 .0 1%时 ,KT50 在 7分钟以内 ,16分钟内击倒率均大于 80 .0 % ,2 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 5 5 .0 % ;(4)残效 :0 .0 0 2 5 %、0 .0 0 5 %、0 .0 1%三种浓度 15 0天内残效实验 30分钟内的击倒率均为 10 0 .0 % ,2 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 6 4 .0 % :结论 :功夫 2 .5 %乳油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 ,具有高效、速杀、残效较好、对人畜安全等优点 ,可用于大面积灭蚤。
- 蔡文凤吴鹤松冯星明王国良董兴齐马永康宋志忠
- 关键词: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药物浓度灭蚤残效人畜安全
- 云南省洱源县大足鼠的年龄鉴定被引量:4
- 2000年
- 本文报道了用胴体重法将大足鼠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和老体4个年龄组:幼体42.0g以下,亚成体42.1~66.0g,成体66.1~142.0g,老体142.1以上。分析其胴体重与体重的相互关系及年龄组的体重变化。结果表明,胴体重法准确简便,可作为大足鼠年龄鉴定方法之一。
- 吴鹤松杨光荣陶开会熊孟韬
- 关键词:大足鼠年龄鉴定幼体
- 洱源县共和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 2000年
- 杨光荣吴兴熊孟韬范崇正陶开会吴鹤松苏禄权杨品香李雄斌
-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鼠类动物噬菌体携带情况调查
- 2025年
- 目的调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三个县(市)鼠疫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选取西双版纳州三个县(市)共14个疫点,用鼠笼法捕捉动物,并取其盲肠作为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分离结果用Excel 2010、SPSS 26.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捕获373份标本(其中黄胸鼠345只、大臭鼩21只、其他共7只),共计分离鼠疫噬菌体26株,分离率为6.97%,其中优势宿主动物黄胸鼠的分离率为6.38%;此次调查的三个地区中,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最高的是勐腊县,分离率为13.51%,其余两个地区分离率分别为景洪市5.41%和勐海县6.31%;成功分离到鼠疫噬菌体的3种宿主动物,其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不全相同,结果显示大足鼠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黄胸鼠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高,但以分离地区、性别、年龄和分离生境为特征进行分组,分别对其计算得到的不同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进行卡方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双版纳州宿主动物中广泛存在鼠疫噬菌体,其分离率在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处于居中位置,但比大部分野鼠鼠疫疫源地的分离率高,且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仅与宿主动物的种类有关。
- 刘延琼钟佑宏杨丰义张海鹏段存娟吴鹤松王鹏石丽媛
- 关键词:分离率
- 几种中草药复配杀虫剂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为有效开发植物杀虫剂资源及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用两种粉剂和两种醇剂的杀虫应用浓度给小白鼠灌,而家兔则行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显示,除醒剂Y-13经口有中毒情况发生外,其它3种制剂均无中毒现象,醇剂Y-13的家兔皮肤也无刺激反应发生。作者认为:4种制剂在有杀虫效果的前提下,杀虫应用浓度对人和动物都较安全。有开发和推广应用价值。
- 段兴德方竹吴鹤松蔡文凤杨光荣张希昆
- 关键词:中草药急性毒性杀虫剂灭鼠
- 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被引量:8
- 2004年
-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 ,历史上曾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目前 ,云南仍属鼠疫的高发地区 ,预防及控制鼠疫流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制订本联防实施方案 ,旨在通过灭鼠、灭蚤和强化农村爱国卫生运动 ,遏制云南鼠疫的流行现状 ,减少人间病例的发生 。
- 王国良董兴齐马永康吴鹤松夏光辉武佑兴
- 关键词:鼠疫防治鼠疫杆菌灭蚤灭鼠甲类传染病
- 2023年云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数据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23年云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数据,了解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碘缺乏病病情变化趋势,为科学补碘提供数据支持,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根据国家《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云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23版)》,在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开展碘缺乏病监测,汇总分析监测数据。结果共检查26223名6~14岁儿童甲状腺,甲状腺肿大率为1.3%,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2.9 mL(2.3,3.5),8~10岁儿童25294名,3个年龄组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1.6%、1.6%和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9,P<0.001),且8岁组和9岁组均高于10岁组(χ^(2)=12.590,P<0.001;χ^(2)=16.429,P<0.001)。3个年龄组甲状腺容积中位数分别为2.7 mL(2.1,3.3)、2.9 mL(2.3,3.5)、3.1 mL(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4.828,P<0.001),且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检测26223名儿童和13069名孕妇一次随机尿样的尿碘含量,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3.8(155.0,304.5)和173.0(114.2,247.8)μg/L,儿童孕妇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5.93,P<0.001)。共检测39286份居民食用盐,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6%、97.0%和96.5%。结论云南省合格碘盐覆盖较好,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处于较低水平,儿童碘营养总体上处于“碘超适宜”水平,孕妇处于“碘适宜”水平,但有21.7%(28/129)的县(市、区)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
- 李加国王安伟黄开莲史亮晶张海涛彭昌艳葛倩夏郭玉熹吴鹤松董旭李淑娟赵志花钱婷婷
- 关键词:碘食用盐甲状腺
- 高原峡谷区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调查被引量:13
- 1999年
- 1998年7~8月,在洱源县高原峡谷区对鼠类、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捕获鼠类778只,隶属3目4科7属11种,以黄胸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检验鼠760只,其中4种28只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阳性率为3.68%,EPG(每克粪便虫卵数)(X)为25.47;人群阳性率为20.37%,EPG(X)为3.36;牛阳性率为7.89%,EPG(X)为0.0135;马阳性率为2.56%,EPG(X)为0.0009;猪阳性率为8.75%,EPG(X)为0.0208。鼠类感染率低于人、牛和猪,但其EPG(X)高于其他宿主。调查结果说明鼠类数量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在该地血吸虫病的传播上具有一定作用。
- 熊孟韬杨光荣吴兴范崇正陶开会吴鹤松苏禄权段彩虹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