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
- 作品数:2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相关血管的显微解剖
- 2009年
- 目的:通过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研究CPA的解剖结构及其内结构间的关系,观察CPA区血管走行及测量手术相关数据,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10%甲醛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6例(32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对小脑桥脑角涉及的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后下动脉的起源和走行方向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CPA包括三个脑池:桥脑前池、小脑桥脑池,小脑延髓池。(2)血管结构:小脑前下动脉绝大多数发自基底动脉,共30例(93.75%)。内听动脉多起始于小脑前下动脉(共23例占72.5%)。小脑后下动脉(PICA)多数由椎动脉上端发出共25例(78.75%),行于Ⅸ、Ⅹ、Ⅺ神经根上方或中间。结论:小脑桥脑角区血管差异较大,上述的解剖结果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显微解剖学基础,对于术中面神经,位听神经定位,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面神经,位听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 姜永强王芳李树志颉卫东朱红伍周志强
-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显微外科解剖乙状窦后入路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产生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50例颅脑损伤患者,车祸致伤42例(占84%),深昏迷者45例(占90%),死亡33例(占66.7%)。结论:脑弥漫情形轴索损伤是由于头部加速性或减速性旋转运动所引起的脑深部剪应力损伤,临床病情重,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治疗以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及预防并发症等保守治疗为主,部分患者因继发颅内血肿或水肿及中线移位明显者,及时行手术清除及去骨瓣减压,但该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如何降低死亡率及提高其生存质量,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 吕俊生黄劲超周志强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被引量:3
- 2007年
- 孙志刚赵印梅周斌朱红伍姜永强周志强
-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病
- 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神经血管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模拟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观察桥小脑角与听神经瘤相关血管的走行,为手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16例(32侧)的完整成人尸头通过显微镜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结果 32侧均有AICA及PICA。30支AICA起源于基底动脉(BA),占93.75%。25支PICA起自椎动脉上端平橄榄中下1/3平面,占78.75%。结论小脑桥脑角区神经血管差异较大,熟悉其解剖结构,对手术中提高面神经、位听神经的功能保存,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姜永强王芳孙志刚李晓军周志强
- 关键词:桥小脑角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种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4~2008年急性颅脑损伤218例,发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9例,其中16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结果:恢复正常工作8例,轻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动态复查头CT,能早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可以降低颅内血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黄劲超周志强吕俊生
-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血肿
- 外伤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周志强吕俊生
- 关键词:脑梗死外伤
- 额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诊疗体会
- 黄劲超孙志刚周志强
-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亚低温组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各组患者分别于伤后1d,3d,部分患者5d和7d外周静脉采血标本,另以健康者20例作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NSE和S-100含量分别为(13.87±2.57)mg/L和(0.34±0.12)μg/L,与正常组(6.51±2.31)mg/L和(0.17±0.07)μg/L相比明显增高,持续3~5d,伤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及复温后血清中含量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和NSE升高,亚低温治疗能降低它们的含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 黄劲超周志强颉卫东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
- 特重型颅脑损伤120例急救分析
- 2008年
- 周志强吕俊生
-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颅脑损伤重型
-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的应用
- 2006年
- 岩斜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肿瘤常同时侵犯桥小脑角区及斜坡等,且有硬膜内外的侵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其它入路,具有操作距离明显缩短,小脑被牵拉的程度明显减小,使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大大降低,大多数病人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手术入路方法。
- 王睿君朱红伍姜永强周志强
- 关键词:岩斜区乙状窦前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