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文明

作品数:62 被引量:486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活性
  • 25篇抑菌
  • 23篇抑菌活性
  • 12篇
  • 10篇化合物
  • 8篇活性研究
  • 7篇类化合物
  • 7篇甲基
  • 7篇氨基
  • 6篇学成
  • 6篇衍生物
  • 6篇化学成分
  • 5篇三唑
  • 5篇酰胺
  • 5篇类化
  • 4篇亚胺
  • 4篇乙酸
  • 4篇杀菌活性
  • 4篇生物活性
  • 4篇酮类

机构

  • 58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62篇周文明
  • 10篇杨新娟
  • 5篇傅建熙
  • 5篇乔柱
  • 5篇师伟
  • 4篇马亚团
  • 4篇李玲玲
  • 4篇陈岚
  • 4篇宋成荣
  • 4篇张雯
  • 4篇邹阳
  • 4篇张毅文
  • 4篇魏宁宁
  • 3篇王明安
  • 3篇李日升
  • 3篇徐聪
  • 3篇田景奎
  • 3篇廖国辉
  • 3篇田养光
  • 3篇胡雷

传媒

  • 14篇西北农业学报
  • 14篇农药学学报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有机化学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合成化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沙棘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科技视界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9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含2(1H)-喹啉酮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被引量:2
2011年
以(E)-2-[2'-(溴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2(1H)-喹啉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等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2(1H)-喹啉酮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等6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5a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的抑菌率达100%。
田养光陈岚张琨宋成荣高洁周文明
关键词:喹啉酮甲氧基丙烯酸酯抑菌活性
沙棘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以甘肃漳县沙棘叶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4,提取时间为2 h,该工艺条件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7%以上。同时还比较了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两种萃取溶剂。以水饱和正丁醇为萃取溶剂为佳,萃取率为70%以上,含量为5.6%。
陈海芳周文明傅建熙孔东宁
关键词:沙棘总黄酮正交试验
锡烯化学的进展
1992年
本文概述了十几年来锡烯化学的发展,总结了迄今所合成的稳定锡烯及其所属类型,锡烯的主要合成方法,锡烯的反应,以及锡烯可能存在的构型。
傅建熙周文明
关键词:有机锡化合物
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测试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方法】首先合成了2-甲氧亚氨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然后对其5位氨基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8种新化合物(a^h),并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仪(IR)、质谱仪(ESI-MS)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噻菌灵和嘧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a^h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种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ESI-MS1、H-NMR得到了确证。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新化合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f、g对6种植物病原菌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活性。【结论】所合成的含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植物真菌的抑菌活性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衍生筛选。
魏宁宁乔柱周文超师伟陈岚周文明
关键词:酰胺抑菌活性
一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2016年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 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确认了其结构。除10a和10d外,其他9个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mg/L时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0a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率达91.5%,10c对水稻瘟疫病菌的抑制率达93.3%。【结论】合成了11个(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除个别化合物外均对6种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蒋连瑞田养光周文明
关键词:抑菌活性
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中间体,经过环氧化、叠氮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的一种氨基醇类中间体为先导化合物,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法,有目的性的选...
周文明杨新娟张雯蒋连瑞
文献传递
微波辐射催化合成2′-羰环戊基甲酸乙酯被引量:1
2008年
以己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经Dieckmann缩合反应合成2′-羰环戊基甲酸乙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优选了2′-羰环戊基甲酸乙酯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的影响效能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0 min,催化剂与原料的摩尔比为1.1∶1,在此条件下,常压合成目标物的产率可以达到99.5%。
杨新娟邹阳龚军性周维江周文明
关键词:正交设计法微波辐射
海桐种子及果皮抑菌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研究了海桐种子及果皮的4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菌和2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海桐种子氯仿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2种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李玲玲周文明洪东风陆勇芹梅娜
关键词:海桐提取物抑菌活性
杀虫植物苦皮藤毒杀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8
2002年
从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 .根皮中分离出 5个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具有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 .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结构为 1α,2α ,6 β 三乙酰氧基 4 β 羟基 8α 异丁酰氧基 9β 呋喃甲酰氧基 13 异戊酰氧基 β 二氢沉香呋喃 (1) ,1α ,2α ,6 β 三乙酰氧基 4 β 羟基 8α ,13 二异丁酰氧基 9β 苯甲酰氧基 β 二氢沉香呋喃 (2 ) ,1α ,2α ,6 β 三乙酰氧基 4 β 羟基 8α 异丁酰氧基 9β 苯甲酰氧基 13 异戊酰氧基 β 二氢沉香呋喃 (3) ,1α ,6 β ,8α ,13 四乙酰氧基 2α 羟基 9α 苯甲酰氧基 β 二氢沉香呋喃 (4) ,1α ,2α 二乙酰氧基 4 β ,6 β 二羟基 8β 异丁酰氧基 9α 苯甲酰氧基 13 异戊酰氧基 β 二氢沉香呋喃 (5 ) .它们对5龄粘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91 4 ,2 71 5 ,16 8 8,388 0和 135 3μg/g .
吴文君王明安朱靖博周文明胡兆农姬志勤
关键词:杀虫植物苦皮藤毒杀活性植物性杀虫剂
南刘寄奴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研究南刘寄奴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运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山柰酚(2)、半齿泽兰素(3)、木犀草素(4)、芹菜素(5)、槲皮素(6)、大波斯菊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广寄生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和1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张琳李宝国田富饶周文明郑筱祥田景奎
关键词:南刘寄奴黄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