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慧敏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微通道
  • 3篇换热
  • 2篇强化换热
  • 2篇流动与换热特...
  • 2篇换热特性
  • 2篇硅基微通道
  • 1篇对流换热
  • 1篇信息时代
  • 1篇振荡热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通量
  • 1篇退休
  • 1篇退休人员
  • 1篇热管
  • 1篇微小型
  • 1篇流型
  • 1篇内流动
  • 1篇肋管
  • 1篇高通量
  • 1篇充液率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唐慧敏
  • 4篇吴慧英
  • 2篇吴信宇
  • 1篇陈露君
  • 1篇屈健
  • 1篇张新刚
  • 1篇刘恩光

传媒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小型振荡热管的流动可视化实验被引量:15
2009年
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对管内径分别为2.5,2,1,0.5 mm的振荡热管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记录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热管内工质准静止和大幅振荡随时间交替变化的情况以及管内工质的流型变化情况.实验中观察到了泡状流、塞状流、半环状流、波环状流和环状流等.结果表明管径对管内的流型变化具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管径的减小,汽塞在加热段的形成主要由微/小气泡间的聚合发展演变成以单个气泡的膨胀长大为主.另外,管径的减小还使加热段周围容易生成长汽柱,而冷凝段内的汽塞则易于发生变形和断裂.对微细管径的热管来说,毛细波环状流是其重要特征,在冷凝段容易发生毛细波环状流向毛细塞状流的转变.
屈健吴慧英唐慧敏
关键词:振荡热管流型充液率
需求主导,立体服务——信息时代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改进研究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众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重点院校,退休教职工众多,深入了解退休人员需求,结合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使用,优化和完善退休人员服务工作,不但能推进本校退休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能在全国高校...
丁烨天唐慧敏陈露君张新刚
微型硅基内肋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前内肋管强化换热研究大多基于铜、铝或者不锈钢等常规材质,其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寸均受到限制。本文采用MEMS工艺首次在硅片上制作成带有方形内肋的平行硅基微通道,并对其内部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道深度和宽度相同的情况下,肋高和肋间距对工质在通道内的流动阻力和换热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微通道内加肋以后,通道内的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提高程度与肋高和肋间距有关;通过合理的设计肋高和肋间距,可以起到明显的强化换热作用。结果还显示,进口段效应对硅基微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影响较为显著。
刘恩光吴慧英唐慧敏
关键词:换热
锯齿形硅基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实验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在硅片上制作锯齿形微通道,并对其内部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与相同高宽比和当量直径的平直微通道进行了对比,讨论了锯齿形硅微通道强化换热的机理.研究表明:锯齿形微通道内流动摩擦常数fRe和换热努塞尔数Nu较平直微通道均有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随雷诺数Re增加而增加;相同泵功条件下锯齿形微通道换热热阻显著下降.
唐慧敏吴慧英吴信宇
关键词:硅基微通道对流换热强化换热
异形硅基微通道内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研究
针对当今微电子、微能源以及生物芯片等行业对微型高效换热器研究的迫切需求,本文采用标准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工工艺,设计并加工了一系列硅基异形微通道(锯齿形微通道、内肋形微通道、交错形微通道等),并在自主搭建的微通...
唐慧敏
关键词:强化换热数值模拟
微通道内高通量磁泳分离实验研究
2011年
磁泳是实现生物分离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功能磁珠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高效磁泳分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直径为1μm的超顺磁磁珠在当量直径为114.3μm的矩形微通道内的磁泳分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高速CCD观测了磁珠在微通道内捕获与释放的全过程,并通过图像分析,得到了磁珠的捕获情况随时间及流速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高流速时,捕获数量随着时间呈现线性增加,而在低流速时,捕获数量增加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缓;在一定磁场下,存在一个临界流体速度,当流体速度小于此临界速度,捕获磁珠数较多,大于此临界速度,捕获数量则迅速下降,且下降速度随流速增加而趋缓。研究对认识微通道内磁珠运动规律以实现快速高效的磁泳分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信宇吴慧英唐慧敏
关键词:高通量微通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