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万勤

作品数:78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刑法
  • 14篇犯罪
  • 8篇诈骗
  • 8篇共犯
  • 7篇盗窃
  • 7篇诈骗罪
  • 7篇法律
  • 7篇非法
  • 6篇人工智能
  • 6篇规制
  • 5篇盗窃罪
  • 5篇法益
  • 4篇刑法规制
  • 4篇正犯
  • 4篇司法
  • 4篇金融
  • 4篇客观归责
  • 4篇驾驶
  • 4篇教唆
  • 4篇共犯脱离

机构

  • 6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7篇海南大学
  • 6篇日本中央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京都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休斯敦大学
  • 1篇成都市成华区...

作者

  • 78篇姚万勤
  • 8篇袁林
  • 1篇闫龙飞
  • 1篇石艳芳
  • 1篇李灿
  • 1篇张晶
  • 1篇安素洁
  • 1篇周宏亮

传媒

  • 4篇政治与法律
  • 4篇刑法论丛
  • 3篇长白学刊
  • 3篇当代法学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3篇人民检察
  • 3篇中国检察官
  • 3篇法治研究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五邑大学学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福建警察学院...
  • 2篇法治论坛
  • 2篇警学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学术界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死缓犯减刑后发现漏罪或新罪并罚问题研究——兼评《关于罪犯因漏罪、新罪数罪并罚时原减刑裁定应如何处理的意见》被引量:1
2019年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出台的《关于罪犯因漏罪、新罪数罪并罚时原减刑裁定应如何处理的意见》所确定的,在原判刑罚减刑后发现死缓犯存在漏罪或犯新罪的情形,不将减刑刑期算入已执行的刑期之内再并罚的做法有待商榷。为了保障刑法的公正实施,不仅需要明确死缓犯减为无期或有期徒刑后发现漏罪或犯新罪数罪并罚时减刑裁定的法律效力,而且需要对刑法第七十条以及第七十一条提供更加明确的语义解释,采取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并罚方法。
袁林姚万勤
关键词:死缓数罪并罚
不当行使所有权的刑法评析——以案例分析、学说检讨为中心论被引量:1
2012年
以不法手段行使所有权该如何定性,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颇有争议。如果立足于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夺取型财产罪的法益采取修正的所有权说,并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两则案例进行实质分析,可以得出合理结论:即行为人如果只是单纯地取回自己所有而被他人占有的财物,不构成财产犯罪,侵犯其他法益的按其他罪名处理;如果行为人在取回财产后又进行索赔,应按诈骗罪论处。
姚万勤
关键词:本权盗窃罪诈骗罪
法律父爱主义与专断医疗行为的正当化被引量:13
2019年
刑法学界对专断的医疗行为正当化的理论根据存在"伤害说"和"非伤害说"的争议,但是无论基于何种立场均未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社会个体由于获取信息的局限或者能力的欠缺在某些情形下无法形成有效的决定,国家基于法律父爱主义立场赋予的强制能够避免患者进一步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具有正当性的一面。在贯彻法律父爱主义的同时需要区分强制的程度,只是在当事人面对待决事项尚未行使有效同意,国家从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最佳利益出发才能作出干预的决定。因此,在刑法教义学视域,需要区分"患者或者家属能表达意志的场合"和"患者或家属不能表达意志的场合"对医生的专断医疗行为进行具体判断。
姚万勤
关键词:父爱主义违法阻却
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法治化路径的建构——以美国“法庭之友”的借鉴为视角
2022年
专家法律意见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却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始终处于尴尬的处境,这主要是缺乏立法规定、性质不明以及违反程序正当原则等原因导致的。分析专家法律意见书处境尴尬的根源,可通过比较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统计法庭引用专家法律意见书的频率等方式进行。此外,在美国蓬勃发展的“法庭之友”制度与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制度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可相互借鉴。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法制化途径分两步走,一是从实体上构建专家法律意见书的形式和内容,二是从程序上规范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提交和采纳过程。
姚万勤何家慧
关键词:专家法律意见书司法困境法庭之友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
共犯关系一旦形成后,行为人能否退出共犯关系,无论在外国刑法还是在我国刑法中,极具有争议。对于这一在司法实践中略显复杂的问题,虽然一些国家的刑法有明文规定,但是对其处罚范围和成立条件依然争论不下。目前我国刑法学研究中重视借...
姚万勤
关键词:共犯脱离共犯中止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
文献传递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教义学分析——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被引量:38
2017年
通过刑法规制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已经取得基本共识,但是以何种罪名论处还存在较大争议。虽然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是较为有力的主张,但将其贯彻到底,不仅在入罪逻辑、法益归类等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且难以保证特殊情形下处理结论的正确。从教义学的视角展开具体分析,可以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在民法上属于物权的对象,在刑法中属于财物的范畴,且属于无体物形态;通过对刑法第264条与第265条的关系进行梳理,可以明确刑法第264条在规范上并未否定盗窃罪的对象包括无体物。通过解构刑法第264条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数额型盗窃罪的量刑规则"以及"情节型盗窃罪的量刑规则"来具体确定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以及量刑幅度。
姚万勤
关键词:盗窃虚拟财产财物财产性利益
“工具刑法”生成逻辑的质疑与民法、刑法融合之道被引量:3
2022年
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工具主义的本性。在风险社会到来之际,并非其偏好治理风险,就一律否定其应有的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设、修改相关罪名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方式,即便增设的罪名适用率较低,也并非均能归入到象征性立法的行列。象征性立法同样具备了法律的宣示功能,所以适当的存在也并非均带来负面效应,不能据此认为刑法本身具有的人道化色彩正在锐减。刑法在社会治理中一直处于保障法的地位,并非套上了“物性”与“人性”用语就能成为混淆民法与刑法融合逻辑的借口。基于“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的基础之上,民法与刑法的融合应当是单向而非互动式的,无论民法设置的授权性规范还是义务性规范,均应站在民法的角度思考,不需考虑对刑法的影响;刑法设置的禁止性规范,如果以民法规范作为前置法,除了需要参考民法设置的违法类型之外,还需要考虑立法的目的、其他非刑事手段是否救济无效等诸多因素。
姚万勤
关键词:风险社会
用刑法替代劳教制度的合理性质疑被引量:7
2014年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如何选择替代性治理方案成为当下我国刑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经过不断争论,用刑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观点逐渐成为我国刑法学界较具代表性的观点。通过对两种法律制度的要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用刑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混淆了两种法律制度的逻辑前提和价值目标,易导致出现高成本和低效益的社会治理困境,并且会导致刑法的制度功能出现严重的偏差。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不能简单地用刑法替代,而应引入社会治理的观念,坚持运用刑罚的不得已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治理机制,发挥社会自洁功能,利用乡规民约等社会自生规则,完善对越轨行为的分类矫正治疗机制,科学划定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体性规定,改革剥夺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程序等,从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社会治理体系。
袁林姚万勤
关键词:社会治理劳教制度
同种漏罪并罚制度的问题及修正被引量:5
2019年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的同种漏罪并罚制度,不仅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法律平等适用原则,而且存在可能突破法定刑的上限和放纵犯罪人的情况,由此造成该制度溢出的负面效应明显,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对此,需要通过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路径予以完善。具体而言,在实体法上可以通过刑法解释明确《刑法》第70条的"其他罪"只限于不同种类的犯罪,在具体处断上需要区分所涉犯罪的法定刑幅度是一档还是多档,并根据行为人的情节进行具体认定;在程序上,需要明确同种漏罪的审判程序,可以根据发现同种漏罪的时间不同,分为不同的情形予以处理。
袁林姚万勤
关键词:数罪并罚司法解释
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传承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存留养亲制度、亲亲相隐制度中均有所体现。在我国古代的刑法思想中,刑罚的目的并非是单一的报应论,而是最终达到“以刑去刑”的教育刑目的。因此,在古代刑罚适用中,需要慎刑戒杀,矜老恤幼,体恤不同的犯罪人,从而避免刑罚成为弑杀的工具。现如今,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依然闪烁着制度光辉。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传承古代“慎刑观”“恤刑观”理念,是秉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姚万勤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