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侃 作品数:39 被引量:15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 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与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78例(78膝),男28例(28膝),女50例(50膝),年龄16~26岁。单束重建组40例(40膝),双束重建组38例(38膝)。术后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复查术后屈膝20°CT测量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进行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深静脉血栓、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情况,分别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手术前后指标,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两组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重建方法无显著差别。 孙荣鑫 郭英 巨啸晨 舒莉 柴浩 姜侃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不同骨密度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关节内各结构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024年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不同骨密度对单髁置换的预后有何种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通过有限元法研究不同骨密度对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关节内各结构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评估骨质疏松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T、MRI获取1名志愿者的下肢影像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io、Ansys workbench、Mimics等软件构建正常骨质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T值≥-1.0),通过改变材料参数建立骨质减少(-2.5 刘蒙飞 马鹏程 尹灿 姜侃 巨啸晨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一个班级56名学生,教授跟骨骨折这个章节。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人,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X线片和模型组织教学。实验组29人,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重建跟骨骨折模型和模拟治疗进行教学。整个授课过程均由同一个老师和教案完成,授课完毕后行理论笔试考试。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成绩(86.5±6.9)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74.2±5.4)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1)。结论:在创伤骨科教学中,三维有限元技术是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数字骨科重要的形式。 姜侃 孙荣鑫关键词:骨科 医学教育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 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作为一种新的膝关节置换方式,是治疗孤立性内侧单室性膝关节炎患者的最佳选择。可有效减少手术暴露、减少失血、保留天然关节运动学和本体感觉、加速术后恢复和兼顾成本效益。尽管UKA后早期并发症相对较低,但在远期随访中,无论是固定平台UKA还是活动平台的UKA,均表现出来比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更高的翻修率。UKA的术后并发症是造成较短假体使用寿命和较高翻修率的主要原因。本文对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综述,并讨论其未来前景。 刘蒙飞 陈刚 姜侃 巨啸晨关键词: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塞来昔布联合透明质酸钠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O的影响 被引量:8 2011年 由于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OA)行关节置换费用大,老年患者并发症多,手术禁忌多,目前仍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其中塞来昔布、透明质酸钠均为常用药物,常有联合应用报道,但国内尚未见到其作用机制研究。本文观察了塞来昔布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O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进行研究。 冉建 姜侃关键词:塞来昔布 透明质酸钠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骨科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临床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8月对100名在医院骨科临床实习及出科考试的学生(OSCE组),采取OSCE临床教学和考核方法,统计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并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对100名非OSCE临床教学和考核方法学生(常规组)的出科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SCE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SCE临床教学和考核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骨科学的知识,还能较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是骨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舒莉 吴萍 胡永胜 姜侃关键词:教育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骨科学 临床教学 数字技术在新疆维吾尔族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技术重建新疆维吾尔族正常膝关节,研究测量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各项参数的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80例无膝关节疾病的正常新疆维吾尔族志愿者160膝进行磁共振扫描,重建股骨远端并利用数字技术测量其各个参数:包括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ATA)、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APA)、髁扭转角(CTA)、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CSA)、股骨后髁角(PCA)。根据侧别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TA平均为(0.67°±0.58°);APA平均为(2.32°±0.49°);CTA平均为(5.63°±0.46°);CSA平均为(4.11°±0.57°);PCA平均为(3.21°±1.03°)。以上测量所得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而测得CTA、PCA、ATA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测得ATA为女性大于男性,PCA与CTA男性大于女性。结论利用数字技术重建股骨远端定位并测量以上参数是一种比较可靠地新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新疆维吾尔族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角度与轴线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旋转轴线作为参照标准。 姜侃 孟正 吴巧云关键词:股骨远端 旋转对线 磁共振成像 股骨假体对位不齐对骨质疏松患者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后外侧间室结构应力的影响 2025年 背景:假体对位不齐和患者骨质情况是影响单髁置换预后的重要因素,内侧单髁置换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是导致其高翻修率的主要并发症。因此,这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目的:分析不同股骨假体倾斜角度对正常骨质和骨质疏松患者内侧单髁置换后外侧间室结构应力的影响,并探讨骨质疏松与术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经验证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建立正常骨质(M1)和骨质疏松(M2)单髁置换模型,并分别建立股骨假体倾斜模型(正常骨质组:内倾3°,6°,9°,12°、标准位置0°、外倾3°,6°,9°,12°;骨质疏松组:内倾3°,6°,9°,12°、标准位置0°、外倾3°,6°,9°,12°),共计18种工况。评估不同股骨假体倾斜角度对外侧间室半月板、胫骨软骨和股骨软骨的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模型外侧间室半月板表面和胫骨软骨表面的高应力值随假体内倾角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假体外倾角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工况下骨质疏松组半月板表面的峰值应力大于正常骨质组,但骨质疏松组胫骨软骨表面的峰值应力却小于正常骨质组;②两组模型外侧间室股骨软骨的高应力值随假体内倾和外倾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工况下骨质疏松组股骨软骨的峰值应力大于正常骨质组;③提示固定平台股骨假体内倾时,正常骨质和骨质疏松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后外侧间室结构的应力均将增加,骨质疏松膝关节外侧间室应力增加更为明显;所以单髁置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假体安放位置,尽量避免内倾和外倾;同时,研究结果证实了骨质疏松可能会加重内侧单髁置换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进展。 刘蒙飞 孙荣鑫 姜侃关键词:骨质疏松 单髁置换 Kartogenin联合脂肪干细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Kartogenin(KGN)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原代ADSCs传代培养,将第3代细胞与10μmol/L KGN溶液培养72 h后,取KGN-ADSCs上清液与纤维蛋白胶以1∶1比例混合备用;另取第3代AD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作为对照。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A组)、ADSCs组(B组)、KGN-ADSCs组(C组)、假手术组(D组)。A~C组制备ACL重建模型后,分别于腱骨界面和肌腱间隙中注射生理盐水、AD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液、KGN-ADSCs上清液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液;D组仅暴露ACL,不作其他处理。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6、12周取腱骨界面组织及ACL标本,通过HE染色、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细胞凋亡检测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计数成纤维细胞,测算JNK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凋亡指数(apotosis index,AI);同时行抗拉力强度测试,测量最大载荷及最大拉伸距离,观察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术后28只动物因切口感染或死亡排除研究,最终A~D组分别12、12、12、16只纳入研究。术后A、B组腱骨界面愈合欠佳,C组愈合良好;6、12周时C组成纤维细胞计数、JNK蛋白表达率均高于A、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周比较,C组术后12周成纤维细胞计数减少、AI及JNK蛋白表达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6、12周,C组最大载荷高于A、B组、但低于D组,而最大拉伸距离结果相反,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ACL重建后局部注射KGN-ADSCs可促进腱骨愈合,增强腱骨界面机械强度和抗拉力性。 陈刚 郑乾 刘蒙飞 何海洋 巨啸晨 姜侃关键词:脂肪干细胞 前交叉韧带重建 腱骨愈合 协同护理模式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感染率及满意度的研究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对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二次翻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管理环节、供应室管理环节、病房管理环节、手术团队管理环节相同,术后2~3d护士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CM,护士分别于患者术后2w、1个月、3个月、1a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功能进行系统评分,了解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为10%,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1.3%,对照组患者术后翻修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翻修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6%,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率,早期发现术后感染,降低患者术后二次翻修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对医院感染控制有指导意义。 肖丽 东宝吉 姜侃 黄卫民关键词:协同护理 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