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怡

作品数:58 被引量:271H指数:1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翻译
  • 15篇典籍
  • 13篇文化
  • 13篇模因
  • 13篇茶经
  • 12篇《茶经》
  • 10篇互文
  • 9篇茶文化
  • 8篇英译
  • 7篇英语
  • 5篇文化传播
  • 5篇互文性
  • 5篇教学
  • 4篇典籍英译
  • 4篇中国茶
  • 4篇文本
  • 4篇民族
  • 4篇ESP
  • 3篇大学英语
  • 3篇典籍翻译

机构

  • 57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东北大学
  • 2篇渤海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江西省社会科...
  • 1篇厦门大学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57篇姜怡
  • 39篇姜欣
  • 13篇林萌
  • 4篇方淼
  • 4篇陶源
  • 3篇吴卓娅
  • 3篇袁媛
  • 2篇吴爱丹
  • 2篇汪榕培
  • 2篇王大鹏
  • 1篇张祥瑞
  • 1篇赵琪
  • 1篇余悦
  • 1篇王慧
  • 1篇宁强
  • 1篇王钰
  • 1篇刘卉
  • 1篇崔晓蕾

传媒

  • 6篇农业考古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外语教育研究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戏剧之家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中文信息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特质在中国古典茶诗翻译中的凸显与融合被引量:1
2017年
古典茶诗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不同民族多姿多彩风格的文学形式,其作者中不乏少数民族或者少数民族后裔。本文通过对唐朝鲜卑族后裔元稹、匈奴后裔刘禹锡,和元朝契丹文人耶律楚材等几位名人所作茶诗的分析,探讨了这些诗歌在传承中华茶文化中多元共融传统的共性,同时挖掘作品字里行间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根性。在对此类茶诗进行跨语际翻译时,译者在传达其"华夷一统"和谐共性的同时,也努力突出其珍贵的少数民族特质,以期在对外传播中更全面地呈现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多元融合的风貌。
姜欣姜怡
关键词:茶文化翻译
跨语际翻译与民族文化模因的有效复制——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翻译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强化其具备范式特征的民族语言模因,达到"成型性"、"表达性"、"一致性"、"公众性"和"权威性"的优质标准。本文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藏、彝、赫哲、纳西等少数民族的造茶、制毡等传统手工艺翻译为例,说明异化音译加阐释是保留特有术语"成型性"的有效手段;精准引用典籍标题可强化模因新宿体译文的"权威性";根据互文线索追踪其前期民族语言原始文本,可保持同源模因的"一致性";适时嵌入异质文体有助于维护真实意义上的原作美学风格,加强其"表达性";借助英语的巨大张力可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模因更具"公众性",从而得以有效而广泛的繁衍。
姜欣姜怡
关键词:翻译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
EGP教师向ESP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及相关途径被引量:10
2010年
在对比专门用途英语ESP与普通英语EGP教学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了EGP教师向ESP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同时,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现状,从学生需求和ESP课程设置的特点及教改的发展出发,论证了ESP教师应拓展的知识和重新定位课堂角色的能力,提出了转向ESP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姜怡崔晓蕾吴卓娅
关键词:EGPESP课堂角色
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和模因论为依托,以互文分析、相似度计算及语料库统计为支持,以《续茶经》(清)及其前期互文母本《茶经》(唐)为研究个案,剖析总结了茶典籍文本的互文形式特点及缘由;探讨了译文建构中所需的互文多维视阈融合翻译策...
姜怡
关键词:互文性相似度计算模因视阈融合
文献传递
中国茶文化强势模因在西方的传播--以茶典籍在西方茶史的译介为例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代陆羽创作的《茶经》从茶的历史、煮法等方面对茶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标志着茶文化模因库的诞生。明代茶叶被带到欧洲,西方开始对中国茶典籍进行译介。本文选取《茶之书》、《茶叶全书》等五部西方茶叶专著,从模因...
陶源姜欣姜怡
关键词:模因论强势模因
《茶经》与《续茶经》的模因母本效应与对外传播现状被引量:8
2014年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典籍的代表作。前者是世界首部茶叶专著,开创了历史先河;后者带有明显的类书性质,为我国古代茶典籍集大成者。因此,这两部古代茶著都具备较强的模因母本效应,被某些异国作者在其作品中直接引用或者翻译成书,从而使其语言文化模因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复制繁衍,但其对外传播现状依旧不尽如人意。笔者在分析了日本和美国等引用例证的基础上,指出异国译者难以避免的"前见"和翻译引用时的主观"意图",是造成茶典籍传播中出现弱化阐释现象的两大因素,验证本土译者在与原作者的历史视域融合度与语言美学感知上所具的优势,以期强化中华茶典籍的模因效应,将中华茶文化推向世界。
姜怡姜欣包纯睿开蓉
关键词:翻译文化传播
茶文化典籍海外传播的三维路径研究
茶文化涵盖了从器物到精神形而上下的不同层次。作为其历史载体,相关典籍的翻译更需要全方位的立体转释,语内、语际和符际三维组合:语内翻译完成典籍文本自古向今的纵向步骤,语际翻译完成自中向外的横向步骤,符际翻译完成以不同的符号...
姜欣姜怡陶源
关键词:文化传播翻译
原语文化意识与目标语载体的交融整合被引量:4
2009年
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原语文化意识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在分析原语文化意识缺失现象及其后果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目标语文化的输入是不够的,原语文化意识的丧失意味着学习者语言交际中整体社会背景支持的残缺。文化的多元性、语言交流的双向性、交际能力的内涵以及教学的本土环境决定了原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可缺性。外语教师自身传播多元文化的意识、外语教材中输入内容的合理分配及中国文化课程设置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姜怡姜欣林萌
关键词:原语文化交际能力
西方茶文化译作者笔下的中国形象
2021年
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象征性元素之一,也是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英国汉学家蒲乐道所编译的《中国茶艺茶文化》(The Chinese Art of Tea)和美国英文电子期刊《国际茶亭》(Global Tea Hut)是中国茶文化形象在当代国际传播的典型代表。从形象学视角出发,通过收集整理这两种作品中译/作者对于中国茶文化的阐述,分析了西方译/作者对中国形象的勾勒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肯定了他们对正向映射中国形象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分析指出了其译作中出现的误读及由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中国本土译者应成为传统茶文化和中国形象传播的主体。
姜怡杨丹萌张嘉玮冯帆
关键词:形象学
基于语料库的《春园采茶词》文体功能三层面英译分析
2021年
《春园采茶词》是清代的一组竹枝词,主要围绕徽州松萝茶区茶女的茶事活动展开,言辞清丽,音韵琅然。1870年,英国汉学家德庇时在《汉学诗解》中附上完整的30篇词作及自译英文;时隔一个多世纪,研究茶文化的中国学者姜欣对这一组茶词进行了再次译介。通过建立原文与两译本平行语料库,对比两位跨时代、跨国别的译者在表意、表象与表现这三个文体功能层面的茶词阐释发现,两个全译本各具特色,但倾向性略有不同。
黄荷姜怡
关键词:文体功能语料库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