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晓梅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腹泻
  • 1篇东亚钳蝎
  • 1篇毒力
  • 1篇毒性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谱
  • 1篇耶尔森菌
  • 1篇原体
  • 1篇灾害救援
  • 1篇战区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西南战区
  • 1篇小肠结肠炎耶...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救援
  • 1篇抗体
  • 1篇基因

机构

  • 4篇成都军区疾病...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军区机关...
  • 1篇成都军区空军...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作者

  • 4篇姜晓梅
  • 3篇范泉水
  • 2篇李刚山
  • 2篇王惠萱
  • 2篇覃敏
  • 2篇王意银
  • 2篇张富强
  • 1篇朱姝媛
  • 1篇郑颖
  • 1篇徐敏
  • 1篇白建
  • 1篇郭平
  • 1篇敖琳
  • 1篇黄卫昆
  • 1篇屈琳
  • 1篇李妍
  • 1篇邱薇
  • 1篇刘德华
  • 1篇叶锋平
  • 1篇张志晓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少见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与其他地区该菌生物特性的差异。方法采集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用磷酸盐缓冲液(PSB)4℃增菌21 d后,接种CIN培养基平板,25℃培养48 h,分离获得纯培养菌,采用肠杆菌科细菌微量生化编码管(GYZ-11e系统)进行鉴定,API-20E生化鉴定编码系列进行复核,使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PCR检测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采用K-B法测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毒力。结果分离到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经鉴定为O∶8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小白鼠48 h内均发病死亡。PCR检测结果表明,有6株携带的毒力基因为ail-,yst A-、yst B+、yad A-、vir F-,1株为ail-、yst A+、yst B-、yad A-、vir F-。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20种常见抗生素敏感率为80%。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7株O∶8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和较强的毒力,是国内不多见的致病性菌型。
姜晓梅李刚山王意银覃敏王惠萱黄卫昆范泉水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毒力基因药敏谱
东亚钳蝎蝎毒的毒性及其F(ab’)_2抗体的制备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测定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BMK)蝎毒的毒性,并制备能有效中和BMK蝎毒的F(ab’)2抗体。方法分别经腹腔和肌肉注射小鼠,测定不同产地(山西、山东、河南、辽宁)BMK蝎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山西产BMK蝎毒免疫云南矮种马,获得免疫血浆,经盐析、酶解、加热等步骤制备F(ab’)2抗体,采用ELISA、免疫扩散和小鼠体外中和试验分别测定超免血浆、纯化的IgG及F(ab’)2抗体对各地产BMK蝎毒的抗体效价。结果山西产BMK蝎毒的LD50最小,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67 mg/kg,肌肉注射LD50为2.06 mg/kg。制备的F(ab’)2抗体的纯度为86.5%;纯化的IgG稀释至1×10-9 mg/ml,抗体ELISA效价呈阳性,较纯化前(1×10-7 mg/ml)提高了100倍;纯化的IgG和制备的F(ab’)2抗体与山西产BMK蝎毒比例为0.4∶1时,免疫扩散试验出现清晰的沉淀线,与其他产地BMK蝎毒比例均为0.1∶1时,出现清晰的沉淀线;F(ab’)2抗体与山西产BMK蝎毒质量比为2∶1时,可保护小鼠100%存活。结论成功利用蝎毒免疫动物制备了高纯度的F(ab’)2抗体,该抗体可有效中和多个产地的BMK蝎毒。
李妍范泉水张志晓郭平叶锋平姜晓梅邱薇张富强郑颖敖琳
关键词:东亚钳蝎毒性
部队野外驻训及灾害救援期间食品的安全控制被引量:1
2015年
食品的安全控制是部队在野外驻训或灾害救援行动中稳定军心、提高战斗力和行动能力的重要前提。ISO22000是世界上第一个覆盖了食品链中所有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体系,该体系对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均作了严格、详尽的规定,笔者多次参加部队在野外驻训或灾害救援("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8.3鲁甸地震"、"2010-和平使命跨区机动演习")期间的食品安全控制管理,参照体系中的核心.HACCP原则,根据部队在应急情况下的食品安全控制自身具有的特点和重点,选择控制对象、分析危害因素和目标、制定控制措施,保证了食品安全,未发生群体性食物安全事件。
屈琳白建李明姜晓梅徐敏
关键词:灾害救援食品安全
西南战区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西南战区部队驻地感染性腹泻病原分布特点,探讨其腹泻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腹泻症候群监测方案》采集部队驻地腹泻病人新鲜粪便标本检测致泻病原。结果从379份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21种腹泻病原体191株,检出率为50.40%。病原体顺位依次是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EIEC、志贺菌和寄生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其它病原菌。腹泻发病人数15∽59岁年龄段最多,其次是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的人群,6∽8月份是发病高峰期。结论引起西南战区部队驻地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多,有年龄、季节分布的特点。监测中建立的病原谱,对西南战区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李刚山王意银朱姝媛姜晓梅王惠萱覃敏刘德华周丽华扈宇张富强范泉水
关键词:西南战区腹泻病病原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