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荣刚

作品数:42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晚清
  • 10篇小说
  • 5篇意境
  • 4篇新小说
  • 4篇文学
  • 4篇格义
  • 3篇留学
  • 3篇留学生
  • 3篇国文
  • 2篇新论
  • 2篇叙事
  • 2篇叙事模式
  • 2篇意境说
  • 2篇隐逸
  • 2篇印刷
  • 2篇神怪
  • 2篇神怪小说
  • 2篇衰落
  • 2篇晚清小说
  • 2篇小说观

机构

  • 34篇许昌学院
  • 7篇扬州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7篇姜荣刚

传媒

  • 4篇文学遗产
  • 3篇学术论坛
  • 2篇浙江学刊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清小说的变革:中西互动与传统的内在转化——以梁启超为中心
论文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晚清小说的变革方式及其整体评价。于前者,其主要观点是中西互动下传统的内在转化,即认为传统观念限制了翻译小说的选择,也影响了其效力的发挥,传统小说的内在渐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晚清小说革新的方向。于后者,其...
姜荣刚
现代“意境”说的形成:从格义到会通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对"意境"概念古今使用的全面考察,可知现代"意境"的基本内涵在古代已大体备具;晚清经由中西诗学的交互格义,传统"意境"不仅在他者镜照下得以自我"发现",同时还整合了中西相关文论资源,促成了意义上的增殖。王国维、朱光潜等学者更是在此基础上借助西方理论,使"意境"理论得以进一步现代化、系统化。但是传统"意境"的理论内核并未因此而消失,作为文学艺术本质问题的认识与概括,它是普适的、常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说的形成既是中国的也是西方的,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割裂这些属性只能导致理解与阐释上的混乱与悖论。
姜荣刚
关键词:意境格义会通
明清时期民众运动与小说关系之互动——兼论晚清以降“新小说”运动的传统动力被引量:3
2012年
明代中叶以后通俗小说在民间广泛传播,使民众运动在思想资源、斗争策略及行为方式等诸多层面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官方在平叛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小说"诲盗",从而导致小说禁毁在明清两代趋于法律化与常态化。而一些有识见的官员与士人则从中看到了小说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一改过去鄙弃小说的态度,积极参与小说的批评与创作,试图将小说创作引入封建伦理思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双重作用力的影响下,小说创作发生相应变化,往日的艺术活力日渐销蚀,走上了庸俗化的发展轨道。迨至晚清,维新人士在民众运动的潜在影响下——基于传统小说负面效应与巨大魔力的历史记忆与想象,加之域外小说"正面效应"的直接刺激,发起了"小说界革命"运动,开启了中国"新小说"的纪元时代。民众运动与小说的这种互动关系,是明清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重要特点,为其他民族国家所罕见,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姜荣刚
关键词:民众运动通俗小说新小说
《樵史通俗演义》成书及相关问题考论被引量:1
2013年
《樵史通俗演义》应成书于顺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四年(1665)之间。从创作上看,《樵史通俗演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存史,采用的也主要是史书实录的编创方法,自身应有的小说属性反倒退居次要地位,本质上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野史,以致成为后世史家乃至官修正史据以取材的史料。《樵史通俗演义》以白话小说存史的创作观念具有典型性,它是小说向正统文学靠拢的极端表现,对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演进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荣刚
关键词:成书时间
从《卢梭魂》到《双枰记》:"情"、"魔"之间的叙事转换--关于近代言情小说叙事模式嬗变及其成因的一种历时考察
近代言情小说哀情叙事的产生,以往习惯于将其与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迁及文化思潮联系在一起,与事实颇相悖离。实际上,哀情叙事在清末的最后几年即已十分盛行,只不过初期叙事表现出极端强调用情于正与针砭滥情于魔的显著特点,章士钊19...
姜荣刚
关键词:哀情叙事模式
明末招安误抚与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兼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的立场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明末农民起义招安问题异常突出,不光义军首领常模仿《水浒传》的英雄招安,明廷前后当政者亦因种种原因主张招安,双方就招安展开的博弈构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色。明朝覆亡,经过反思,士大夫普遍认为招安误抚乃其一大原因之一,而这又与《水浒传》的传播影响存在直接关系。金圣叹恰在此时腰斩评改《水浒传》,显然是此种时代思潮有以致之,其目的在于配合当局从思想上驱除人们心中的"盗心",以防患于未然。那种认为金圣叹有借腰斩评改《水浒传》表达同情与鼓励农民起义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姜荣刚
关键词:招安《水浒传》金圣叹
从内证看《人间词话》手稿的写作时间被引量:1
2013年
通检《人间词话》手稿,并与王国维相关著述比勘,可以发现:《人间词话》手稿26则与撰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的《人间词乙稿序》相关内容同,51则直接提到《人间词乙稿》;92则源出分撰于光绪戊申年(1908)仲夏及次月万寿节(六月二十六日)的《明刻尊前集残本跋》,93则是对《词录》(光绪戊申秋七月撰)之《尊前集》叙录"《古今词话》乃宋人书,非国朝沈雄所纂者也"一句武断结论的修改与补证;89、90则与撰写于光绪戊申年八月后的《戏曲考源》存在渊源关系。考虑到《人间词话》手稿是王国维对此前读词、评词及校词的一次系统性理论总结,整体写作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再综合上述内证,其具体写作时间当在1908年秋季,脱稿时间则当迟至是年的九、十月间,比较接近《国粹学报》初刊本时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
姜荣刚
关键词:写作时间内证
留学生与晚清小说关系考论
2015年
晚清留学生小说家群体的出现,是晚清小说主体转变的标志,对推动晚清小说变革与转型极为关键。虽然总体上他们算不上晚清最具创作实绩的小说家群体,但却是晚清小说观念转变,西方小说引进,以及"小说界革命"运动发起的中坚,在"新小说"创作方面亦具启导与引领之功。可以说没有他们,晚清"新小说"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是不可想象的。
姜荣刚
关键词:留学生晚清小说小说观念
王国维“造境”、“写境”本源考实——兼论“境界”说的概念使用特点及理论建构模式被引量:3
2014年
在王国维之前,"造境"与"写境"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使用虽不很普遍,但意指虚构与写实两种不同创作风格,却是十分明确的。王国维揭出这对概念是为了对接与证解西方文论中的理想派与写实派,这是典型的"六朝人所谓格义之法",或者说中西概念的互相参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王国维使用的"理想派"、"写实派"及其相关概念是西方最一般的美学理论,与叔本华或席勒的美学不存在直接关系,那种将"境界"说与叔本华或席勒美学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境界"说亦中亦西的概念使用特点与理论建构模式,是晚清西学"格义"的直接产物,也是晚清文论转型与理论重构的一个基本特点。
姜荣刚
关键词:造境写境境界格义
晚清高等学堂国文教学改革及其当代启示
2016年
晚清科举停废,新式学堂兴起,出于分科教学的需要,国文遂由以往的笼统教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专科。实艺课程的增加虽然导致国文教学内容的大幅度削减,但国文作为各科必修课的原则仍被坚持下来。同时,国文教学的实施虽然借鉴了域外的文学观念与教学模式,但在教材编写与讲授过程中仍保留与尊重了中国文学自身的特点。这些对我们反思当下高校国文教学出现的诸种问题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姜荣刚
关键词:晚清国文教学改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