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宁宁

作品数:9 被引量:26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卧龙自然保护...
  • 6篇保护区
  • 4篇景观
  • 2篇时空分异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分析
  • 1篇地形影响
  • 1篇动态解
  • 1篇多样性
  • 1篇植被
  • 1篇山地森林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农业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裂化
  • 1篇景观动态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孔宁宁
  • 8篇曾辉
  • 5篇李书娟
  • 2篇高凌云
  • 1篇江子瀛
  • 1篇张磊

传媒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地形分异格局研究被引量:47
2002年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 1987年和 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 ,并与DEM模型数据进行叠图分析 ,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各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1)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使林地的分布格局受到强烈干扰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 80年代中期 ;(2 )研究时段内的生产性育林活动、保护性育林活动和自然植被恢复过程 ,对森林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3)保护区目前仍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人为干扰现象 ,针叶林及阔叶林比重的减少和灌丛数量的相应增加 ,反映出保护区目前人为干扰活动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 ,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孔宁宁曾辉李书娟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形影响
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被引量:73
2000年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 ,对快速城市化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参与分析的景观结构变量均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性 ,表明该地区景观是在一种既可以覆盖全区 ,又具有良好连续性的驱动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进一步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工作区内的地形条件差异是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成因的背景性因素 ,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作用 ,是导致 1988年和 1996年景观结构特征发生显著差异的根本性影响因素。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工作区内的景观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一种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类型。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
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32
2002年
通过边界数量的长度谱分布分析 ,探讨了边界数量 长度特征与景观和组分碎裂化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边界的数量和累积长度计算了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异质性和空间复杂性 ,并与基于斑快面积比重的传统格局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 ,研究区内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组分界面特征复杂化 ,空间分布的圈层结构简化 ;边界总体的数量谱分布方程系数a对于景观整体碎裂化程度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基于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于传统的格局分析方法可以形成有益的补充 .
曾辉孔宁宁
关键词:多样性景观生态
基于组分边界特征的景观动态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常平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00年
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为例 ,探讨了景观边界特征对景观动态变化过程的指示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边界的数量和累积长度可以用于描述不同斑块类型彼此之间界面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景观中优势边界类型的结构特征 ,从而为进一步跨越界面的生态过程分析提供了可能 ;边界的平均凹凸高度和凹凸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界面两边不同景观组分的扩张和收缩关系 ;斑块面积增减过程中形状特征和平均边界长度的复合变化影响导致大型城镇和农业斑块面积和边界数量之间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不过 ,一些边界结构变化特征还无法给出合理的动态解释 。
曾辉孔宁宁高凌云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农业动态解景观动态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研究
该文基于卧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植被制图,与DEM等GIS数据,对保护区内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保护区成立以来,区内不同的地形分异、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情况.主要...
孔宁宁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时空分异地形分析
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多样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成因 ,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和多样性研究尺度效应问题。结果显示 ,过去 35年复杂的人为影响是研究时段内景观多样性显著变化的根本成因。始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 ,降低了全区特别是中低山区景观多样性水平 ,而延续 30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 ,使不同区域的整体景观多样性水平逐步提高。合理的景观整体结构 (包括多样性空间格局 )建设目标和实现方法 ,应成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还证明了景观多样性研究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特征 ,具体表现为林地面积的恢复在全区、自然景观、人为影响景观以及海拔高程分异等中尺度研究中显著提高了景观多样性水平 ,但在各人为影响发生源的缓冲区这种小尺度分析上 ,则降低了景观多样性水平。工作区内开展中小尺度景观多样性研究的适宜正方形样地面积应为 5 0× 5 0个像元。
曾辉张磊孔宁宁李书娟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时空分异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5
2001年
利用遥感景观制图 ,在确定不同人为影响发生源的显著影响范围后 ,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三种人为影响发生源中 ,水电站的修建对周围景观结构的一次性改造效果最显著 ,居民点属中等强度的持续性影响类型 ,道路的影响程度最小。人为活动使人为影响景观典型地段 ( 2 0 0 m缓冲区 )的林地覆盖率减小 1 5 %~ 4 0 % ,灌丛和裸地面积比重增加 1 5 %~ 5 0 %。在居民点和水电站周围 ,景观结构变化证明人为影响作用呈明显的梯度衰减 ,6 0 0 m半径缓冲区范围内为典型人为影响区域 ,6 0 0~ 1 2 0 0 m区间为人为影响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区域 ,其余地区属自然因素控制的自然景观。与水电站和居民点相比 ,道路两侧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特征不甚明显 。
曾辉孔宁宁李书娟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生态保护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02年
在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 ,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相邻缓冲区的景观结构总体变异系数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的分割研究 ,并对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工作区内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 3种不同人为影响发生源对于周围景观结构的显著影响距离为 10 0 0~ 12 0 0m ,利用这一距离可以对工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 ;海拔 2 4 0 0~ 4 80 0m和坡度 2 0°~ 4 0°区间为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强度最大的区域 ,这种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保护区的自然管理工作威胁极大。此外 ,研究还证明 ,对于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 ,有助于景观人为影响的细节研究。
孔宁宁曾辉李书娟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边界特征的山地森林景观碎裂化研究被引量:33
2002年
景观边界特征与景观碎裂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 1 987年和 1 997年两个时段遥感景观资料 ,编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图 ,以验证景观碎裂化过程导致边界数量 ,特别是短边界数量增加这一假说。研究工作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 :(1 )利用每年的 2 0个 2 0 0× 2 0 0像元的正方形样地 ,分析工作区内景观边界的一般特征 ;(2 )对每个样地边界数量的长度谱分布特征进行拟合 ,确定能够反映边界属性特征的拟合方程参数 ;(3 )将边界属性特征参数与样地的景观碎裂化指数进行比较研究 ,建立景观边界特征与景观碎裂化程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模型 ;(4 )利用每个时段的 1 0个验证样地来检验关系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样地边界数量的长度谱分布特征可以使用对数方程 y=bln(x) +c进行拟合。景观的碎裂化过程将同时导致拟合方程参数 b的绝对值和 c值线性增加 ,景观碎裂化水平的增加将导致景观边界数量和短边界数量均呈指数增长方式。从研究的结果中还可以推断出 ,生境碎裂化水平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将呈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
曾辉孔宁宁李书娟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