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金玲

作品数:58 被引量:498H指数:13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9篇水利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地质
  • 12篇GIS
  • 9篇遥感
  • 8篇地下水
  • 8篇水文地质
  • 7篇数据库
  • 7篇公路
  • 6篇信息系统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遥感反演
  • 5篇生态环境
  • 5篇反演
  • 4篇悬浮泥沙
  • 4篇水资源
  • 4篇泥沙
  • 4篇空间数据
  • 4篇空间数据库
  • 4篇基于GIS
  • 4篇浮泥

机构

  • 54篇长安大学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西安工程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陕西测绘地理...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58篇孔金玲
  • 27篇王文科
  • 13篇翁晓鹏
  • 8篇张渭军
  • 8篇杨泽元
  • 6篇乔晓英
  • 5篇杨笑天
  • 4篇董立新
  • 4篇杨晶
  • 3篇杨胜科
  • 3篇孙晓明
  • 3篇段磊
  • 3篇麦柳妍
  • 3篇王钊
  • 3篇杨红斌
  • 2篇柳富田
  • 2篇王景荣
  • 2篇王雁林
  • 2篇任志远
  • 2篇黄金廷

传媒

  • 4篇测绘科学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工程勘察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测绘技术装备
  • 2篇中国校外教育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2004年中...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思考被引量:5
2009年
地质学本科专业是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多年来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该专业设立历史较长,专业特色明显,教学团队建设成果突出。通过地质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讨了教学团队建设中应注意的方面。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工作。
赵虹李勇孔金玲闫颖
关键词:地质学教学团队教学质量团队建设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速公路滑坡体建模及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测量技术,目前已在滑坡监测等领域广泛使用。本文采用Leica Nova MS5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陕西省渭玉高速公路工程处治滑坡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使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滑坡体的三维模型;利用最优密度点云数据创建DEM,进行滑坡体等高线、前缘剖面和微地形因子的提取与分析,为滑坡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孔金玲杨笑天吴哲超邵永军袁雷赵绍兵先涛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DEM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综合选线方法被引量:9
1998年
首次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公路综合选线方法。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公路选线的影响信息;在此基础上,将公路选线问题层次化,并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实现公路选线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达到公路综合选线的目的。
孔金玲
关键词:GIS公路层次分析
基于BP模型的延河流域社会经济需水预测被引量:14
2011年
以延河流域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流域社会经济需水的主要指标,并根据1980-2000年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在Matlab平台下,采用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特点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流域在2010、2020以及2030年的社会经济需水量,以期为完善流域水资源信息系统,平衡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实现未来规划年水资源合理调配做出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随着流域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年其社会经济各项需水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2030年,流域居民的生活需水将由1785.40万m3增加为3231.98万m3,而且城镇居民的需水百分比不断增大;农业生产需水将由1018.05万m3增加为1193.27万m3,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内部结构中林果产业和畜牧业等相对高用水产业比重有所增加;工业生产需水将由2741.16万m3增加为2853.41万m3,集中表现为高用水工业生产需水增加迅速。
王丽霞任志远孔金玲
关键词:延河流域主成分分析BP模型
基于RS与G IS的典型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三江源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玛多县为例被引量:8
2005年
典型地区和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区域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以典型地区玛多县为案例,基于RS和G IS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探讨了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可为更广泛的区域性综合提供基础。研究发现:①10 a间,该地区湿地、水体和天然草地明显减少,湿地减少比例达到36.63%,大于6 hm2的湖泊减少近半数;沙地,裸地和盐碱地等明显增加,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②天然草地、裸地、沙地、水体、湿地和盐碱地之间的类型转化较为明显,且与水资源又有密切的关系。③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景观异质程度提高,土地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裸地、沙地优势度增加,湿地、水体和天然草地优势度减少;整体破碎化程度呈缓慢减少趋势,而湿地、沙地破碎度增加。④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98,天然草地、裸地、湿地、沙地动态面积变化较大。⑤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将深刻影响该地区的生态过程,同时还将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涵养和供给。
董立新孔金玲王文科马明国李有宏
关键词:转移矩阵RSGIS
河西走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河西走廊受地质构造、气候等条件影响,区内水资源形成与演化有特殊规律性,河流出山口进入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多次重复转化,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区内水资源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河流—含水层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孔金玲王文科赵成
关键词: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河西走廊
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05年
系统地分析了以GIS技术为支撑、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水文地质空间分析为核心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与方法、结构与功能需求,及其实现与应用。
翁晓鹏王文科曹建成孔金玲乔晓英
关键词:水文地质GIS空间数据库
基于GIS的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以地下水及其环境评价模型体系为支撑的、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HSIS),由空间数据管理、应用模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查询与检索、系统管理6大模块组成。应用于河西走廊地下水及环境评价,实现了对地下水及其环境信息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计算、分析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集成,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利用HSIS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黑河中、上游环境质量较好,下游额济纳盆地环境质量较差,基本反映了区内地质生态环境现状。
孔金玲王文科翁晓鹏麦柳妍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关中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与合理开发利用模式被引量:50
2001年
该文在对关中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根据区内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潜力和环境状况,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4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特征,进一步细分为8种亚模式,分析研究了各种亚模式水资源赋存规律、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和合理利用方向,从而为水资源宏观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也为关中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文科王钊孔金玲杨泽元赵成
关键词:水资源
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被引量:49
2004年
从控制黄河流域水资源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入手,依据地下水位动态、同位素以及地下水流场分析和野外调查等资料,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的8种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水动力特征,从而为定量模拟和评价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以及黄河维持机理和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王雁林马雄德
关键词:黄河流域地下水河水水文地质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