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长青
- 作品数:29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包虫病IgG及IgG亚类抗体检测诊断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研究小儿包虫病的免疫诊断方法,探索其抗体应答假阴性反应原因。方法:采用间接ELISA和单克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55例小儿包虫病患者血清的IgG亚类(IgG1、IgG32、IgG3和IgG4)、IgA、IgM、IgE类抗体、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检测。结果:8种抗体检查方法中IgG1亚型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IgG1分别与其它种抗体的1种或2种联合检测,以IgG1+IgA+IgM检出率最高,为64.3%;15例IgG抗体阴性小儿患者中,有12例分别检测出IgG亚类和/或IgM、IgA、IgE,3例病人血清各种抗体均呈阴性反应,其中IgG1、IgG4及IgA、IgM、IgE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42.9%、11.9%、28.6%、26.2%和21.6%;小儿的IgM水平高于成人,肝包虫病患者的IgG亚类高于肺包虫病患者;IgG阴性小儿患者血清的CAg和CIC阳性率分别为40%及26.67%。结论:抗包虫总IgG抗体表达水平低下,抗体表达各类不同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是造成包虫病患者IgG抗体反应阴性的主要原因。而寄生包虫囊的退行变性也可影响抗体的免疫应答水平。IgG1+IgA+Ig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包虫病人免疫诊断的敏感性。
- 朱兵孔长青徐明谦朱缙
- 关键词:小儿包虫病IGGIGG亚类抗体免疫学
- 肝包虫病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被引量:5
- 2000年
- 徐明谦王自立戈小虎孔长青柳咏哈德尔.库尔班王龙文阿不都外力
- 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后并发症治愈率
- 腹腔包虫囊肿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腹腔囊性包虫病包括生长在膜膜、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或继发包虫囊肿。本文总结了我院1990~1997年间收治的34例腹腔囊性包虫病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4个月~57岁,平均年龄28.4岁。原发性腹腔包虫病9例,继发25例。经手术治疗31例,余3例系药物治疗。 2.既往包虫病手术史:继发性包虫病患者既往平均行包虫囊肿手术1.7次(1~4次)。
- 夏尔班王龙文孔长青
- 钝性剥离肝包虫囊肿的应用及体会
- 2001年
- 龚旭晨孔长青戈小虎王自立
- 关键词:肝包虫病钝性剥离外科手术
- 暴力踩踏伤致闭合性腹部损伤救治1例报告
- 2010年
- 王龙文孔长青刘杰史振峰张强
-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损伤救治暴力急性颅脑损伤皮肤裂伤胸腹部外伤
- 巨大肝囊腺癌一例
- 2009年
- 患者男,70岁,因发热2d入院。2008年7月813出现寒战、高热,体温40℃,在外院对症处理效果差,以发热待查于2008年7月10日收住我院。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以剑突下明显,肝区叩击痛。血常规:WBC9.66×10^9/L,中性粒细胞0.92。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平扫加增强:肝左叶囊性占位病变,大小约15cm×11cm,增强后边缘有强化,考虑肝脓肿或肝包虫(图1)。
- 陈伦牮孔长青阿不都外力
- 关键词:肝囊腺癌囊性占位病变腹部CT平扫发热待查肝区叩击痛X线片检查
- 血管切除重建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等的应用
- 戈小虎李雪松龚旭晨刘杰管圣朱兵阿力玛斯欧明辉孔长青王自立
-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血管切除重建技术在外科的其他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许多常规手术不能处理的疾病得到了治疗。胰腺癌现已成为我国因癌症死亡的第6~7位常见恶性肿瘤。它易侵犯其周围的血管和门静脉、肝动脉、...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
-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治体会(附11例报告)
- 2012年
- 目的:总结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治体会,提高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病例。结果:11例患者中结合B超/CT/MRI等明确诊断8例,2例术前不能排除肝癌可能,1例误诊为血管瘤;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6例(55%);碱性磷酸酶(AKP)升高5例(45%):总胆红素升高并直接胆红素升高8例(73%);甲胎蛋白(AFP)检测11例,2例轻度升高,余均阴性;11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其中胆肠吻合1例),1例行右三叶切除术,5例行肝包虫切除术(其中联合胆囊切除2例),1例行姑息性手术;3-6个月后复查,3例患者局部复发,2例残腔少许积液,余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在肝实质内呈浸润性、外生性生长,瘤体中心出现液化无明显钙化时,在影像学方面容易导致误诊,该病手术难度较大,建议尽早手术,以根治术为主,可减少术后复发,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依马木.阿不拉田广磊孔长青
- 关键词: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姑息性手术
- 经胸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34例报告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肝囊型包虫病突入胸腔者,临床表现和治疗较特殊,本文就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对1990—2003年收治的经胸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34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并行包虫残腔经腹引流,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29例随访3年,2例肝包虫复发,经腹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术前胸部X线、CT、B超检查,以明确病灶诊断,进胸后先处理肺或膈肌病灶,再探查肝膈面,处理包虫内囊及残腔,置胸腹腔引流。经胸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需经验丰富的医师参加,术中应仔细,术后应多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陈伦牮王龙文孔长青外力徐明谦
- 关键词:肝囊型包虫病支气管瘘手术
- 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分型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囊性包虫病,另一种是由多房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泡性包虫病.研究这两种包虫病在B超、CT及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旨在提高早期诊断与确定分型或分期.方法:自1984-2000年经手术治疗囊性包虫病2039例,术前作B超2039例、CT909例和磁共振成像24例.泡性包虫病46例,术前作B超46例、CT46例及MRI12例的检查,皆对照手术所见包虫的病理形态,反馈验证,研究包虫在影像学显像的普遍性规律及特殊性图像特征.结果:影像学检查不仅可检测出包虫寄生部位、类型、大小、性状及侵犯范围,并能显示出各种并发症的病理形态改变.囊性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可划分为7型,即单发型(1625例,79.70%)、多发型(414例,20.30%)、子囊型(1114例,54.63%)、钙化型(186例,9.12%)、实变型(28例,1.37%)、感染型(391例,19.18%)、和破裂型(298例,14.62%),并发现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征像12项.泡性包虫病繁衍的自然转归的发展规律:是由众多的小泡球蚴聚集凝结成结节状,周边的泡球蚴外向性无限制的向肝组织侵蚀增生,伸延扩展形成巨块状,内部缺血纤维化,沉积钙盐,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潴留空腔,基于泡球蚴的病理形态,可归纳为病灶浸润(41例,89.1%)、纤维化(38例,82.6%)、钙化(39例,84.8%)、液化空洞(37例,80.4%)这4种病理演变是相继发生或同时并存,其中发现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9项,在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只需确认其中一项,即可确诊,结合临床划分为三期;早期:病变限于两个肝段以内,中期:病变超过两个肝段,晚期:发生并发症如: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症、腹水、肺、脑转移衰竭,自应用影像技术后提高确诊率达98.8%.结论:首先提出与临床相结合的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的分型名称,确定分型及分期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用于流行病调
- 徐明谦孔长青戈小虎张林川王龙文董兆虎于兰
- 关键词:肝包虫病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