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德平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口腔
  • 11篇细胞
  • 9篇量子
  • 8篇导体
  • 8篇量子点
  • 8篇半导体
  • 8篇半导体量子点
  • 6篇鳞癌
  • 6篇口腔鳞
  • 6篇口腔鳞癌
  • 5篇化疗
  • 4篇蛋白
  • 4篇牙乳头
  • 4篇牙乳头细胞
  • 4篇乳头
  • 4篇探针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机构

  • 17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9篇孙德平
  • 17篇杨凯
  • 12篇陈睿
  • 3篇梅杰
  • 3篇张国栋
  • 3篇李雅冬
  • 3篇吴明军
  • 2篇张福军
  • 2篇温玉明
  • 1篇曹雨庵
  • 1篇李志刚
  • 1篇杨凯
  • 1篇张劲松
  • 1篇李文
  • 1篇赵成

传媒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第五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nm23-H_1基因对口腔癌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对口腔癌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30只颊癌金黄地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实验组:PEG-CDDP-PLA-NP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②对照组Ⅰ:单行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③对照组Ⅱ:单行PEG-CDDP-PLA-NP静脉注射。比较3组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完成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31.46±2.371、0.04±1.422、2.63±1.96。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结论: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nm23-H1基因较单一nm23-H1基因治疗或隐形纳米靶向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对口腔癌的治疗效果,该方法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杨凯孙德平温玉明李文
关键词:NM23-H1基因顺铂口腔
口腔癌靶向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粒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口腔癌靶向顺铂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粒(CDDP—PLA—PEG—NP,或称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CDDP—PLA—PEG—NP和顺铂(CDDP)行小鼠皮下和尾静脉注射,观察小鼠用药后的毒副反应,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CDDP—PLA—PEG—NP皮下和静脉注射的LD_(50)值分别为(28.87±2.02)mg/kg,(15.37±1.23)mg/kg,CDDP皮下和静脉注射的LD_(50)值分别为:(16.82±1.34) mg/kg,(10.62±0.77)mg/kg。结论:CDDP—PLA—PEG—NP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无论皮下或静脉注射均小于CDDP,证明CDDP的纳米剂型降低了CDDP药物的毒性作用,为以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了依据。
杨凯郑刚孙德平
关键词:口腔癌纳米粒顺铂急性毒性
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53例T2期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3例中有182例围手术期未输血,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9%,571例进行了围手术期输血,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4%,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口腔颌面鳞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随围手术期输血量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医师应合理输血。
杨凯张福军陈睿李雅冬张劲松孙德平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输血
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探针检测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信号蛋白分子核移位过程
2009年
目的制备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QDs-Smad2),用其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蛋白分子在TGF-β1刺激下发生的核移位过程进行检测。方法(1)用化学偶联法制备水溶性QDs-Smad2并纯化,检测其相关光学性质;(2)分别用QDs和Smad2单抗直接标记法和QDs-Smad2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QDs-Smad2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并检测细胞内QDs-Smad2的光学性质;(3)在大鼠牙乳头细胞内加入TGF-β1,分别于加入前、加入后12和24h,用QDs-Smad2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Smad2在细胞内发生核移位的动态变化。结果半导体量子点与Smad2单抗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QDs-Smad2,QDs-Smad2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分子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识别能力,能成像显示Smad2所产生核移位的动态变化;QDs-Smad2仍具有QDs所具有的荧光度强、光化学稳定性好的光学特征。结论半导体量子点和单抗共价结合形成分子探针后仍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特异免疫识别能力,能长时间对细胞内蛋白质分子进行成像标记。
陈睿杨凯孙德平张国栋梅杰李雅冬
关键词:量子点牙乳头细胞SMAD2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化疗增敏基因对口腔癌原发灶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根据口腔癌周新生毛细血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制备对口腔癌原发灶具有靶向性的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评价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对口腔癌原发灶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①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顺铂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微粒并对CDDP-PLA-PEG-NP相关体外性质进行检测;②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和CDDP,每组于给药后8个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取率;③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PEG-CDDP-PLA-NP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对照组Ⅰ(单行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对照组Ⅱ(单行PEG-CDDP-PLA-NP静脉注射),用TUNEL法检测比较3组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①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nm^175.8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0.9)%、(89±0.8)%,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②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③实验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完成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31.46±2.37、10.04±1.42、22.63±1.96,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结论CDDP-PLA-PEG-NP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对口腔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较单一nm23-H1基因治疗或隐形纳米靶向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对口腔癌的治疗疗效,该方法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杨凯郑刚孙德平陈睿
关键词:NM23-H1基因口腔靶向治疗
半导体量子点对原代培养大鼠牙乳头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半导体量子点(QDs)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牙乳头细胞(Rat dental papillae cells,RDP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选择刚出生3天的新生SD大鼠,取出磨牙牙胚,分离牙乳头,用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牙乳头细胞,用波形丝蛋白和细胞角蛋白免疫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观察细胞的生长规律;②把605QDs、525QDs及两种量子点等浓度的混合物按3种不同浓度与RDPCs共同培养,观察QDs对RDPCs生长和形态的影响;③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605QDs、525QDs及两种量子点等浓度的混合物对RDPCs的毒性作用结果:①:体外培养的RDPCs生长良好,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而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②不同浓度的605QDs、525QDs及两种量子点的等浓度混合物对体外培养的RDPCs没有毒性作用,对其生长和形态也没有影响。结论:605QDs、525QDs及两种量子点等浓度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时RPD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605QDs、525QDs在活体生理条件下用于活细胞内的多通道信号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德平杨凯陈睿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口腔活细胞
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制备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并对其相关光学性质和特异免疫性识别能力进行检测。方法1)用半导体量子点和Smad2单克隆抗体通过化学偶联法制备水溶性的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并纯化;2)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检测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的形态、荧光强度和光化学稳定性;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大鼠牙乳头细胞共同孵育24h后,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和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比较Smad2信号蛋白分子在大鼠牙乳头细胞内的分布,并检测细胞内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的相关光学性质。结果半导体量子点与Smad2单抗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分子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QDs-Smad2单抗荧光探针仍具有QDs所具有的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荧光度强,光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光学特征。结论生物修饰的半导体量子点和单克隆抗体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纳米分子探针后仍具有特异免疫识别能力和量子点独特的光学性质,这为半导体量子点用于活细胞内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实时、原位、长时间动态可视化检测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杨凯孙德平陈睿
关键词:半导体量子点纳米免疫荧光
肽段-量子点对鳞状细胞癌细胞成瘤及淋巴转移能力影响的动物实验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肽段连接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55nm的荧光量子点(quantumdots,QD655)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ea8113)和昆明小鼠淋巴高转移鳞状细胞癌(U14)的体内生长、增殖、凋亡和淋巴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①用QD655分别标记Tea8113细胞(Tea8113-QD655)和U14细胞(U14-QD655),将Tea8113-QD655和U14-QD655分别接种于裸鼠和昆明小鼠背部皮下,比较Tea8113-QD655和Tea8113、U14-QO655和U14的体内成瘤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体内成瘤的Tea8113-QD655和Tea8113细胞、U14-QD655和U1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②将U14-QD655和U14分别接种于昆明小鼠颊黏膜下,建立颊癌颈淋巴转移模型,比较U14-QD655和U14颈淋巴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Tea8113-QD655组和Tea8113组肿瘤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25±0.14)、(1.30±0.16)g(P〉0.05),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2.81±0.68)、(2.69±0.63)cm。(P〉0.05);U14-QD655组和U14组肿瘤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17±0.08)、(1.22±0.10)g(P〉0.05),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2.27±0.56)、(2.38±0.61)cm^3(P〉0.05)。Tea8113-QD655和Tca8113体内成瘤细胞的平均增殖指数分别为(47.42±1.71)%、(48.33±1.52)%(P〉0.05),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12.38±0.75)%、(11.79±0.64)%(P〉0.05);U14-QD655和U14体内成瘤细胞的平均增殖指数分别为(61.78±2.41)%、(60.94±2.26)%(P〉0.05),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13.65±0.91)%、(12.78±0.83)%(P〉0.05)。U14-QD655颊癌和U14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1%(11/27)、43(13/30)(P〉0.05)。结论用量子点标记Tca8113和U14后不影响体内肿瘤生长和淋巴转移能力。
杨凯曹雨庵李志刚孙德平赵成
关键词:鳞状细胞淋巴转移肽段
半导体量子点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系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新型发光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点(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QD)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 Tca811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最大发射波长为605 nm 的 QD 与Tca8113共培养,观察 QD 对 Tca8113细胞生长的影响。用 QD 标记 Tca8113细胞(Tca8113-QD),利用transwell 小室法和冲刷实验,观察 Tca8113-QD 细胞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Tca8113细胞与不同浓度 QD 共培养后,其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a8113-QD 细胞和 Tca8113细胞的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 QD 标记Tca8113细胞后,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为半导体量子点在活体生理条件下用于肿瘤细胞和细胞内分子成像及示踪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凯孙德平陈睿
关键词:舌肿瘤
老年口腔鳞癌患者皮下埋植泵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CF化疗方案(卡铂加氟尿嘧啶)和CPM化疗方案(卡铂加平阳霉素加甲氨蝶呤)分别对老年口腔鳞癌患者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和常规静脉给药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4例T2~T4老年口腔鳞癌患者均完成2个新辅助化疗疗程,随机分为4组(Ⅰ~Ⅳ),Ⅰ组(25例),CPM方案静脉给药化疗;Ⅱ组(32例),CPM方案动脉灌注化疗;Ⅲ组(21例):CF方案静脉给药化疗;Ⅳ组(36例),CF方案动脉灌注化疗。比较各组化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个化疗疗程后,Ⅰ~Ⅳ组有效率分别为44.00%、71.88%、47.62%、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00%、43.75%、66.67%、45.83%,CF方案和CPM方案行动脉灌注化疗均比常规静脉给药化疗能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P<0.05)。结论CF和CPM化疗方案对老年口腔鳞癌患者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杨凯张福军李雅冬孙德平
关键词:动脉灌注辅助化疗口腔鳞状细胞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