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彬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堆肥
  • 3篇污泥
  • 3篇城市污泥
  • 2篇堆肥产品
  • 2篇堆肥过程
  • 2篇有效资源
  • 2篇生物质炭
  • 2篇磷素
  • 2篇活性
  • 2篇活性降低
  • 2篇好氧
  • 2篇好氧堆肥
  • 2篇好氧堆肥过程
  • 1篇底泥
  • 1篇堆体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三峡库区
  • 1篇通风
  • 1篇通风方式
  • 1篇土壤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3篇重庆市农业资...

作者

  • 6篇孙文彬
  • 5篇赵秀兰
  • 2篇倪九派
  • 2篇谢德体
  • 1篇李璐璐
  • 1篇江韬
  • 1篇闫金龙
  • 1篇魏世强
  • 1篇何丙辉
  • 1篇郭念
  • 1篇王定勇
  • 1篇李必琼
  • 1篇杜斌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含生物质炭城市污泥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被引量:31
2014年
以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其堆肥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较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度的提高.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在堆肥21d后,其堆肥腐熟度可能达到峰值,而外源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其堆肥腐熟度则随着堆肥时间的进行而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堆肥DOM的FI>0.7,BIX>0.8,表明其来源为自生源,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因此,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分析,能较好地评估城市污泥堆肥腐熟度的情况.
闫金龙江韬赵秀兰魏世强王定勇李璐璐郭念孙文彬
关键词:生物质炭堆肥紫外光谱
一种降低堆肥产品中磷素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城市污泥或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堆肥产品中磷素活性的方法,步骤为:1)将农作物废弃物在400℃炭化热解为生物炭,粉碎过50目筛;2)将有机废弃物好氧作物秸秆与城市污泥或畜禽粪...
赵秀兰孙文彬倪九派谢德体
文献传递
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碳素转化及堆肥品质的影响
生物质炭是高温厌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富炭物质,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生物化学分解特性,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含有多种官能团,且高度芳香化。生物质炭作为城市污泥堆肥调理剂不仅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营养物质,还可...
孙文彬
关键词:生物质炭城市污泥高温好氧
不同秸秆与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形态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以油菜、小麦、玉米和水稻秸秆为调理剂,与城市污泥混合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了不同作物秸秆作调理剂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产品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堆肥使堆体中Cd,Pb和Cr 3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升高,使Pb,Cr可交换态质量分数及生物有效性降低,但不能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添加玉米秸秆有利于Cd的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添加油菜和水稻秸秆促进Cr分别向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添加玉米秸秆能有效降低Pb碳酸盐结合态质量分数,而水稻秸秆更有利于Pb向残渣态转化.表明4种秸秆作为调理剂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对不同的重金属钝化效果不同,应根据污泥中的重金属选择合适的调理剂.
孙文彬李必琼赵秀兰
关键词:作物秸秆城市污泥重金属好氧堆肥
一种降低堆肥产品中磷素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城市污泥或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堆肥产品中磷素活性的方法,步骤为:1)将农作物废弃物在400℃炭化热解为生物炭,粉碎过50目筛;2)将有机废弃物好氧作物秸秆与城市污泥或畜禽粪...
赵秀兰孙文彬倪九派谢德体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澎溪河底泥及消落区土壤磷的形态及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是形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澎溪河底泥3个断面及消落区3种土壤类型中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磷的吸附规律,确定了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结果表明,澎溪河底泥中的总磷含量在0.80~1.45 g·kg-1之间,赋存形态以无机磷为主,其中钙结合磷和蓄闭态磷比例在80%以上,铁铝结合磷含量较低,该流域底泥受自然岩石状态及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小;消落区土壤总磷含量在0.65~1.16 g·kg-1之间,磷的赋存形态也以无机磷为主,冲积土和紫色土也以钙结合态磷和蓄闭态磷为主,水稻土中则以蓄闭态磷含量最高.澎溪河高阳、黄石和双江3个断面底泥的EPC0分别为0.08、0.13和0.11 mg·L-1,消落区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的EPC0分别为0.08、0.09和0.04 mg·L-1.EPC0值与沉积物中总磷、pH、Ca-P、黏粒含量呈正相关性,其中与pH和Ca-P相关性显著.根据澎溪河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季节变化,初步判定底泥及消落区土壤在夏秋季节为磷的"汇",在冬春季节则成为其"源".EPC0高于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底泥及消落区土壤中磷的释放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潜在问题.
孙文彬杜斌赵秀兰何丙辉
关键词:磷形态底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