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新刚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栓塞
  • 2篇肿瘤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地奥司明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栓

机构

  • 4篇无锡市第二人...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孙新刚
  • 3篇沈晓文
  • 2篇陈万海
  • 2篇张追阳
  • 2篇王臻
  • 1篇朱晓黎
  • 1篇陆农
  • 1篇沈晓文
  • 1篇王臻
  • 1篇冯军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血流动力学表现被引量:2
2008年
目前随着螺旋多排CT的应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关系着临床处理手段,也大大影响着患者的愈后。笔者所在科室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诊治中,发现了许多不同于螺旋多排CT的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血流动力学表现,这其中的关键是DSA是真正意义上的血流动态观察,
孙新刚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
经皮肺活检常见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6
2012年
目的分析CT引导下同轴活检肺内病变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201例经皮肺活检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位置、深度、穿刺次数、患者体位、是否伴有肺气肿及手术经验对于气胸和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经皮肺活检主要并发症是气胸和出血,其中发生气胸48例(23.9%),出血23例(11.4%),无死亡病例,行胸腔闭塞引流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P=0.002)、病灶深度(P<0.001)、穿刺次数(P<0.01)、肺气肿(P=0.015)及手术经验(P=0.001)与气胸的发生显著相关,而病灶深度(P<0.01)、穿刺次数(P<0.01)及手术经验(P=0.005)与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OR=5.796,P=0.000)、病灶深度(OR=1.902,P=0.02)、有无肺气肿(OR=2.753,P=0.021)为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手术经验(OR=0.396,P=0.022)为气胸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穿刺次数(OR=8.401,P=0.000),病灶深度(OR=2.493,P=0.010)是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手术经验(OR=0.313,P=0.047)为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穿刺次数是气胸及出血发生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穿刺次数超过2次显著增加了气胸及出血的发生率。
陈万海沈晓文孙新刚王臻张追阳
关键词:肺疾病肺活检气胸出血
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中的作用。方法 21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行急诊滤器释放术后,于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持续加压推注尿激酶溶栓:剂量50万U/天;速碧林抗凝:剂量0.4ml,皮下注射,每天二次;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口服,剂量1g,每天二次。疗效判断;Ⅰ级,血栓完全溶解或深静脉阻塞各段都复通(可有少量残余血栓);Ⅱ级,溶栓效果>50%;Ⅲ级,溶栓效果<50%;Ⅳ级,血栓不溶解或进展。结果 21例中,10例血栓完全溶解(Ⅰ级),6例溶解50%-99%(Ⅱ级),4例溶解<50%(Ⅲ级),1例溶栓无效或进展(Ⅳ级),溶栓有效率为76.2%,本组有效病例疗程平均为7.4天。结论联合使用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后,使得低剂量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得到一定的实现。
孙新刚
关键词:微粒化地奥司明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
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前景
2010年
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存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能刺激新生血管的生长,有助于残存癌细胞的存活,并可能在TACE术后残癌组织血供重建中起重要的作用;内皮抑素可以特异性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诱导其凋亡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将有一个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孙新刚沈晓文
关键词: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肝动脉化学栓塞
射频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协同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方法采用24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RFA后PEI组:1cm单极射频针射频3min+局部注射PEI1.5ml;B组为PEI后RFA组:局部注射PEI1.5ml+局部1cm单极射频针射频3min;C组为RFA组:局部1cm单极射频针射频3min;D组为PEI组:局部注射PEI1.5ml。观察各组RFA术中的电阻、电流及单位消融体积能耗,行肝脏增强CT扫描分析各组消融灶大小、形态、体积、类圆率的情况。结果B组消融长径和短径[分别为(24.1±4.4)mm和(21.4±4.O)mm]显著大于c组[分别为(12.4±1.6)mm和(11.1±1.4)mm]、D组[分别为(7.7±2.3)mm和(5.1±1.5)mini(P〈0.01)。在高径和消融体积上,B组[分别为(20.3±4.9)mm。和(5879±2607)mm。]显著大于A组[分别为(14.8±2.7)mm。和(3130±1250)mm2]、c组[分别为(10.7±1.6)mm。和(767±173)mm。]、D组[分别为(6.7±1.0)mm。和(146±83)mm。](P〈0.01)。B组产生的消融灶类圆率最高,两两比较各组类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RFA术中电阻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RFA术中电流显著低于A组及C组(P〈0.05)。单位消融体积能耗A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PEI后RFA组产生的消融体积明显大于RFA后PEI组、RFA组、PEI组;PEI后RFA组单位消融体积能耗最低;PEI后RFA组产生的消融灶类圆率最高。
陈万海朱晓黎沈晓文孙新刚王臻张追阳
关键词:射频消融无水乙醇
氩氦刀冷冻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和掌握氩氦刀冷冻治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氩氦刀治疗,术后7~15d再行TACE治疗,另选15例患者只行TACE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且氩氦刀治疗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恢复快。结论氩氦刀创伤小、疗效好,为肝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结合TACE更能提高疗效。
沈晓文冯军孙新刚王臻陆农
关键词:肝转移瘤氩氦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