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英莲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东南互保
  • 2篇义和团
  • 2篇庚子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 1篇地方自治
  • 1篇东南
  • 1篇张之洞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社会
  • 1篇政治社会化
  • 1篇政治文化
  • 1篇中国政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化进程
  • 1篇社会危机
  • 1篇首倡
  • 1篇孙子兵法
  • 1篇破冰之旅
  • 1篇清政府

机构

  • 7篇滨州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7篇孟英莲
  • 2篇彭淑庆

传媒

  • 3篇滨州学院学报
  • 2篇文教资料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晚清东南督抚的地方自治思想探究——以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为中心被引量:4
2011年
当义和团运动渐趋高潮时,坐镇南方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在中外几种政治势力的怂恿下,因不满清廷的政策而各自萌发了"独立"、"自治"想法,但他们随着时局变化很快又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全力经营"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时期的"独立"、"自治"思想,因其所处的特殊政治形势而凸显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离心力,尽管其中偶尔迸发出一丝"革命"火花,但终未能突破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政治界限。它实质上是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晚清中央政权所面临的深重政治危机。换言之,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持续发展和以地缘情结为基础的"省界"(区域)观念的不断深化是东南互保形成的重要思想诱因。
彭淑庆孟英莲
关键词:东南互保地方自治张之洞
国庆节与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1949—1966
2007年
国庆纪念日作为政治文化的传播媒介,反映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承载了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本文以国庆节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政治社会化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孟英莲
关键词:国庆节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
论清政府对“庚子之乱”的危机治理被引量:1
2008年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政府面临的一场严重社会危机。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国家危机防御机制已濒临崩溃,最高统治阶级缺乏治国才略,导致在危机出现以后,其决策和反应机制严重失控,政府职能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清政府对这场社会危机的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英莲
关键词:清政府义和团社会危机
庚子危机与东南治理——以刘坤一与“东南互保”为中心
2008年
义和团运动是清王朝所面临的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东南互保是刘坤一等东南官僚和精英对这场危机的应对策略.东南互保政策,体现了东南官僚集团在处理社会危机时的保守性和激进性,有效地缓解了"庚子危机"对东南社会稳定和繁荣造成的破坏力.
孟英莲
关键词:义和团东南互保
“破冰”之旅——1942年刘少奇的山东之行
2009年
1942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到山东指导工作,帮助山东分局对根据地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和根据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系统的指导。这些指导,对于加强山东的工作,胜利地渡过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和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成绩的取得,既充分体现了刘少奇个人的领导水平,也体现了中央对刘少奇的充分信任和解决山东问题的决心。
孟英莲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
再论庚子“东南互保”的首倡问题被引量:5
2011年
关于庚子"东南互保"的首倡问题,事件经历者和学术界众说纷纭。东南互保之首倡,应以"订约互保"之提出作为首要的评判依据。无论是所谓的"东南意识"还是各项"互保"活动,都是晚清东南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场域,在受到外部挑战过程中所萌发的一种自觉的群体行为。
彭淑庆孟英莲
关键词:东南互保
从《孙子兵法》看北洋海军后勤保障弊端
2015年
《孙子兵法》强调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物质基础。从《孙子兵法》后勤思想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与其后勤保障弊端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缺乏海军后勤保障的战略眼光、舰船普遍严重失修、弹药质量差与配拨制度弊端等方面。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不力,既揭示了李鸿章等人不可推卸的统帅责任,又折射出清王朝的体制弊端与制度腐败。
孟英莲
关键词:《孙子兵法》北洋海军后勤保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