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捷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麻醉
  • 7篇血压
  • 7篇手术
  • 6篇低血压
  • 6篇硬膜
  • 6篇硬膜外
  • 5篇麻黄
  • 5篇麻黄碱
  • 5篇芬太尼
  • 4篇异丙酚
  • 4篇硬膜外阻滞
  • 4篇老年
  • 4篇丙酚
  • 3篇瑞芬太尼
  • 3篇全麻
  • 3篇琥珀酰明胶
  • 3篇静脉
  • 3篇病人
  • 2篇腰-硬联合麻...
  • 2篇硬膜外麻醉

机构

  • 18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宁捷
  • 9篇阮浩神
  • 7篇黄格
  • 5篇谭冠先
  • 5篇陈峻
  • 3篇冯燕春
  • 2篇何艺
  • 2篇谢闵仲
  • 2篇黄小云
  • 1篇蒙月萍
  • 1篇叶海洪
  • 1篇梁如芳
  • 1篇谭宪湖
  • 1篇庄小强

传媒

  • 5篇广西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比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给药和间断分次静脉给药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手术麻醉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每100mg异丙酚+100mg氯胺酮)微量泵持续输入法麻醉,B组采用间断分次静脉注入氯胺酮的方法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异丙酚和氯胺酮的各自用量,观察术前、切皮时、探查时、缝合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A组异丙酚和氯胺酮每公斤体重的平均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中心率、血压的变化B组较A组明显(P<0.05),术中不良反应B组多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微量泵输注给药用于小儿麻醉安全有效、调控方便迅速、可控性强、麻醉过程平稳、不良反应少,优于间断分次给药的方法。
宁捷
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微量泵小儿麻醉
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脐以下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脐部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麻醉评分(ASA)Ⅰ级、2个月至3岁、行脐部以下手术的婴幼儿136例,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患儿的年龄选择局麻药,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36例手术麻醉阻滞效果满意的占91.91%,不满意占8.08%,通过给予辅助药均能完成手术。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婴幼儿脐部以下手术中安全、有效,麻醉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少。
阮浩神宁捷陈峻
关键词:婴幼儿手术骶管阻滞全身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ASA I-Ⅱ级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瑞芬太尼(RF组)或芬太尼(F组),麻醉维持采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F组)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F组),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手术30 min时、缝合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插管反应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优于芬太尼。
阮浩神宁捷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口腔颌面手术麻醉
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观察被引量:7
2007年
宁捷黄格陈峻阮浩神谭冠先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后琥珀酰明胶低血压麻黄碱胸段硬膜外阻滞快速静脉输注
不同方法预防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低血压的效果比较
2008年
目的:观察4种方法对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mL/kg,补充禁食丢失量。然后均于麻醉前20min内各输入液体量10mL/kg扩容,A组为乳酸林格氏液,B、C、D3组为琥珀酰明胶,且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后静注麻黄碱5mg,D组静注麻黄碱3~5mg和阿托品0.1~0.2mg,对比观察4组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及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情况。结果:C、D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较小,血流动力学较A、B组稳定(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B组;D组无一例出现低血压,B组血压下降程度及低血压发生率虽小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组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琥珀酰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静注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后的低血压,尤以琥珀酰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静注效果佳。
黄格宁捷阮浩神陈峻谭冠先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低血压琥珀酰明胶麻黄碱阿托品
小剂量咪唑安定与曲马多在腹腔镜术后拔管期的应用
200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与曲马多在全麻腹腔镜术后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 ASA Ⅰ~Ⅱ级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观察组静脉注射小剂量咪唑安定0.03~0.04mg/kg, 曲马多0.5~1mg/kg,3~5min后拔管.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后拔管.记录诱导前、给药后2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10min的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值及术后清醒时间,观察拔管期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随访对拔管的记忆.结果:A组用药后2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 HR、BP明显低于B组(P〈0.01),RR、SPO2稍有下降,A组清醒时间延长(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遗忘率达100%.结论:全麻腹腔镜术后静脉注射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曲马多,能达到适宜的镇静镇痛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拔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并消除不良记忆.
宁捷
关键词:咪唑安定曲马多拔管期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或急诊手术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罗哌卡因组(R组):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0.5ml;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1.5ml+10%葡萄糖0.5ml均以0.2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给药,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两组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相似(P>0.05),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P<0.05),而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恶心呕吐。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B组(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宁捷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宁捷黄格阮浩神
关键词:异丙酚静脉麻醉结肠镜检查老年人系统器官功能老年病人
预防硬膜外阻滞诱导期低血压的研究
黄格庄小强谭冠先宁捷阮浩神黄小云陈峻
1、硬膜外阻滞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但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在13%-65%,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课题属于临床麻醉医学技术领域。2、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采用人工胶体扩充血容量,以保持正常心排量;小剂量血管收缩药直接收缩...
关键词:
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插管全麻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A组,n=21)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n=21)。A组病人先应用4.5%七氟烷深呼吸诱导,氧流量为6L/min,入睡后即减小七氟烷到1.5%,氧流量调小到2L/min,面罩紧闭辅助呼吸;B组病人静脉输注丙泊酚,按1~2.5mg/kg诱导,慢速推注至病人入睡,再继续维持推注至BIS值低于50并维持5s。两组均待病人入睡,眼睫毛反射消失后用面罩紧闭辅助呼吸,同时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mg/kg,当BIS值低于50并维持5s后明视下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后2min(T2)、气管插管后5min(T3)的SBP、DBP、MAP、HR变化,病人入睡时间、可行气管插管时间及插管反应。结果两组病人T1时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且B组下降更明显(P<0.01);A组心率变化不明显,B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或<0.01)。T1时B组的SBP、DBP、MAP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1)。T2与T1比较,两组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两组心率变化不明显。B组病人入睡时间、可行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插管反应。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诱导平稳安全,血流动力学稳定,更适合老年人高血压的全麻诱导。
冯燕春谢闵仲宁捷
关键词:七氟烷舒芬太尼老年高血压全麻诱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