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展云

作品数:50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篇文学
  • 9篇文选
  • 8篇文化
  • 8篇《文选》
  • 4篇代文
  • 4篇论语
  • 3篇隐逸
  • 3篇中国古代文学
  • 3篇文学研究
  • 3篇教学
  • 3篇古代文学
  • 3篇汉末
  • 3篇《论语》
  • 2篇地域文化
  • 2篇东汉
  • 2篇学术
  • 2篇音乐
  • 2篇音乐赋
  • 2篇隐逸文化
  • 2篇昭明文选

机构

  • 42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2篇宋展云
  • 8篇柳宏
  • 1篇韩丽敏

传媒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扬州文化研究...
  • 2篇文学遗产
  • 2篇文艺评论
  • 2篇文史知识
  • 2篇写作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品位·经典
  • 2篇2013·国...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浙江学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6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末荆州流寓士人学术文化与文学考论
2014年
汉末战乱频起,致使中原士人流寓至荆州地区,进而造成荆州文化的繁盛。汉末荆州学派在继承南阳等地中原学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标新立异的学风对于荆州流寓士人通脱不羁的士风有很大影响。中原学风影响下的荆州文学继承《古诗十九首》"意悲而远"的风格,对"慷慨悲凉"的建安文风颇有影响。
宋展云
《论语》文学研究60年被引量:3
2009年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论语》研究出现了从经学向文学转变的新变化。一是深入分析忽视《论语》文学属性的历史原因,全面认识《论语》的文学特征和文学价值;二是从多种角度立体透视以孔子为中心的《论语》人物群像,对孔子形象价值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形成了理性客观的认识;三是对《论语》的语言观、语言实践、语言艺术特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文章全面回顾60年《论语》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及不足,对开创《论语》研究的新局面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柳宏宋展云
关键词:《论语》文学研究语言艺术特色文学属性文学价值文学特征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0年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已初步具备地域视角;近现代学者的相关论述标志着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逐步繁盛与多元。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分别从文学家籍贯分布与迁徙研究、区域文学及其差异研究、特定地域作家及文人群体研究、文学风貌、题材及文体的地域研究等层面展开系统论述。国外的地域文学研究在考辨基础上重视文学集团及意象分析,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宋展云柳宏
关键词:汉魏六朝文学地域文化地域文学
诗教传统与刘履《选诗补注》诗学诠释论
2017年
刘履《选诗补注》具有选本与补注相结合的诠释体式,其选篇精严,尤以"体制古雅,意趣悠远"为准则,独特的诠释体式为其诠释旨趣奠定了基调。在先秦两汉儒家诗教传统以及宋代理学家诗教观的共同影响下,《选诗补注》形成了以"本于性情,关于世教"为核心的诠释旨趣,刘履重视对诗歌意旨及比兴内涵进行解释,并以此宣扬其诗教理念。刘履将道德修养、现实劝诫、性情感发等纳入世教范畴,扩大了传统诗教观的内涵。《选诗补注》以比兴说诗的诠释方式,对中国诗歌诠释史有着教化与曲解并存的双重影响,需要作出全面而客观的历史评价。
宋展云
关键词:诗教传统
黄式三《论语后案》诠释特点论
2014年
黄式三《论语后案》秉承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传统,对经典原义的追本溯源、对历史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礼制的终极肯定,使其成为一道别样的学术风景。《论语后案》在清代《论语》诠释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于礼制的回归,使得《论语》诠释重视制度层面的反思,对常州学派《论语》诠释宣扬变法改制有一定影响。《论语后案》为后世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同时也值得当下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吸收借鉴。
宋展云
关键词:浙东学派黄式三
辩论释郁结 援笔兴文章——论建安谈论与文学之关系
2010年
建安谈论之风是汉末清议至正始玄学的过渡阶段,其对建安文学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点: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以气为文"的文学风貌以及书信体的文学批评样式。建安文学独抒情志与儒家诗教观并存的现象与谈论之风影响下的建安学术转型有关,汉末文士反对两汉经学的繁缛,希冀原始儒学精神的复归。
宋展云
关键词:建安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鲁迅古典文学研究之路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影响下,鲁迅逐步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文艺观.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等古典文学论著受到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熏染,其中所体现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及批评方法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的意识形态论、文艺...
宋展云
关键词:现代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论
论“宫体”风尚下梁陈帝王咏侠心态
2009年
本文从梁代《刘生》诗溯源,分析梁陈两代帝王咏侠诗的特色及游侠形象的改变。梁陈帝王咏侠诗在宫体诗风影响之下,呈现出与建安风骨迥异的柔靡之音,咏侠诗在不同作者笔下被赋予新的形象及审美情趣。
宋展云
关键词:咏侠诗
从文化诘难到制度反思——清代《论语》诠释发展进程论被引量:2
2014年
清代《论语》诠释在经学发展与社会变迁、学术嬗变与文化推演的互动建构中,跌宕起伏、气象纷呈。清初之《论语》诠释在诘难宋学空疏、批判王学狂禅、申讨佛老杂糅三个层面展开。至晚清,则转型为变法改制的呼唤、腐朽制度的抨击、西方制度的移植三个方面。清中期之《论语》诠释看似与前后疏离,实有内在关联。其在初期文化反思的浪潮中"节节复古",促成了考据学的繁盛,又为后期的制度反思提供了学理依据。清代《论语》诠释的断续裂变过程,充分说明学术发展既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其对当下文化发展及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柳宏宋展云
关键词:清代
论《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被引量:1
2014年
中文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其内容博大精深,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深入,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流于表面,课堂气氛也不够生动有趣。进入研究生阶段,一些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对外汉语等专业同样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如何在本科所学基础上将这门课讲得更加深入、生动活泼,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宋展云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必修课研究生阶段实际教学课堂气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