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刚军 作品数:7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解放军101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房颤并发脾梗死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2004年 周辽军 陈景开 宗刚军 徐燕关键词:脾梗死 超声表现 心电图 快速心房颤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疗分为IABP组(732例)和对照组(8146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倾向配对分析对IABP组和对照组进行1:1倾向匹配,分析两组术中死亡、院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出血等情况的差异。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1:1倾向匹配分析,发现两组术中死亡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vs 2.5%,P<0.05)。结论 IABP不能降低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洪泰连 徐凯 荆全民 王守力 刘慧亮 李田昌 甘继宏 郑强荪 杨星昌 任江 曾春雨 宋治远 项军 拓步雄 罗助荣 梁春 姜东炬 宗刚军 武利军 柏书轶 田孝祥 韩雅玲关键词:心肌梗死 反搏动术 医院死亡率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评估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入选199例患者,其中冠心病组128例,对照组71例;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变血管支数、临床类型分为各亚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和生化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及UA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17,P<0.01).结论 血清Cys 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稳定性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王忠祥 金伟东 宗刚军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胱抑素C 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脾梗死1例 被引量:2 2006年 赵秋良 陈景开 周辽军 宗刚军 吴刚勇 陈满清 徐燕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 脾梗死 主动脉粥样硬化 肾功能正常 出凝血机制 氟马西尼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40例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氟马西尼治疗,治疗组使用氟马西尼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和改良的对患者机敏力/镇静程度评判量表(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得分、60 min内治愈率及平均清醒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氟马西尼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清醒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何灿明 宗刚军 赵秋良 陈景开 刘焰东关键词:氟马西尼 醒脑静 苯二氮卓类 药物中毒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9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或急性呼衰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88例抢救成功,顺利脱机拔管,死亡9例。抢救成功率90.7%。结论通过该法建立人工气道并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疗效满意。 赵秋良 陈景开 夏阳 宗刚军 陈满清 张维维 张丽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痰细胞学阴性及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58例肺部周围型病变患者,在胸部CT定位下,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结果58例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94.8%(55/58),阴性率5.2%(3/58),术后气胸7例,小量咯血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手段,对周围型肺部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赵秋良 陈景开 夏阳 宗刚军 陈满清 徐燕关键词:肺疾病 活组织检查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