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丰 作品数:28 被引量:190 H指数:9 供职机构: 黄冈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吕衍文 宛丰 田宇 徐明 黄梅 李宝云 王佳君 王昌权 该成果为医学类项目。主要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合并偏瘫的脑卒中患者DVT发病率可高达50%。近年来,炎症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受到关注。认为TNF-α、IL一1、IL-6等...关键词: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种神经内科按摩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神经内科按摩装置,包括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的顶部安装有放置套板,所述放置套板上滑动卡接有滑动套板,所述滑动套板上设置有便捷按摩机构;螺纹丝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 吴祥波 王金华 宛丰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和4周后外周血hs-CRP、IL-1 IL-6和TNF-α水平,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结果康复组治疗后2和4周时外周血hs-CRP、IL-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FMA、MBI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清hs-CRP、IL-1、IL-6和TNF-α水平,并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宛丰 吕衍文 李钢关键词:早期康复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 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黄梅 宛丰 王佳君 田宇 吕衍文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早期康复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2月进行诊治疑似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88例患者,检测观察患者癌症类型,超声影像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病理检查,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有58例。对这58例患者行超声影像检查发现大部分患者结节呈现出低回声、形态杂乱、边界模糊、回声不均匀、纵横比> 1的特点。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致病因素等存在着交叉性,在手术前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超声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黄梅 宛丰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显微直视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4周。于术后第1、15、30天,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术后不良事件。比较2组VMCA,NIHSS评分,MBI评分及预后。结果:术后第1天2组患者VMCA、NIHSS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30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MCA明显减缓,NIHSS评分明显减低,MBI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及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颅内血流状况,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高聚 姜华 宛丰 吕衍文 肖展翅 徐春林 熊学辉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x^2=5.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67,5.850,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26,P<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17.481、10.403,P<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88、0.159、0.348,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田宇 王佳君 李宝云 宛丰关键词: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临床疗效 预后 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75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7例,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浆黏度、血压改变和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同时,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浆黏度、血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 肖展翅 吕衍文 宛丰 王洪敏 王昌权 田宇 姜华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眩晕 参麦注射液 倍他司汀注射液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还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行头颅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7、14d,微创组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宛丰 吕衍文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血肿周围水肿 白介素-6 两种钙通道阻滞剂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中的联合应用 王志芳 李益明 宛丰 阮启荣 龙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