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振珠

作品数:25 被引量:28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骨髓
  • 9篇贫血
  • 7篇综合征
  • 5篇增多症
  • 5篇真性
  • 5篇真性红细胞增...
  • 5篇真性红细胞增...
  • 5篇细胞增多
  • 5篇红细胞增多
  • 5篇红细胞增多症
  • 4篇蛋白尿
  • 4篇凋亡
  • 4篇血红蛋白
  • 4篇血红蛋白尿
  • 4篇障碍性
  • 4篇阵发
  • 4篇溶血
  • 4篇溶血性
  • 4篇溶血性贫血

机构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25篇崔振珠
  • 24篇刘鸿
  • 24篇邵宗鸿
  • 22篇施均
  • 21篇白洁
  • 18篇曹燕然
  • 17篇何广胜
  • 16篇孙娟
  • 15篇杨天楹
  • 14篇杨崇礼
  • 14篇涂梅峰
  • 14篇贾海蓉
  • 12篇付蓉
  • 10篇王化泉
  • 10篇邢莉民
  • 7篇吴玉红
  • 6篇赵明峰
  • 5篇秦铁军
  • 5篇钱林生
  • 5篇陈辉树

传媒

  • 1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CD34阳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骨髓CD34阳性细胞(CD34细胞)凋亡受体FAS(CD95)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方法: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PV患者及对照[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白洁邵宗鸿刘鸿施均何广胜曹燕然图梅峰吴玉红井丽萍秦铁军崔振珠贾海蓉孙娟薛艳萍陈辉树钱林生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凋亡相关蛋白
文献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CD34阳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骨髓CD34+ 细胞凋亡受体FAS(CD95 )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Bax的表达。方法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2 1例PV患者及 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 11名正常人骨髓CD34+ 细胞CD95、Bcl 2、Bax的表达 ;应用RT PCR方法检查PV患者及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Bcl 2、Bax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D34+ 细胞CD95表达率PV患者为 (4 2 .6 5± 15 .5 6 ) % ,ET患者为 (4 5 .31± 17.6 2 ) % ,与正常对照组的 (37.5 5± 15 .19)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ax表达率PV患者为 (35 .83± 9.33) % ,与正常对照组的 (4 1.6 5± 9.0 4 )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Bcl 2表达率PV患者为 (79.35± 14 .4 3)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5 5 .84± 13.4 3) % ,(P <0 .0 1) ;Bax/Bcl 2的比值PV患者为 0 .4 7± 0 .14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0 .76± 0 .2 4 (P <0 .0 1) ;骨髓造血细胞Bcl 2mRNA的表达PV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BaxmRNA的表达PV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V患者CD34+ 细胞Bcl 2高表达与CD34+ 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 (r=- 0 .4 97,P =0 .0 2 6 )。结论 PV患者骨髓CD34+ 细胞低凋亡的机制之一是抗凋亡蛋白Bcl
白洁邵宗鸿刘鸿施均曹燕然涂梅峰吴玉红崔振珠贾海蓉钱林生杨崇礼
关键词:PVCD95抗凋亡蛋白骨髓造血细胞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 9例SAA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细菌谱 ,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GM CSF或G CSF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为 86 .0 % ,G+ 菌占5 4 2 % ,G-杆菌占 4 0 .0 % ,真菌占 5 .8% ;血培养G-杆菌以大肠艾希菌及绿脓杆菌为主。感染主要是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降低有关 ,N <0 .2× 10 9/L感染率显著增高 ,且感染时间显著延长 ,N <0 1× 10 9/L者易发生 2个部位以上的感染 ;患者年龄、贫血程度、T细胞亚群分布、是否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不影响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氟嗪酸不能减少肠道感染。SAA患者并发感染总病死率为 2 3.1% ,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增高 ,而使用GM CSF或G CSF组感染的病死率较低。结论 SAA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 ,影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并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吴玉红邵宗鸿刘鸿崔振珠秦铁军付蓉何广胜施均白洁曹燕然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DA或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观察DA[柔红霉素 (DNR) 4 0mg第 1,2天 ,2 0mg第 3天 ;阿糖胞苷 (Ara C) 10 0mg d ,共 5d]或HA[高三尖杉酯碱 (HHT) 2~ 3mg d ,共 5d ;Ara C 10 0mg d ,共 5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例使用DA方案 ,5例应用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患者 ,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化疗均有效 ,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 6 6 %~ 10 0 % (中位数 75 % )。 6例检查PNH克隆患者治疗后 5例PNH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1例无变化。 6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 8例患者经治疗后 2例进步 ,6例明显进步。 7例依赖输血者中 6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DA或HA方案是治疗难治、复发性PNH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曹燕然邵宗鸿贾海蓉孙娟刘鸿吴玉红秦铁军施均白洁何广胜付蓉赵明峰涂梅峰崔振珠杨天楹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克隆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Evans综合征复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治疗后完全缓解的 5 2例AIHA和Evans综合征患者随访 1~ 14年 ,了解其复发率 ,并采用同期病例对照法 ,比较不同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总复发率为 5 7.7% ;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缓解后 9个月 ;Coombs试验阴性型复发率为 30 .8% (13例中 4例复发 ) ,温抗体型复发率为 5 4 .0 % (2 4例中 13例复发 ) ,冷温双抗体及冷抗体型复发率为 86 .7% (15例中 13例复发 ) ,合并冷抗体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 (P <0 .0 5 ) ;抗体效价和≥ 10 0的患者复发率为 92 .9% (14例中 13例复发 ) ,抗体效价和 <10 0者复发率为 5 9.1% (2 2例中 13例复发 ) ,随着抗体效价升高 ,复发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反复感染者易复发 ;加入环孢菌素A(CsA)的治疗方案较传统单用激素方案复发率明显降低 (P <0 .0 1) ;复发与激素、CsA的疗程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较高 ;分型施治、减少感染、加用CsA、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刘鸿邵宗鸿崔振珠吴玉红秦铁军付蓉何广胜施均白洁曹燕然杨崇礼杨天楹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复发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01年
付蓉邵宗鸿刘鸿井立萍储榆林崔振珠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球蛋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Evans综合征复发后再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刘鸿邵宗鸿崔振珠吴玉红秦铁军付蓉何广胜施均白洁曹燕然杨崇礼杨天楹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复发皮质激素达那唑
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_5^+B细胞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5+B细胞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032002-04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住院患者14例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和22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10名正常对照骨髓CD5+B细胞数量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AIHA、Evans综合征和IRP患者CD5+B细胞数量[(34·64±9·81)%,(35·81±16·83)%]高于正常人[(12·0±1·97)%],(P<0·05),CD5+B细胞的数量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与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与Evans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G(P<0·05)、PAIgM(P<0·05)呈正相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CD5+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邢莉民邵宗鸿付蓉刘鸿施均白洁涂梅峰王化泉崔振珠贾海蓉孙娟杨崇礼
关键词:血细胞减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CD34阳性细胞凋亡及增殖特征的研究
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骨髓CD阳性细胞的凋亡、增殖情况。方法: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PV患者及1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12名正常人骨髓CD阳性细胞Annexin V以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
白洁邵宗鸿刘鸿施均何广胜曹燕然涂梅峰崔振珠贾海蓉孙娟钱林生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真性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死亡
文献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指标综合诊断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建立多指标综合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方法以前瞻性方法验证从回顾性研究中得出的综合诊断MDS的8项指标。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MDS患者,其中多指标诊断组38例,同期对照组79例,既往对照组123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多指标诊断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47.37%,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同期对照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22.78%(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既往对照组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13.01%(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5(1~23)个月。多指标转白的相对危险度:骨髓原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0.020的相对危险度(RR)为9.11,髓系细胞分化指数≥1.8的RR为6.50,有淋巴样微巨核RR=4.55,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单核细胞RR=4.40,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RR=4.26,染色体核型异常RR=2.87,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粒、单核细胞系集簇与集落比值≥4.0的RR为2.14。结论多指标综合诊断较全面反映MDS恶性造血克隆的生物学本质,能更准确地诊断MDS患者。
曹燕然邵宗鸿施均王化泉刘鸿付蓉赵明峰何广胜白洁涂梅峰邢莉民崔振珠孙娟贾海蓉杨天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