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楚

作品数:43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9篇颈椎
  • 8篇腰椎
  • 8篇椎间盘
  • 8篇细胞
  • 7篇术后
  • 7篇前路
  • 7篇脊髓
  • 7篇脊柱
  • 5篇内固定
  • 4篇植骨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前路手术
  • 4篇颈椎病
  • 4篇脊髓损伤
  • 4篇固定术
  • 3篇腰痛
  • 3篇腰椎间盘
  • 3篇神经根
  • 3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38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抚顺矿务局总...
  • 1篇辽宁省中医研...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锦州市中心医...
  • 1篇沈阳金秋医院
  • 1篇沈阳机车车辆...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43篇常楚
  • 15篇屠冠军
  • 14篇吕刚
  • 11篇朱悦
  • 9篇金明熙
  • 7篇原银栋
  • 6篇王星铎
  • 6篇谢林
  • 5篇李长有
  • 5篇王丰
  • 4篇焦鹰
  • 4篇范广宇
  • 3篇李小川
  • 2篇杨璐
  • 2篇石洋
  • 2篇袁伟
  • 2篇施伯瀚
  • 2篇张兴华
  • 2篇赵毅
  • 2篇崔璀

传媒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锦州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环切开诱导兔非机械性神经根损伤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自体髓核组织对神经根的影响。 方法 成年家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又分为术后 1,3,7d组 ,各 5只。实验组在兔L6 ,7间盘纤维环上钻孔 ,使髓核组织通过渗漏与邻近神经根相接触 ;对照组保持纤维环完整。术后 1,3,7d ,以电生理方法观察各组神经根传导功能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神经根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结果 术后 1,3 ,7d ,实验组神经根传导速度逐渐下降 ,分别为 (6 0 .12± 0 .71)m s、(4 9.6 3± 1.0 7)m s、(30 .76± 1.36 )m s ;神经纤维发生轻微病理改变。术后 3d ,电镜下可见雪旺细胞肿胀 ;术后 7d ,还可见部分神经纤维的施兰切迹增大。 结论 单纯将纤维环切开 ,髓核组织通过渗漏可使邻近神经根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 。
常楚范广宇吕刚原银栋何三光
关键词:椎间盘腰痛病理机制动物模型
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通过比较神经营养因子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在脊髓损伤(SCI)前后的不同表达,证明SCI后存在自身保护机制。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aFGF、bFGF在脊髓中的分布,以图像分析技术对其在SCI后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脊髓中,aFGF定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中,bFGF定位于灰质星形细胞核及一些神经元胞浆中;SCI后,aFGF表达明显增强(P<0.01),bFGF表达更是进行性增强(P<0.01)。结论 aFGF、bFGF可能在SCI后的自身修复与再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常楚原银栋王星铎吕刚朱悦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 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80%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6%出现短暂腰痛加重后有明显腿痛,直腿抬高试验<40°角占77%;其CT髓核突出率常超过50%;MR I可见椎体后方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特点、CT及MR I的表现,术前可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
屠冠军常楚吕刚金明熙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破裂型
颈腰综合征及其治疗被引量:7
2007年
颈腰综合征是脊柱疾病中的疑难严重病。其概念是指颈椎与腰椎均具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因素,以致后天获得病理改变后同时或先后出现颈段与腰段椎管内容物受累症状。本病临床特点是既有颈脊髓受压又同时有腰神经根受压的表现。该病的颈椎病变多以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形式存在,而腰段病变以腰椎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多见。当患者仅以颈段或腰段某个最主要症状就诊时,漏诊很容易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漏诊率最高。详细的理学检查,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及综合分析是减少漏诊的重要步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由于多节段发病,治疗难度较大。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系统的替代性康复治疗及其疗效评定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王春生常楚
关键词:颈腰综合征病理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2008年
目的总结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手术治疗腰椎结核34例,均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脱落。34例患者中,11例有神经损害者8例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Cobb角改善明显。结论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融合、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具有良好的骨性愈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毅常楚
关键词:脊柱结核内固定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 ,提高该综合征的治愈率。方法 :通过观察 30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呼吸症状及血氧分压、血红蛋白、尿脂肪滴、出血点、血小板、X线胸片等改变 ,确定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多发骨折后以无颅脑外伤的意识障碍或以无胸部外伤的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 ,血氧分压下降 ,血红蛋白减少 ,尿脂肪滴阳性可作为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论 :通过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而进行的早期治疗 ,有效地提高了该综合征的治愈率。
朱悦常楚王丰范广宇王星铎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后路手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目前,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手术方式以前路或后路手术为主,两者疗效尚存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为术式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6月Medline、Embase及CNKI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以患者的术后JOA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疗效观察指标,计算各个研究的OR值,通过合并OR值比较前路术式和后路术式的差异,为临床术式的合理选用提供循证依据。结果: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以采取前路术式为实验组,采用后路术式为对照组,疗效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术后JOA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JOA改善率的合并OR值及95%CI结果为9.89[3.63,16.15],前后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的合并OR值及95%CI结果为0.95[0.62,1.48],前后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有提高术后JOA改善率的趋势,而尚无法认为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证据强度均为中等强度,可推荐为临床应用证据,尚待纳入更多高质量原始研究支持结果。
刘金柱常楚张兴华张力洋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后路手术META分析
颈椎病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反复形成1例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颈椎病患者逐渐增多,前路手术也越来越普遍。由于颈部局部解剖关系复杂,重要器官组织较多,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硬膜外血肿形成并造成四肢瘫加重的病例却很少出现,而血肿反复形成则更为罕见。近期,我科出现颈椎病前路.
张兴华常楚
关键词:颈椎病硬膜外血肿前路手术
经口咽入路手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被引量:1
2000年
金明熙谢林李小川吕刚常楚屠冠军
关键词:外科手术
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8例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1.9岁(19 ~4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1 d(4~12 d).骨折脱位分型:AO分型为C型,Denis分类为三柱损伤,Meyerding创伤性滑脱Ⅴ级的骨折脱位.脊髓神经损伤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5例,B级1例,C级1例,E级1例.骨折脱位节段:T5~T6 1例,T12 ~L13例,L1~L2 2例,L3 ~L4 1例,L4~L5 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固定融合.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20.6 min(135 ~335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1 150 ml(500 ~2 400 ml),7例术中发现有硬膜撕裂,予以缝合硬膜或自体脂肪片覆盖修补,其中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6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部分复位,1例未行复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9.3°(8°~51°)恢复至术后1.9°(-5°~10°).平均随访39.3个月(2~76个月),末次随访时2例分别由术前ASIA分级A/B恢复至C级,余6例患者(A级4例,C级1例,E级1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钉棒断裂松动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例于术后4年死于肺部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3周出现腰椎深部感染,采用保留内置物的清创冲洗引流处理方法. 结论 后路固定融合是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总的治疗原则,复位情况的把握取决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袁伟朱悦焦鹰王丰屠冠军常楚朱海涛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