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和

作品数:93 被引量:33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4篇电离层
  • 27篇GPS
  • 19篇电子含量
  • 19篇总电子含量
  • 19篇TEC
  • 14篇耀斑
  • 10篇电离层TEC
  • 10篇电离层扰动
  • 8篇电离层总电子...
  • 8篇太阳耀斑
  • 7篇全球定位系统
  • 6篇硬件延迟
  • 6篇中纬
  • 5篇纬度
  • 5篇高频
  • 5篇GPS观测
  • 5篇赤道
  • 5篇磁暴
  • 4篇电离层响应
  • 4篇电子密度

机构

  • 85篇北京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电子科技...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国家空间天气...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电波传播...

作者

  • 93篇张东和
  • 47篇肖佐
  • 41篇郝永强
  • 30篇萧佐
  • 10篇肖赛冠
  • 6篇龚建村
  • 6篇史建魁
  • 5篇刘四清
  • 4篇莫晓华
  • 3篇叶锦凤
  • 3篇杨光林
  • 3篇覃健生
  • 3篇常青
  • 3篇邹鸿
  • 3篇李强
  • 3篇黄为权
  • 3篇甄卫民
  • 2篇梁晓华
  • 2篇张其善
  • 2篇徐霁舒

传媒

  • 17篇空间科学学报
  • 14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电波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科学:技...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2014年子...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第十届海峡两...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全国空间天气...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收GPS卫星信号测量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结果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1996年
利用RogueSNR─8CGPS卫星接收机进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观测。介绍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在新乡和南宁两地初步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新乡的TEC特性反映了中纬地区电离层的变化特征,而南宁的TEC特性则反映了电离层的赤道异常的某些特征,显示了赤道异常峰的南北向移动的特点。
张东和曹冲甄卫民李安民
关键词:总电子含量电离层赤道异常
2011~2016年深圳地区L-波段电离层幅度闪烁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2011~2016年共6年的子午工程深圳电离层闪烁监测仪的电离层幅度闪烁观测数据,对深圳地区不同强度的电离层幅度闪烁的地方时、季节、太阳活动、方位角分布以及闪烁接收机台站附近的常规GPS台站载波信号失锁现象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不同强度的幅度闪烁的地方时分布存在差异,强幅度闪烁与载波信号失锁的地方时分布一致,比中等以下幅度闪烁早发生1 h左右.具体结果如下:深圳地区电离层幅度闪烁主要发生在地方时19时至2时之间,不同强度的幅度闪烁发生率随地方时的变化稍有不同,弱闪烁发生的峰值时刻在21~22时左右,地方时分布比较对称,但中等和强闪烁发生的峰值时刻要早,一般在20~21时左右,且闪烁发生率随地方时的衰减速度明显大于弱闪烁的情况;此外,利用香港地区的GPS常规测量数据提取的同时间段的L1, L2信号的失锁数据,发现在地方时分布上电离层强幅度闪烁发生率与信号的失锁发生次数分布类似,两者具有很好的时间相关性,幅度闪烁强度越强其与失锁的相关性越好.在电离层幅度闪烁的季节变化上,深圳电离层闪烁的季节变化与以往针对该地区的研究结果类似,闪烁主要发生在两分季附近,冬季、夏季闪烁很少发生,在季节分布上符合东亚-太平洋经度扇区的电离层闪烁的季节分布特点,且存在着明显的日-日变化.在太阳活动周变化方面,电离层幅度闪烁发生率具有太阳活动依赖性.从2011年开始,闪烁发生率逐年增加,到了2014年春季达到峰值,随后闪烁发生率快速减少, 2016年闪烁很少发生,这一变化与太阳黑子数有很好的正相关,在只考虑两分季月份(3, 4, 9和10月)的前提下,闪烁发生率与太阳黑子数的相关系数可达0.6以上.此外,在闪烁发生率的强度分布上,除2014年,不同强度的幅度闪烁发生率满足:弱闪烁发生率>中等强度闪烁发生率>强闪烁发�
张敏张东和郝永强肖佐
关键词:太阳活动
电离层地区差异与地面起源的扰动因素之间关系的讨论
机制形成电离层中的扰动,太阳耀斑爆发引起电离层突然骚扰;磁层-电离层耦合则是电离层扰动的磁层源,其主要表征是剧烈的极光活动和全球电离层暴;来自低层大气的强迫力形成电离层中不同尺度的类波状结构,从周期数分钟的次声直到数十天...
肖佐于世美郝永强张东和
中纬地区日间类扩展F不规则结构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高频多普勒观测,研究中纬地区日间类扩展F现象及其与其他电离层扰动现象的关联.结果表明:日间类扩展F具有出现时间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电离层扰动相互伴随等特征;形态特征表现为回波弥散(与夜间扩展F相似),弥散回波的频移多倾向于正向偏移,有时与行进电离层扰动(TIDs)相互伴随.日间类扩展F现象虽然是偶发事件,且发生率极低,但其出现时间及区域的广泛性充分体现了该现象对空间天气及空间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肖赛冠肖佐史建魁张东和郝永强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中纬电离层
当前的电离层气候学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将电离层形态研究与对流层气候学研究加以对比,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从正常和异常电离层行为的角度指出了电离层气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逐项讨论了决定这些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对当前的研究现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个重要而未解决的问题, 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途径和方向做了讨论.
萧佐王劲松张东和张天华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 min;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30.53°N)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其平均下降量最大,达到4.58TECU.
莫晓华张东和覃健生叶锦凤萧佐
关键词:日全食GPS
电离层高频多普勒观测形态及部分波动理论分析
张东和
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与神舟二号X射线探测器对高能电子探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和神舟二号留轨舱上搭载的高能粒子探测设备对 2 0 0 1年 2~ 6月同一时段内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结果反映的空间高能电子的分布 ,表明在 4 0 0km的较低高度上 ,地理纬度 4 0°附近以及SAA地区也可以观测到数百keV的高能电子 .资源一号卫星的探测结果显示了在 80 0km高度附近 ,同一时段内若干兆电子伏特的高能电子的全球分布 .后者出现的最低地理纬度和相应的经度位置则和前者是一致的 ,说明两个高度上高能粒子的分布仍然都受地磁场控制 ,粒子主要来源于地球辐射带 .资源一号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的能挡与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能挡不同 ,彼此可以较好地补充 .但由于神舟二号轨道倾角较低 ,全面的对比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在进一步深入分析现有资料的同时 。
邹鸿肖佐邹积清仲维英郝永强张东和马宇倩王焕玉徐玉朋张承模汪锦州唐仕奎梁晓华徐霁舒吴中祥
电离层对台风响应的全过程的特例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作为特例研究,本文对1988年和1990年两次强台风影响期间的电离层多普勒记录及相应的台风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相关分析,目的是利用多普勒记录的连续性优点来了解电离层对登陆(或近海)强台风通过声重波响应的演化全过程.分析表明,在这两次台风影响期间,电离层形态中除有明显的波状扰动(中尺度声重波)出现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波动的时间演化表现出明显的幅度逐渐增加以及频率由高频向低频转变,在振幅很大的情况下日落后同时出现扩展F(Spread-F)现象,显示了声重波在激发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方面的种子作用.这一演化过程与电离层中TIDs的线性传播理论一致,文中开展了对这一现象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基本上也与上述观测现象相吻合.
肖赛冠郝永强张东和肖佐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
On the origin of hysteresis effect in ionosphere F2 layer
Ionosphere responses differently to solar EUV irradiance(F10.7 index)between rising and declining solar cycle ...
黄建平郝永强张东和肖佐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