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皮素
  • 2篇槲皮素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HPLC
  • 1篇地平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血性
  • 1篇叶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荧光素
  • 1篇预防性
  • 1篇预防性抗菌治...
  • 1篇载药
  • 1篇脂质体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7篇张丽华
  • 5篇张阳德
  • 3篇潘一峰
  • 2篇廖明媚
  • 2篇赵劲风
  • 2篇张洋
  • 2篇金鑫
  • 2篇王吉伟
  • 1篇邓星明
  • 1篇段菁华
  • 1篇胡玉
  • 1篇刘祥彦
  • 1篇唐薇婷
  • 1篇张彦琼
  • 1篇杨璞
  • 1篇赵梓屹
  • 1篇于丽
  • 1篇龙白
  • 1篇李国政
  • 1篇张旭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预防性抗菌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抗菌剂莫西沙星预防性治疗对急性卒中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79例严重、非腔隙性及大脑中动脉区域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在卒中发生后36 h内接受莫西沙星(每日400 mg)静脉注射或者安慰剂治疗。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是卒中后11 d发生感染。次要终点包括神经系统结局、生存率及卒中导致的免疫系统抑制等。结果卒中发生11 d内莫西沙星治疗组感染率为12.8%,安慰剂组为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感染率与较低存活率有关。莫西沙星治疗没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和患者生存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方式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独立预测卒中后感染。结论预防性抗生素莫西沙星治疗抑制了大脑中动脉(MCA)区域严重缺血性中风患者感染率,卒中感染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内生存率显著降低。
方国栋张丽华
关键词:卒中莫西沙星
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槲皮素对照组(n=25)和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实验组(n=25),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槲皮素悬浊液和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悬浊液,于一定的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液及主要脏器,使用HPLC法测定其槲皮素的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肝脏的槲皮素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并证实其有一定的缓释性。
张阳德张洋潘一峰王吉伟刘祥彦赵梓屹张丽华龙白
关键词: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HPLC
Bcl2对NNK诱导的DNA损伤后修复的抑制作用
2009年
目的为了探索Bcl2对DNA损伤后修复的抑制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单细胞电泳、定量检测AP位点来观察DNA损伤程度。结果NNK诱导DNA损伤产生大量的AP位点,去掉NNK后未转染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AP位点数量逐渐下降,转染野生型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AP位点数量也在下降,但比前一组慢,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去掉NNK后未转染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DNA损伤在逐步修复,而转染野生型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DNA损伤后AP位点的修复受到抑制。NNK处理1h后两组H1299细胞的细胞核均有拖尾现象,说明NNK可以使H1299细胞中DNA发生损伤;去掉NNK诱导剂后24h观察发生未转染H1299细胞中DNA的细胞核未有拖尾现象现象,说明DNA损伤已得到修复,但另一组细胞中仍有部分细胞核有拖尾,说明DNA损伤仍有部分未得到修复。结论Bcl2蛋白对NNK诱导的DNA损伤后的修复有抑制作用。
赵劲风廖明媚张丽华段菁华潘一峰邓星明张阳德
关键词:DNA损伤与修复
性别对舍曲林与丙米嗪治疗慢性抑郁响应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和三环类药物丙米嗪治疗慢性抑郁响应率的影响。方法:于本院就诊的235例男性和400例女性且根据DSM-III-R诊断标准确诊的慢性重性抑郁或双向抑郁患者接受12周舍曲林或丙米嗪双盲治疗。结果:女性患者对舍曲林的响应率高于丙米嗪,而男性患者对丙米嗪的响应率高于舍曲林;性别和治疗方法对患者退出研究率也有限制影响,接受丙米嗪治疗的女性抑郁患者和接受舍曲林治疗的男性抑郁患者退出研究率更高;性别对丙米嗪的响应时间有影响,女性对丙米嗪的响应时间慢于男性;未绝经女性对舍曲林的响应率优于绝经女性,而绝经女性对两种药物的响应率大致相同。结论:男性和女性慢性抑郁患者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药物丙米嗪的响应率和耐受力有显著差异。未绝经女性对不同药物的响应率也不同。女性性激素加强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响应率,而抑制了三环类药物的响应率。因此,抑郁患者选择治疗用药时需考虑性别和月经状态的影响。
方国栋张丽华唐薇婷
关键词:性别差异舍曲林丙米嗪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被引量:9
2010年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30℃,滴加速度为2mL/min,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290nm,形态规则,细胞荧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金鑫张阳德王吉伟张丽华杨璞张旭胡玉于丽
关键词:叶酸纳米粒
载药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模型药,制备传递体并对其体外分析方法进行确立。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AM-T),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大小与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药物的回收率及含量等。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的平均粒径在60nm左右。UV法和HPLC法所得苯磺酸氨氯地平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均为1~5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2±0.54)%和(99.88±0.57)%;含量分别为(101.40±1.75)%和(100.60±0.86)%。结论该传递体的制备方法可行,建立的体外分析方法稳定、可靠。
廖明媚张阳德张彦琼李国政张丽华潘一峰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UV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的含量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yomatog-raphy,HPLC)。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SD大鼠血浆,以甲醇:乙腈:磷酸:水(20:25:5: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5nm。结果在0.1~22.0μg/mL范围内,槲皮素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6.4%~103.7%;方法重现性较好,日内RSD≤7.3,日间RSD≤7.5。结论该法简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槲皮素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测定。
张丽华张阳德张洋赵劲风金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槲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