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黄石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培美曲赛+顺铂( PC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P组52例,E组48例。 P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PC方案同步化疗,E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依托泊苷+顺铂( EP方案)同步化疗。两组放疗期间同步化疗2个周期,共完成化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90例( P组46例、E组44例)按计划完成治疗,10例( P组6例、E组4例)未完成第4次化疗。 P组总有效率81.8%,E组60.8%,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P组、E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3.6%、58.6%,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1%、52.1%,2年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4%和45.6%,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0.9%、41.3%;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Ⅰ~Ⅱ级为主,只有少数达Ⅲ级,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临床可耐受。 张光林 王旭东 蒋慧 陈曦关键词:腺癌 培美曲赛 调强放疗 同步放化疗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再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培美曲赛+顺铂(PC)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00例局部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P 组52例,E 组48例。P 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 PC 方案同步化疗,E 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依托泊苷+顺铂(EP 方案)同步化疗。P 组方案:培美曲赛500 mg/ m^2、顺铂75 mg/ m^2静滴,d1,21 d 重复。E 组方案:顺铂50 mg/ m^2,d1,d8静滴;依托泊苷50 mg/ m^2,第1~5天静滴,28 d 重复。每组放疗剂量60 Gy/30次,放疗期间同步化疗2周期,共完成化疗4周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位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治疗,其余10例未完成第四次化疗。可评价疗效的90例患者中,P 组总有效率81.8%;E 组总有效率60.8%,P 组总有效率高于 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P 组和 E 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3.6%和58.6%( P ﹥0.05);P、E 两组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LPF)分别为:59.1%和52.1%;2年无区域进展生存率(RPF)分别为:45.4%和45.6%;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分别为:40.9%和41.3%;P 组与 E 组2年 LPF、RPF和 DMF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以Ⅰ~Ⅱ级反应为主,只有少数Ⅲ级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 PC 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调强放疗联合EP 化疗方案,毒副作用轻,临床可以耐受。 张光林 朱小鹏 占红关键词:培美曲赛 顺铂 调强放疗 同步放化疗 RP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复制蛋白A1(RPA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PA1 mRNA及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中RPA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RPA1 mRNA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635±0.228 vs.0.448±0.186,P<0.05)。RPA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876±0.205 vs 0.727±0.153,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 mRNA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Ⅱ组低于Ⅲ+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1±0.190 vs.0.744±0.184,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蛋白的表达在临床分期为Ⅰ+Ⅱ组低于Ⅲ+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2±0.155 vs.0.965±0.188,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肝癌组织分级、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淋巴转移、门脉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张光林 占红 王旭东 蒋慧 陈曦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蛋白质印迹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18)F-FDGPET-CT引导下同期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引导下同期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A、B、C组,A组在CT引导下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B组在CT引导下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C组在18F-FDG PET-CT引导下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3组放疗第1、4周同步采用TP或FP方案进行化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均行原方案辅助化疗3~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其近期疗效、早期放射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9.1%,B组为100%,C组为100%;B、C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P均<0.05。A、B、C组2 a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95.5%、100%,2 a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3.3%、90.9%、100%;C组2 a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A组比较,P均<0.05。3组早期放射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引导下同期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安全、有效。 张光林 王旭东 蒋慧 陈曦关键词:鼻咽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肝癌组织RPA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RPA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份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PA1 mRNA及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PA1 mRNA、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RPA1 mRNA、蛋白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肝癌组织分级,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有无淋巴转移及门脉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中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RP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与肝癌发生有关。 张光林 王旭东 占红 蒋慧 陈曦关键词:肝肿瘤 蛋白质印迹 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目的整理我院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同步放疗资料,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实验组采... 陈曦 张光林关键词:肺癌脑转移 替莫唑胺 同步放疗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厄洛替尼治疗EGFR状态未知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未知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9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厄洛替尼组24例,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口服;化疗组25例,给予一级标准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厄洛替尼组总有效率为37.5%,疾病控制率为66.7%,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包括皮疹、腹泻和呕吐等;化疗组总有效率为32.0%,疾病控制率为64.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厄洛替尼组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厄洛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厄洛替尼治疗EGFR状态未知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标准化疗方案相似,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作为EGFR状态未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优选方案。 张光林 王钢胜 冯会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厄洛替尼 培美曲塞 顺铂 艾迪注射液联合卡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卡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原发性肺癌合并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胸腔引流排尽胸水,后给予卡铂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15d后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胸腔积液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胸胁疼痛、胸闷、喘息气促、肋间胀痛、咯痰等主要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以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降低程度更为突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卡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原发性肺癌合并癌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陈曦 张光林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艾迪注射液 厄洛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厄洛替尼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结果疗效评价后显示,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9%vs 57.7%,χ2=4.11,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Ⅰ-Ⅱ度、Ⅲ-Ⅳ度急性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MMP-2、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厄洛替尼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血清VEGF、MMP-2、MMP-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费新雄 蒋忠君 张光林关键词:厄洛替尼 调强放疗 晚期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PET-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为1.91~2.0 Gy/f;B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GTVP/GTVN为2.2~2.4 Gy/f,CTV1为1.91~2.0 Gy/f;CTV2为1.8 Gy/f;C组采用PET-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具体操作同B组。比较三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及相对生物有效剂量(BED)。结果 A、B、C三组GTV分别为(32.78±3.08)、(31.99±2.29)、(22.94±3.44)cm3,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C组90.5%(19/21)GTV缩小,9.5%(2/21)GTV扩大(分期改变),其中47.6%(10/21) GTV改变>25%。 A、B、C三组GTV的剂量分别为(70.01±0.20)、(71.55±0.35)、(77.17±0.68)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 A、B、C三组GTV的BED分别为(84.01±0.24)、(87.10±0.40)、(95.29±0.84)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PET-CT用于早期鼻咽癌SMART有利于更好的分期和靶区的精确勾画,减少GTV,通过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总剂量,提高GTV区域的BED。 张光林 陈曦 张绪良 王旭东关键词:鼻咽癌 18F-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