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苹果
  • 3篇矮化
  • 2篇栽培
  • 2篇中间砧
  • 2篇果树
  • 1篇新西兰红梨
  • 1篇试栽
  • 1篇试栽表现
  • 1篇苹果矮化
  • 1篇苹果树
  • 1篇乔砧
  • 1篇专用肥
  • 1篇密植
  • 1篇国光苹果
  • 1篇果树专用肥
  • 1篇红巴梨
  • 1篇红梨
  • 1篇矮化密植
  • 1篇矮化中间砧
  • 1篇巴梨

机构

  • 4篇辽宁省果树科...

作者

  • 4篇张国歧
  • 3篇丁强
  • 3篇聂洪超
  • 3篇郭长杰
  • 2篇吕慧珍
  • 1篇李俊才
  • 1篇蔡忠民
  • 1篇刘成
  • 1篇王家珍
  • 1篇沙守峰

传媒

  • 3篇北方果树
  • 1篇中国果树

年份

  • 1篇200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苹果矮化密植树整形修剪的研讨被引量:3
1993年
苹果矮化密植树整形修剪的研讨张国歧,吕慧珍,聂洪超,丁强,郭长杰(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当今世界苹果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矮化密植栽培始于50年代,虽然年限不短,但栽培面积较少,发展速度较慢,在生产实践中95%以上的苹果树,仍然为乔化砧木。以辽宁省为例,矮化砧木始于1965年,至1992年底,面积为20万亩,占全省苹果总面积500万亩的4%。因此广大果农,多年来习惯于乔化树的整形修剪技术,矮化密植栽培后,也同样延用稀植大冠以短截为主的修剪手法。其结果造成了幼树发育枝过多,未能充分发挥矮化密植园的早产早丰优越性。而且造成后期树冠郁闭,光照条件不好。本文针对当前矮化密植树整形修剪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总结部分先进矮化密植园的整形修剪经验,以及参照国外的有关报导,在行距为4米左右,株距等于或小于3米的密植条件下,对定干高度、树形结构、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和盛果期的更新修剪加以研讨,以供生产中参考。1定干高度定干高度对“整形带”的长短、萌芽数量、分枝开张角度及其生长势等均有着明显的影响。我国过去多实行60厘米左右的低定干,近年来有少量的矮化园,实行100厘米的高定干和不定干的作法。
张国歧吕慧珍聂洪超丁强郭长杰
关键词:苹果矮化
新西兰红梨在辽南试栽表现
2007年
  新西兰红梨又称美佳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与新西兰皇家园艺与食品研究所进行国际合作,在新西兰用日本'幸水梨'作母本,中国云南'火把梨'作父本培育出的红皮梨新品种.1997年引入国内,陆续在河南、河北、云南、甘肃、安徽等省试栽.……
沙守峰蔡忠民刘成王家珍李俊才张国歧
关键词:新西兰红梨试栽红巴梨果树专用肥
国光苹果矮化中间砧树与乔砧树的栽培比较试验被引量:3
1991年
国光苹果的矮化中间砧树(中间砧为M7,基砧为山定子)与乔砧树(砧木为山定子),通过9年栽培比较试验表明,其矮化中间砧树比乔砧树的亩枝量增加31.1%,每亩中、短枝枝量增多72.4%。矮化中间砧树比乔砧树提早2年结果,9年累计亩产增加78.2%,单果重增大3.4%,着色指数提高20.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量、硬度两者无明显差别。
张国歧昌慧珍聂洪超郭长杰丁强
关键词:矮化中间砧乔砧栽培
M_7中间砧对国光苹果矮化的效应被引量:2
1994年
M_7中间砧对国光苹果矮化的效应张国歧,吕慧珍,聂洪超,丁强,郭长杰(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辽宁省苹果栽培始于1902年,90多年来面积已发展到500多万亩,其中矮化砧木面积仅为20万亩,占4%,但在我国居首位。苹果矮化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张国歧吕慧珍聂洪超丁强郭长杰
关键词:苹果树中间砧矮化栽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