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如法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编辑学
  • 4篇文学
  • 3篇大众
  • 3篇大众传播
  • 3篇社会
  • 2篇缔构
  • 2篇新闻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缔构
  • 2篇文学创造
  • 2篇教育
  • 2篇策划
  • 1篇大系
  • 1篇党史
  • 1篇党史著作
  • 1篇断想
  • 1篇新文学
  • 1篇新闻出版
  • 1篇新闻出版工作
  • 1篇新闻出版事业

机构

  • 25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5篇张如法

传媒

  • 11篇编辑学刊
  • 7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河南文史资料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报刊管理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8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编辑策划的社会氛围与自我约束
2000年
策划是当今流行的词语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筹划;谋划。它被人们视为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自我价值、进行创新活动、争取市场份额的同义语。 就编辑领域的策划来说,它至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比如从策划的范围来说,广泛存在于西方、个别存在于我国的策划编辑,其在精神产品的制作与生产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生产经理”的角色,是传媒的一个个核心。
张如法
关键词:策划社会氛围新闻自我约束
拓展编辑学研究和编辑主体论被引量:5
1991年
一编辑主体论的提出,自然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和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的。有一段时间,人们强调了客观规律的遵循,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了客体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主体的主观性;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共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个性。表现在编辑出版物上,就是报刊书籍面目的雷同,多的是一般化的读物,而没有充分注意用各放异彩的丰富的精神产品去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必须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或最主要是由于主体性的缺乏。
张如法
组构:编辑的文化学意义被引量:8
1991年
视编辑的职责为修修改改的传统观念虽然被许多人所抛弃了,然而见木不见林的现象却仍然大量存在。林穗芳同志搜集了国内外十二种编辑概念的释义(《关于编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收《编辑学论集》,中国书籍出版社),却只有我国的《辞海》提及了“组织”工作,而构建问题却毫无例外地被忽视了。人们大多只注意一个具体的编辑对于一部或一篇书稿或文稿的劳动意义,却不大从整体上去考察编辑群体对于一份报纸。
张如法
关键词:文化学
一部以领袖家庭为视角的别开生面的党史著作——读张绛著《刘少奇一家》
2003年
张如法
关键词:党史著作
编辑选择学提要被引量:2
1991年
许多人都认识到,选题、作者人选、编辑人选这三项选择,是关系到一个出版社或编辑部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这是有道理的。不过,编辑选择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方针、宗旨、风格、形式、时机和受众对象等等的选择。编辑的选择不仅是战术问题,而且是战略问题,它无疑可以构成一门系统而科学的学问。从《文选》和鲁迅对于选家的评论说起自古以来,编辑总是和选择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是材料的选择,而且有观点、用途等等的选择。
张如法
关键词:编辑学
简评“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被引量:3
1996年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张如法
关键词:编辑学文化缔构编辑观精神文化人类文化编辑者
加强对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度”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与编辑出版活动有关的,主要有“计量”、表明物质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最低或最高限度,以及唯物主义哲学所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孔子中庸之道所谓“过犹不及”、不偏的适度等编辑出版活动中.“度”的掌握十分重要,把握得不好,就会造成谬误和失败,大到影响整个社会精神生产,小到牵涉编辑出版集体或个人的前途命运.下面对编辑出版界中的某些热点,略作“度”的分析,以抛砖引玉.精神生产增长度报载:我国目前有出版社540多家;报纸7000多种(含内部报纸);期刊约17000种(含内部期刊);每年出书9万多种,印数达280多亿册.对于这样一种编辑出版规模,有说是超负荷的,有说是需放开的.但好像谁都没有指明我国的精神生产规模究竟应该多大,究竟应该保持多少增长率,才是最合适的(适度).在这方面,精神生产的确比物质生产复杂得多,“度”的确定远为艰难.但又不是不能确定的;而且主观认定的“度”与客观实际、社会需要相符合的程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发展、变革及稳定的局面,不能等闲视之.我以为,在确定精神生产的增长度时,要注意研究以下一些问题.一、我国的经济实力、精神生产能力与社会对精神产品的消费能力.我国的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事业管理,改革为?
张如法
关键词:编辑出版新闻出版工作著作权法新闻出版事业社会主义精神
编辑学研究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1995年
我国的编辑学研究在本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在继续重视实用编辑学研究的同时,理论编辑学研究形成了一股势头,并产生了一批成果.肇始时期,引进和借鉴别的学科的理论,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不仅是编辑学,世上任何一门学科,离开对人类已经取得的文化成果的广泛而深入的吸收,要想建立自己的特殊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根本不可能的.
张如法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波普尔大众传播
编辑概念与编辑特征断想被引量:3
1997年
编辑是杂家,编辑学大概是杂学了。杂与专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编辑就专在杂上,专在能将杂七杂八的东西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一种有独特规律的社会活动。编辑学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了,几乎人类各种科学成就都可被其广泛地吸收与应用。我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杂学的。但我不主张将编辑学搞成各种知识的博览会或超市,它尽情地拿来、广泛地吸收,却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概念、独特体系与构架的学科的。
张如法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专栏评述被引量:9
2004年
张如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