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为了探讨冬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遗传特点,并为小麦的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对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4个红皮和3个白皮小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并对杂交材料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性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说明小麦的穗发芽抗性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比较高,说明小麦的穗发芽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所以在穗发芽抗性育种中,早代选择是有效的。
- 杨泽峰张峰肖静顾世梁
-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敏感性配合力遗传力抗性育种
- 利用比较分子遗传学鉴定小麦穗发芽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4年
- 充分利用研究的比较多的模式作物所获得的分子遗传学信息,进而作为较复杂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基础,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此,重点介绍了模式作物拟南芥、玉米和水稻在种子发芽方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概述了小麦穗发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了根据小麦与模式生物在基因组上的共线性,利用比较分子遗传学手段,将拟南芥的ABI3和玉米的VP-1基因作为小麦抗穗发芽的候选基因的可行性。
- 杨泽峰张峰顾世梁李韬徐辰武
-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
- 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遗传分析
- 2004年
- 以中优16为母本,镇麦3号为父本配制组合Ⅰ;以992803为母本,苏麦6号为父本配制组合Ⅱ,从各个组合中获得6个世代P1、P2、F1、F2、B1、B2。对两个组合的6个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两个组合的3d和5d的穗发芽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普遍存在;但3个上位性效应在两个组合中未能一致地检测到,总有一些效应较小被剔除;此外穗发芽性的遗传还存在超显性现象。
- 杨泽峰张峰肖静顾世梁李韬
-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敏感性
- 改进缩张算法求解较复杂非线性规划问题被引量:2
- 2002年
- 将缩张算法加以改进 ,较大程度地减少目标函数的访问次数 ,既可运用到规模和难度较大的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 ,也可运用到整数及混合规划问题。通过对 2个实例的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 :改进的缩张算法可实现实际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比其他优化算法在实现目标函数全局最优解上更加简便有效。
- 顾世梁徐辰武蒯建敏张峰
- 关键词:非线性规划全局最优解计算机数学
- 小麦穗粒发芽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1999~ 2 0 0 2年三个生长季节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和扬州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组选育的2 5个小麦品种 (系 ) ,测定了其穗、粒发芽敏感性。对穗、粒发芽率数据的方差分析表明 :小麦的穗、粒发芽敏感性受阴雨时间长短和品种的遗传基础共同作用 ;收获前小麦的穗发芽性和种子的休眠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2 5个品种 (系 )进行聚类分析 ,根据其抗性可分为强、中、弱三类。
- 杨泽峰张峰肖静王伟顾世梁
- 关键词:小麦发芽敏感性聚类分析休眠性抗性
- 小麦穗、粒发芽敏感性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 ,选用对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 3个红皮和 3个白皮小麦品种组配杂交 ,测定其配合力表明 :小麦的穗发芽性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 ;穗、粒发芽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穗发芽的反交效应显著 ,而粒发芽的反交效应不显著 ;穗发芽的广义遗传力较高 ,而狭义遗传力往往较低 ;杂种一代的穗。
- 杨泽峰张峰肖静李强顾世梁
- 关键词:小麦配合力遗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