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溪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道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黄疸
  • 2篇细胞
  • 2篇梗阻
  • 2篇恶性
  • 1篇胆道恶性梗阻
  • 1篇胆道金属支架
  • 1篇胆管
  • 1篇胆管引流
  • 1篇胆管引流术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对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红素
  • 1篇样癌
  • 1篇胰胆管

机构

  • 5篇厦门市中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漳州市医院
  • 1篇莆田学院附属...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张建溪
  • 3篇熊共鹏
  • 2篇金昌男
  • 2篇钟以胜
  • 2篇林建军
  • 1篇张辉
  • 1篇潘长穿
  • 1篇程智清
  • 1篇王聪仁
  • 1篇郑启忠
  • 1篇李军
  • 1篇龚建平
  • 1篇陈宇峰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随机对照研究
2016年
目的比较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本科接诊的46例胆道恶性梗阻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将所选病例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3例。甲组行全覆膜金属支架术,乙组行非覆膜金属支架术。比较两组支架通畅率等指标。结果甲组支架开通中位时间为(184.1±11.7)d、并发症发生率为8.7%、支架畅通率为91.3%,乙组分别为(190.2±11.9)d、13.04%、82.61%。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肝功能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胆道恶性梗阻中用全覆膜或非覆膜金属支架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且两者安全性相当,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张建溪熊共鹏
关键词:胆道恶性梗阻
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MOJ)应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7例MOJ患者,依据金属支架置入方式不同分为ERCP组81例、PTCD组66例。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5 d时黄疸缓解率、术后并发症。结果:ERCP组低位梗阻手术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PTCD组的82.4%(P<0.05),但PTCD组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ERCP组的85.0%(P<0.01);两组总体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ERCP组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95.1%,较PTCD组的76.5%相比,明显更高(P<0.05);但PTCD组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93.9%,明显高于ERCP组的75.0%(P<0.05);两组总体黄疸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低位梗阻及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2%,均明显低于PTCD组的29.4%、18.2%(P<0.05)。结论:MOJ应用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高位梗阻采取经PTCD途径和低位梗阻采用经ERCP方式则优势更为突出,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张建溪熊共鹏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恶性阻塞性黄疸
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资料:病人,男,53岁,以“发现乙肝30年,乏力、口干、身目尿黄10d”为主诉于2007年9月10日收住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肝内科,诊断: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后给护肝、退黄、清热解毒利湿等处理,症状好转不明显。无诉头晕头痛,无鼻塞鼻衄,无畏冷发热,无恶心呕吐。于2007年9月11日查血常规示:WBC6.3×10^9/L,中性粒细胞61.3%,Hb143g/L,PLT112×10^9/L。查肝功能:ALB30g/L,
林建军郑启忠金昌男钟以胜李军张建溪
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癌肝脏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清热解毒利湿中性粒细胞恶心呕吐
流式细胞术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对G_2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抗癌药物在细胞周期G2期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方法。用G2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的甲安吖啶(m-AMSA)和长春花碱(VBL),分别诱导MOLT-4细胞产生细胞G2期和M期阻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直方图含量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阻滞后细胞形态,并寻找上述两种药物诱导阻滞成功后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有检测显示,诱导阻滞成功的MOLT-4细胞均表现为G2/M峰增高,但仅凭流式细胞术单独检测无法判别两者差异。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甲安吖啶诱导G2期阻滞的细胞呈现G2期形态特征,VBL诱导M期阻滞的细胞呈现M期形态特征,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有助于区分两者的差异。因此,在流式细胞术验证诱导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有助于鉴别G2和M期的阻滞剂。结论:流式细胞术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合是判别抗癌药物的G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类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钟以胜潘长穿金昌男林建军熊共鹏张建溪龚建平
关键词: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重度阻塞性黄疸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大手术后并发症与阻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加强重度阻塞性黄疸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9月至2007年4月施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病人病历195例。选取其中施行开腹大手...
张建溪
关键词:梗阻性黄疽手术并发症血清胆红素
文献传递
甲胎蛋白反应评估中晚期肝癌靶免联合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反应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α‑PD‑1)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抗肿瘤疗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我国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0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178例,女27例;年龄为(52±12)岁。基于治疗后6~8周AFP反应,将患者分为AFP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和AFP无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观察指标:(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患者预后比较。(3)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结果(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05例肝癌患者治疗前AFP均为阳性,基线AFP水平为1560(219,3400)μg/L,均行TKIs联合α‑PD‑1治疗,治疗6~8周后AFP水平为776(66,2000)μg/L。205例患者治疗后,AFP反应88例,AFP无反应117例。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05%(37/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24%(1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6,25.950,P<0.05)。参照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32%(61/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3.33%(3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0,25.950,P<0.05)。(2)患者预后比较。20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3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17.8个
林孔英陈清静郭洛彬杨云陈宇峰张建溪魏复群张辉程智清黎蕴通王聪仁江亚彬林科灿周伟平曾永毅
关键词:甲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