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立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基因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肿瘤
  • 2篇P16基因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乳癌
  • 1篇乳癌术
  • 1篇乳癌术后
  • 1篇乳腺

机构

  • 8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8篇张建立
  • 4篇吴力群
  • 4篇邱法波
  • 3篇杨金镛
  • 2篇张斌
  • 2篇王培林
  • 1篇毛伟征
  • 1篇王豪夫
  • 1篇崔自介
  • 1篇张世杰
  • 1篇刘玉诚
  • 1篇张敬智
  • 1篇王培戈
  • 1篇纪清连
  • 1篇郭成

传媒

  • 2篇青岛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肝胆胰脾外科...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甲胎球蛋白的动态变化与原发性肝癌
1997年
我国从70年代以来已开展应用甲胎球蛋白(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其诊断价值早已被公认,但是对甲胎球蛋白值的动态变化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还未给予高度重视,往往使部分早期肝癌未得到早期诊断。笔者对50例HBsAg(+)的慢乙肝和肝硬化病人,初诊AFP在25μg/ml以下者,追踪采访一年,AFP值逐渐增高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有极为重要意义。
刘玉诚张世杰张建立
关键词:肝肿瘤甲胎球蛋白
乳癌术后皮瓣下积液单纯负压吸引引流的效果
1999年
张建立邱法波江秀丽
关键词:乳腺癌皮瓣下积液引流术
肝细胞癌 P16 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①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 C C)组织中 P16 基因的缺失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技术银染法,检测21 例 H C C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标本 P16 基因的缺失情况。③结果 21 例 H C C 中癌组织 P16 基因纯合性缺失 3 例,且均为高分化 H C C;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均无 P16 基因的缺失。④结论 H C C组织中存在 P16 基因的纯合性缺失,而且其缺失与高分化有关。
邱法波王培林张建立吴力群杨金镛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P16基因基因缺失
回盲部疾病118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对118例回盲部疾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占55.9%(腺癌居多),右下腹疼痛和肿块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误诊率较高是该区疾病的特点,本组门诊误诊率达44.9%,拟诊恶性肿瘤者误诊率为33.3%(22/66)。作者对回盲部疾病的特点和诊断进行了讨论。
张建立吴力群崔自介杨金镛
关键词:回盲部疾病误诊
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1996年
[1]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疾病分类中的意义.[2]方法 下肢静脉疾病病人165例,常规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当显示股腘段静脉时,让病人作Valsava动作,以观察此段静脉瓣膜的功能状态.[3]结果 下肢静脉疾病中深静脉病变占绝大多数.其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43.2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5.52%,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占22.40%,其它疾病占7.81%.[4]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不仅可以发现下肢静脉疾病的病因,而且也是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方法.
王豪夫邱法波张建立纪清连
关键词:静脉炎静脉造影术下肢深静脉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被引量:8
1994年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及腺鳞癌在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中极为罕见。至1985年国外文献报道胃鳞癌不足80例,国内至今仅报道胃鳞癌10例,腺鳞癌9例。我科1989年共收治胃鳞癌及腺鳞癌各一例,占我科近10年来胃癌总数的0.32%(2/6 17),与国内外资料相似,现报道及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例1,男性,54岁。因上腹隐痛、间歇性黑便4月住院。胃镜检查见胃体中、下部偏后壁有3×3cm不规则肿物突入胃腔,表面满布新鲜出血,病理报告为胃鳞状细胞癌。术中见胃体后壁小弯侧有10×8×8cm肿块,浆膜受侵并与胰腺体尾部浸润粘连,小网膜挛缩增厚致肿块固定,食道下端及贲门正常。脾门、大网膜、腹主动脉旁均有散在的花生米大小淋巴结,因不能切除,仅取大网膜淋巴结送病理检查,报告为淋巴结内低分化癌转移。
张敬智张斌张建立郭成
关键词:胃肿瘤腺鳞癌
C-myc基因扩增、p16基因变异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C myc基因扩增、p16基因变异和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整合与肝细胞癌 (HCC)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差异聚合酶链反应 (d PCR)分析C myc基因扩增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 (SSCP)分析p16基因变异 ,用PCR法检测整合型HBV DNA。结果  (1)HCC组外周血、癌和癌旁肝组织中C my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 48% (14/ 2 9)、45 % (13/ 2 9)和 5 2 %(15 / 2 9) ,3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0 0 0 8,P >0 0 5 ,自由度υ =2 ) ,但明显高于肝硬化 (LC)组外周血和LC组织阳性率〔0 (0 / 12 )和 8% (1/ 12 ) ,P均小于 0 0 5〕。 (2 ) 2 9例癌组织中有 3例p16基因纯合性缺失 ,未发现点突变。 (3)正常肝、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整合型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4%(2 / 14)、6 7% (8/ 12 )和 97% (2 8/ 2 9) ,3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2 9 434 5 ,P <0 0 1)。结论  (1)HCC的发生与C myc基因扩增密切相关 ;(2 )HCC中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发生频率为 10 % ;(3)HBV DNA整合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4 )对外周血的检测能反映肝细胞C myc基因扩增和HBV DNA整合情况。
邱法波王培林吴力群张建立
关键词:肝细胞癌C-MYC基因P16基因基因扩增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危险的预测被引量:2
1995年
为评价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疽病人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能预测手术危险的数学模型。作者复习了近10年闾180例病人14项术前因素,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行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手术方式等7项因素与手术死亡无关(P>0.05),另7项与手术死亡有关(P<0.05),统计意义从大到小为尿素氮、胆红素、白蛋白、术前发热,中性粒细胞分类、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
毛伟征杨金镛王培戈张建立吴力群张斌
关键词: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胆红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