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静脉高压症56例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5 6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手术治疗 12例 ,无死亡 ;行治疗性手术 4 4例 ,死亡 16例 (36 .4 % )。择期手术 38例中死亡 2例 (5 .3% ) ,急诊手术 18例中死亡 14例 (77.8% )。行断流术 4 0例 ;死亡 16例 (4 0 .0 % ) ;行断流加分流术 16例 ,无死亡。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巨脾 ,严重脾功能亢进 ,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且镜下见有出血倾向 ,肝功ChildA、B级者可行预防性手术 ;对治疗性手术应尽早施行或择期施行 ;急诊手术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首选 ,择期手术以分流加断流术为宜。
- 陈玉春张旭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调查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患病率及其预后。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所有在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NAFLD诊断根据肝/脾CT比值≤1.0和临床资料。记录基线资料、诊断、易损斑块(VP)并随访。研究的终点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1069例患者中,诊断NAFLD 316例(29.6%)。316例NAFLD患者中,130(41.1%)例有易损斑块,753例非NAFLD患者中,217(28.8%)例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1)。NAFLD组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餐巾环征的比例分别为36.5%、14.2%、17.6%、6.8%,非NAFLD组分别为18.4%、6.3%、5.8%、3.2%,NAFLD组各易损特征比例均高于非NAFLD组(P值分别为0.016、0.028、0.019、0.042)。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为7.0%,非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3.6%,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高于非NAFLD组(P=0.044),多因素Cox分析提示NAFLD不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是否有VP,将NAFLD亚组(316例)分为易损斑块组[NAFLD+VP(+)组,130例]、非易损斑块组[NAFLD+VP(-)组,186例]。随访(4.6±1.3)年,NAFLD+VP(+)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病死率、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分别为20.8%、12.3%、25.4%、13.8%,NAFLD+VP(-)组分别为5.9%、3.2%、8.6%、6.5%,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值分别为<0.01、0.002、<0.01、0.032)。结论NAFLD患者心源性病死率、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NAFLD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预后更差。
- 杨小艳蹇贻钟玉全王康林德智唐贵超张旭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损斑块冠状血管造影术预后
- 一种新型儿科疝气带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儿科疝气带,包括疝气带本体,疝气带本体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侧内壁与后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布,固定布上固定安装有拉链,拉链右侧固定安装有下止头,拉链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上...
- 王洋张旭孙鹏
- 文献传递
- Smad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临床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Smad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胃癌、20例不典型增生、25例慢性胃炎和20例正常对照的胃黏膜组织中Smad7蛋白、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mad7蛋白和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中,Smad7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者(P均<0.05)。结论 Smad7蛋白和TGF-β1共同参与胃癌的形成,Smad7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mad7高表达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抑制Smad7高表达有可能可以抑制肿瘤发展,可能成为防止肿瘤进展的新策略。
- 杨小艳杨勇张旭钟玉全
- 关键词:胃癌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1幽门螺杆菌
-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及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维生素C 3 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止血。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前、治疗1 d、2 d和3 d时血清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5例(75.7%)、有效6例(18.2%)、无效2例(6.1%),对照组分别为16例(48.5%)、8例(24.2%)、9例(27.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487,P=0.013);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7.3%(9/33),χ~2=5.345,P=0.021]。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1 d两组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d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与疗效/预后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改善疗效及预后,升高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且与其疗效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干预从而改善疗效和预后。
- 杨小艳杨小艳郭传勇张旭钟玉全
- 关键词:肝硬化胃肠出血奥曲肽预后胆碱酯酶氧化应激
- 中药芒硝配合西医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西医内科综合疗法联合中药芒硝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西医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组5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芒硝鼻饲及腹部外敷。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和炎症指标的变化,治疗后胰腺炎性渗出吸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3 d、5 d后血尿淀粉酶和炎症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均在治疗后第2—3周胰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率最高,治疗组第1—2周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内科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芒硝鼻饲+外敷治疗SAP患者,有利于炎性渗出液的吸收,有效预防全身性炎性反应,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张旭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芒硝鼻饲外敷炎性渗出
- 一种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胃肠液减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其中,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和净化箱,所述储液箱和净化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其有益效果是,该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通过设置过滤...
- 王洋张旭孙鹏
- 文献传递
- 一种小儿外科用新型肠镜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儿外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儿外科用新型肠镜,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侧面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表面...
- 王洋张旭孙鹏
- 文献传递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疝手术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切口及阴囊血肿或水肿3例,出现局部硬块和异物感2例,切口感染2例,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操作规范、治疗措施妥当是预防严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要点。
- 张旭王洋
- 关键词: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嵌顿性疝严重并发症
- 胃癌细胞上清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上清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的作用。方法:用胃癌细胞上清液处理人腹膜间皮细胞后,通过HE染色法观察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cytokeratin和间质化标志蛋白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将胃癌细胞上清液注射入裸鼠腹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裸鼠腹膜组织中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cytokeratin和间质化标志蛋白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结果:经胃癌细胞上清液处理的腹膜间皮细胞呈梭形,细胞脱落,细胞间连接减少;胃癌细胞上清液处理的腹膜间皮细胞E-cadherin和cytokeratin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处理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而N-cadherin和fi 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则高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处理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腹腔注射胃癌细胞上清液的裸鼠腹膜组织E-cadherin和cytokeratin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腹腔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液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而N-cadherin和fi 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则高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腹腔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液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胃癌细胞上清液可使腹膜间皮细胞失去原有的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而获得间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杨显金杜江张旭孙鹏谢贤镛王崇树
- 关键词:腹膜上皮细胞间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