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 作品数:65 被引量:90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河北平原地下水NO_3^-污染的原位微生态修复被引量:9
- 2006年
- 以地下水NO3-污染为例,利用优选的菌群制剂和少量营养碳源,在河北平原进行了NO3-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NO3-含量在58-72.66mg/L时,经4.5-10天的修复试验,地下水NO3-含量降低至7.38-0.85mg/L,去除率达到86.5%-98.8%,去除效果较好,持续时间长。该方法为修复治理大面积地下水NO3--N污染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 张胜张云张翠云张凤娥孙振华荆继红李政红张明
- 关键词: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微生态原位修复河北平原
- 高速远程滑坡气垫效应的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平坦地形将成倍增加;模型离地高度越小,气垫效应越显著,但对平坦地形影响不明显;各沟谷地形下升阻比曲线变化基本相同,最大值均发生在飞行迎角8°左右.
- 邢爱国殷跃平齐超张明黄汉杰韩金良
- 关键词:高速滑坡空气动力学效应风洞试验
- 新疆乌恰县泥石流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新疆乌恰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泥石流灾害频发。研究该区域泥石流发育的控制因素,对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早期调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乌恰县泥石流最为发育的恰克马克河、苏约克河及托云达里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泥石流的分布规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控制泥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乌恰县大规模泥石流的发育主要受断层和玄武岩喷出界面控制;断层带和玄武岩喷出界面处的岩体软弱破碎,为泥石流提供物源,且破碎带被雨水切割以后形成沟谷,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地形条件。②泥石流分布在距离断层或玄武岩喷出界面3.5 km的区域内,总体上距离二者越近,泥石流分布密度越高;92.5%的泥石流分布在距离0~2 km区域,其中0~0.5 km区域泥石流最为发育,密度达到0.4处/km^2;另外,大规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距离断层或玄武岩喷出界面1.0 km以内区域,而小规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2 km以内的区域。
- 王振涛吴和秋张明吕文韬杨龙
- 关键词:泥石流断层
- 黔西南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机理与InSAR早期识别方法
- 2024年
- 在黔西南石漠化地区,普遍存在一种表层发育区域性散点状块石变形但山体整体稳定的现象,造成在利用InSAR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时这些变形区往往被误判为滑坡,导致该地区地质灾害InSAR早期识别的准确率很低。以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2个典型石漠化地区为例,首先简要概述了石漠化地区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其次介绍了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识别方法、分布现状及其野外验证方法;然后揭示了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的机理,分析了散点状块石变形容易在InSAR识别中被误判为滑坡隐患的原因;最后根据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的规律,提出了利用InSAR技术特别是PS-InSAR技术在石漠化地区早期识别散点状块石变形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石漠化地区InSAR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效率和准确率。研究结果对我国其他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李先乐刘东烈张明郭金城杨龙刘涛
-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INSAR
-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大新镇为例被引量:30
- 2022年
- 大新镇位于资水中游河谷地区,境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沿河谷两岸多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大新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新镇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坡高、坡向、坡度、工程岩组、构造、河流、道路7个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层次分析(AHP)模型和信息量(IV)模型改进后的加权信息量(WIV)模型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以信息量变化曲线的突变点为分区阈值界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中、较高、极高易发区;通过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IV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745,IV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712,AHP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663,WIV模型相比IV模型和AHP模型评价精度分别提高了5%和12.3%,说明改进后的WIV模型评价精度较高,适应于小区域城镇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对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防治与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 焦伟之张明谢鑫鹏李成文刘涛庞海松
-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垃圾不适当处置的响应
- 的不适当处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上海、北京和石家庄等地研究表明,垃圾的随意处置,已经造成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垃圾的污染成分包括"三氮"、COD、BOD、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这些污...
- 刘长礼张云叶浩董华侯宏冰张明
- 关键词:垃圾处置生态环境环境污染
- 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填方赛道的抗滑桩加固效果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的主要竞赛项目之一,确保滑雪赛道的安全稳定是该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的高填方赛道为研究对象,开展各类抗滑技术加固填方赛道的可行性研究,能为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D3高山滑雪赛道为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对抗滑桩加固前后D3滑雪赛道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加固前,在天然工况下,滑雪赛道的稳定性和变形均符合要求,但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滑雪赛道的变形量大、稳定性较低,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经过抗滑桩加固后,滑雪赛道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其变形减小至10 cm以内,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说明利用抗滑桩加固高山滑雪赛道可以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种新的加固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刘坤罗进陈钱张明张文华李书平罗均武尹正姝李海涛刘文浩栗超汪建波
- 关键词:抗滑桩
- 川东缓倾红层中降雨诱发型滑坡机制研究被引量:55
- 2014年
- 四川盆地东部广泛分布着砂泥岩交替的缓倾红色地层,该类地层的倾角一般只有3°-10°,远小于层面或层间软弱面的内摩擦角。理论上,在该类地层中发生顺层滑坡的可能性较小。但实际上,川东红层中降雨诱发型顺层滑坡频发,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以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与勘查建立滑坡地质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滑坡发生前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和静水压力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计算坡体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并通过环剪试验研究滑带土受滑体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和剪切强度变化特征。研究显示,川东缓倾红层滑坡是坡体内静水压力和滑带土剪切强度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降雨入渗引起的水平推力和浮托力启动滑坡变形和缓慢滑动;滑带土受到滑体剪切,其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剪切强度急剧下降,最终导致滑体的急剧滑动。另外,研究认为久雨之后暴雨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对川东红层缓倾角滑坡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 张明胡瑞林殷跃平吴瑞安
- 关键词:边坡工程静水压力环剪试验孔隙水压力
- 云南腾冲膨胀性硅藻土的发现及其工程地质意义被引量:15
- 2012年
- 结合在建的云南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典型地质剖面观测和多种室内试验手段测试,揭示了腾冲芒棒盆地的硅藻土是以硅藻为主、富含黏土矿物的黏土质硅藻土,属于一种轻质强膨胀性极软岩。其具有典型硅藻土与膨胀性黏土岩双重物理和水理性质,前者表现为极高的孔隙性、高吸水性、极强的结构性;后者则表现为高塑性、显著的膨胀崩解性,而且膨胀崩解特性的显现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腾冲芒棒盆地膨胀性硅藻土的发现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认识,对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某些湖相地层工程特性及地质灾害多发原因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张永双郭长宝曲永新张明
- 关键词:膨胀性上新世
-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8
- 2010年
-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和超远距离的位移,往往能够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它的运动机理,即高速远程效应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空气润滑模型、颗粒流模型、能量传递模型和底部超孔隙水压力模型。但是,由于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自身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研究还没有取得公认的成果。中国是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频发区,因其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还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纵多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点评了目前研究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是国内外首次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 张明殷跃平吴树仁张永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