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学

作品数:239 被引量:74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17篇显像
  • 52篇肿瘤
  • 50篇PET/C
  • 50篇PET/CT
  • 40篇核素
  • 39篇放射性
  • 35篇分子
  • 29篇细胞
  • 29篇放射性核素
  • 29篇18F-FD...
  • 26篇正电子
  • 25篇影像
  • 25篇正电子发射
  • 25篇核素显像
  • 23篇基因
  • 22篇断层显像
  • 22篇放射性核素显...
  • 19篇正电子发射断...
  • 18篇正电子发射断...
  • 17篇疗效

机构

  • 146篇华中科技大学
  • 91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5篇山西省肿瘤医...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卫生部卫生经...
  • 4篇中国原子能科...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州军区武汉...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医院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38篇张永学
  • 103篇兰晓莉
  • 40篇高再荣
  • 38篇安锐
  • 29篇吴志坚
  • 24篇贾清
  • 23篇曹卫
  • 21篇曹国祥
  • 19篇何勇
  • 15篇夏晓天
  • 15篇孙逊
  • 14篇覃春霞
  • 13篇黄代娟
  • 12篇魏昊
  • 12篇常伟
  • 11篇李崇佼
  • 11篇张凯军
  • 10篇谭旭波
  • 9篇吴涛
  • 9篇张斌青

传媒

  • 28篇中华核医学杂...
  • 22篇中华核医学与...
  • 20篇国际放射医学...
  • 19篇中华医学会第...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1篇放射学实践
  • 6篇肿瘤研究与临...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核技术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大众医学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30篇2011
  • 19篇2010
  • 23篇2009
  • 21篇2008
  • 15篇2007
  • 21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2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肾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分期和分型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有重要影响,对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的早期检测和准确定位是临床诊疗的关键需求。笔者就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RCC分期和分型、转移性RCC的检测以及RCC治疗疗效的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作简要综述。
叶敏张永学夏晓天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放射性核素显像
PET/CT早期肿瘤“侦察兵”
2015年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是一种新型分子影像医疗装备,是将PET和CT整合在一台仪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成像系统,经过快速全身扫描,通过CT获得解剖图像,并通过PET获得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张永学夏青珞
关键词:PET/CT早期肿瘤侦察兵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
报告基因在大鼠心肌中表达的放射性自显影
2009年
目的以单纯疱疹病毒1-胸苷激酶(HSV1-tk)为报告基因,以^131I标记的氟.碘阿糖基脲嘧啶(FIAU)为报告探针,对转染HSV1-tk基因的大鼠心肌组织行放射性自显影(ARG)研究,以探讨该报告系统用于心脏报告基因显像的可行性,并为显像的最佳病毒滴度和显像时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制作腺病毒(Ad)为载体携带HSV1-tk基因的重组体Ad5-tk及空载病毒(Ad5-null),SD大鼠心肌内注射Ad5-tk及Ad5-null。根据目的不同进行分组如下:(1)转染报告基因后时间对显像的影响:心肌内转染1×10^8 pfu Ad5-tk后第1、2、3、5、7天注射^131I-FIAU;(2)转染不同病毒滴度对显像的影响:心肌内注射不同滴度的Ad5-tk(5×10^8,1×10^8,5×10^7,1×10^7pfu),2d后注射^131I-FIAU。对照组均采用注射同体积的Ad5-null。注射^131I-FIAU 24h后断颈法处死大鼠,取出心脏,测量γ计数值,行ARG研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mRNA水平证实,并对ARG图像和RT-PCR图像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RG及RT-PCR图像上均可见局部报告基因的表达随感染滴度的增加而增高,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半定量分析证实在滴度和时间上RT-PCR及γ计数与放射性自显影呈相关关系:不同滴度Ad5-tk转染大鼠心肌细胞,RT—PCR与ARG相关系数r^2=0.963,P〈0.05,γ计数与ARG相关系数r^2=0.996,P〈0.01;不同时间Ad5-tk转染大鼠心肌细胞,RT—PCR与ARG相关系数r^2=0.950,P〈0.05,γ计数与ARG相关系数r^2=0.980,P〈0.01。结论应用ARG方法证实HSV1-tk为报告基因,FIAU为报告探针的系统可以用于心肌报告基因显像,显像最佳的转染滴度为1×10^8pfu,最佳的显像时间为转染后24~48h,为在体进行报告基因心脏显像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影兰晓莉吴涛尹小花张永学
关键词:心脏放射自显影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因治疗及早期影像学监测的研究进展
2012年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基因导人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用于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为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也是骨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都有众多弊端,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而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在骨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了光明前景,大量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其可行性。该文着重介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因治疗及早期监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王朋兰晓莉张永学齐红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基因疗法
分子影像探针:揭示生命活动本质的钥匙被引量:5
2012年
分子影像能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显示活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为疾病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分子影像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1】以来,一直受到生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正从宏观的解剖影像时代进入微观的分子影像时代。这种从非特异性的物理学成像到相对特异性的分子成像的转变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当今影像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张永学
关键词:生命活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水平分子成像生物学过程无创性诊断
适合多种显像模式的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张永学
该研究旨在开发同时可以用于核素显像、生物发光显像和荧光显像的基于报告基因显像策略的多功能分子探针(herpessimplexvirustype1thymidinekinase(HSV1-tk),enhancedgreen...
关键词:
关键词:分子探针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治疗
^(18)F-FDG PET/CT对发热待查患者应用价值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发热待查(FUO)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PET中心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以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出院诊断并结合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分析PET/CT图像,并从病变检出率、诊断效率、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评价PET/CT对FUO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144例患者有130例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89例,14例病因未明。PET/CT为97.6%(40/41)的恶性肿瘤患者和88.7%(79/89)的良性病变患者检出了异常病灶,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40/41)、86.5%(77/89)、90.0%(117/130)、76.9%(40/52)、98.7%(77/78)。PET/CT为46.3%(19/41)的恶性肿瘤患者首次检出了原发灶,并为92.7%(38/41)的患者检出了比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多的病灶。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FUO患者病变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朋兰晓莉张永学齐红艳崔邦平
关键词:发热待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良恶性病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摄取寡核苷酸探针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以99mTc标记针对c-myc和bcl-2 mRNA的寡核苷酸并检测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摄取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9mTc标记寡核苷酸后分别加入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猪冠状动脉VSMC,37℃条件下温育,检测不同时段摄取百分数。结果:增殖期或平台期VSMC对bcl-2探针的摄取均低于对c-myc探针的摄取。在c-myc探针组,增殖期细胞较平台期摄取高反义探针较正义探针摄取高。结论:增殖期VSMC对c-myc反义探针的摄取增高和(或)对bcl-2反义探针的摄取减少,有望成为粥样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秦光明张永学曹卫安锐高再荣曹国祥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寡核苷酸探针白细胞聚集泡沫细胞形成内皮功能异常早期病变
^(18)氟-2-脱氧-D-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对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决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 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已行^(18)F-FDG PET/CT 全身显像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肿瘤原发灶患者。PET/CT 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组织病理、细胞学结果和/或临床随访对 PET/CT 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4例患者中,FDG PET/CT 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0例,其中位于肺部9例,结肠3例,直肠2例,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20例可疑原发灶中,17例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和/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为真阳性,其中位于肺部8例,结肠2例,直肠、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另3例假阳性分别位于肺、结肠及直肠各1例^(18)F-FDG PET/CT 全身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榆出率为50.0%(17/34),假阳性率为8.8%(3/34)。50.0%(17/34)的患者^(18)F-FDG PET/CT 显像后因发现原发灶和/或新的转移灶而改变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病例的处理决策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常规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原发灶的病例,^(18)F-FDG PET/CT 全身显像有重要意义。
吴志坚张永学魏昊贾清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未知原发灶
99mTc-HYNIC-PCNA反义寡核苷酸探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像研究
目的:评价Tc-HYNIC-PCNA 反义寡核苷酸(ASON)探测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经血管免疫损伤和12周的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Tc...
黄代捐张永学高再荣沈艳霞张国鹏吴涛
文献传递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