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植被
  • 2篇氮素
  • 2篇样地
  • 2篇优势种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植被生态
  • 2篇中国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质量
  • 2篇温带
  • 2篇温带草原
  • 2篇小叶锦鸡儿
  • 2篇锦鸡儿
  • 2篇本底
  • 2篇CERN
  • 2篇CO2浓度
  • 2篇草原
  • 1篇大针茅
  • 1篇氮肥
  • 1篇典型草原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张琳
  • 10篇吴冬秀
  • 7篇宋创业
  • 3篇周双喜
  • 2篇杨云霞
  • 2篇张灿娟
  • 2篇展小云
  • 1篇韦文珊
  • 1篇刘长成
  • 1篇李凌浩
  • 1篇刘超
  • 1篇孙文娟
  • 1篇胡正华
  • 1篇施慧秋
  • 1篇郭柯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草原3年生小叶锦鸡儿根瘤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2009年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是氮素匮缺的内蒙古草原的灌丛优势种,研究其根瘤性状及其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共生固氮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控制实验模拟环境变化,研究了3年生小叶锦鸡儿播种苗根瘤特征,及其对氮素添加、干旱和加水和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3年生小叶锦鸡儿明显有根瘤着生,多着生于侧根。根瘤形状多样,以浅黄色的梨状和球状根瘤为主(占根瘤总数的68%);另有少数棕褐色棒状和纺锤状根瘤(占根瘤总数的30%);还有极少数较大的Y状根瘤。2)添加氮素极显著地抑制根系和根瘤的生长发育:根系有发白现象,且着生在其上的几乎都是干瘪根瘤。这种抑制效应随着水分增加和CO2浓度升高有所减缓。3)干旱抑制根系和根瘤生长,而加水促进二者生长。与干旱和正常水分相比,加水时根系更发达,根瘤形态多样,出现掌状和珊瑚状等大型根瘤。随着水分增加,根瘤着生部位由主根渐向侧根再向须根发展。与正常水分相比,减水时根瘤平均长度降低了50.4%(p<0.05);在加水条件下根瘤生长状况最为良好,单株根瘤数量和重量以及根瘤平均重量均显著增加。4)CO2浓度升高对根瘤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未达到显著。5)根瘤数量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比根瘤大小更敏感;氮素和水分对单株根瘤数量和重量具有交互作用;对于水分和氮素相对缺乏的内蒙古草原,水分是限制小叶锦鸡儿根瘤菌侵染根系形成根瘤的关键因子。
张灿娟吴冬秀张琳展小云周双喜杨云霞
关键词:温带草原小叶锦鸡儿根瘤氮素CO2浓度
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
2024年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是22个CERN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站95个长期样地的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基于对CERN生态站长期样地地理位置、建立时间、面积、样地代表性等背景信息的梳理,依据样地建立之初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参照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对每个样地植物群落所属的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并依据每个样地的优势种名单,对样地植被所属群系和群丛进行了鉴定和命名。本数据集构建通过了多轮的专家审核-台站核查-专家复审-台站接受等过程,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群丛、优势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植被资源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张琳吴冬秀吴冬秀袁伟影宋创业桑佳文
关键词:植被类型优势种
基于地面调查的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5
2023年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障生态质量的基础,也是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增汇、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利器。植被是生态质量评价的核心要素,但目前的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中所用到的植被指标多是通过遥感反演或者气象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的,而基于典型生态系统尺度地面调查的植被观测数据更直接、更准确,数据也很丰富,却很少用于生态质量评价,也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专家研讨和问卷调查,并借鉴群落退化演替和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基于地面调查的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整体分为三级,一级综合指数由群落结构指数、物质生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发展或者演替趋势4个二级分项指标构成,二级分项指标由12—14个三级指标组成,不同植被类型各有其特征指标。该体系将完善我国多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新时期国家生态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建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张琳宋创业袁伟影贾元桑佳文吴冬秀
关键词: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不同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CK(对照,环境大气CO_2浓度)、T_1(CO_2浓度比CK增加40μmol/mol)和T_2(CO_2浓度比CK增加200μmol/mol)3个CO_2浓度水平;在每个OTC内设置不施氮(N_0,0 kgN/hm^2)、中氮(N_1,220 kgN/hm^2)和高氮(N_2,400 kgN/hm^2)3个氮肥处理水平,分析冬小麦光合作用、生物量和产量结构变化,探讨CO_2浓度升高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光合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光强(PAR≤200μmol/(m^2·s))和CO_2浓度(C_i≤300μmol/mol)水平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_n)值均呈直线上升,随后趋于平缓。与CK相比,T_2处理下P_n增加了19.93%(P=0.013),但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暗呼吸速率(R_(day))、光呼吸速率(R_p)等无显著影响。在拔节—开花期,不同CO_2浓度处理下N_1、N_2与N_0相比显著增加了株高、叶片和茎鞘干重;在抽穗—开花期,T_2N_1与CKN_1相比显著增加了茎鞘干重,增幅为37.4%(P=0.035)。与T_1N_0相比,T_1N_1、T_1N_2显著增加了籽粒数,增幅分别为29.69%(P=0.006)和42.27%(P=0.001);与T_2N_0相比,T_2N_1、T_2N_2显著增加了籽粒数,增幅分别为16.66%(P=0.011)和19.19%(P=0.005)。与T_2N_0相比,T_2N_1、T_2N_2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增幅分别为7.79%(P=0.004)和6.23%(P=0.015)。T_1N_2与CKN_2相比显著增加了小麦经济系数,增幅为3.70%(P=0.025)。研究表明,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光响应曲线的P_n;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处理促进了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其中施氮对生长前期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处理主要通过增加籽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影响小麦产量结构,其中T_1N_2处理对籽粒数的促进作用最大。
夏晔胡正华刘超刘晓萌于凌飞张琳孙文娟尤钰杰
关键词:冬小麦CO2浓度升高氮肥光合作用生物量
植被生态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质量概念为近几年提出,国内外学者在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质量等等评估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原理,但与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质量等概念相比,生态质量更强调生态系统自身...
张琳宋创业吴冬秀
关键词: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生产力
小叶锦鸡儿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Biolog技术对内蒙古草原灌丛优势种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土壤氮水平和土壤水分3个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总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利用比例较高的碳源类型为聚合物、糖类和氨基酸。(2)主成分分析表明,8个处理组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的碳源有14种,分别属于聚合物、糖类、氨基酸和羧酸。(3)加倍CO2浓度极显著提高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以及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4)氮素添加使AWCD、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均极显著降低,其抑制效应在加倍CO2浓度时有所缓解。(5)加水处理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差异未达显著水平。(6)加倍CO2浓度和氮素添加联合处理下,小叶锦鸡儿根际微生物活性高于对照处理,说明加倍CO2浓度对微生物活性的促进效应强于添加氮素的抑制效应。(7)CO2和氮素对上述指标有交互作用。综上所述,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对环境变化较敏感的碳源类型为聚合物、糖类、氨基酸和羧酸,与利用比例较高的碳源类型基本一致。
展小云吴冬秀张琳张灿娟周双喜杨云霞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BIOLOG土壤微生物氮素
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数据的质量维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数据质量维度是指一组表达数据质量的构成或数据质量某一方面的属性。质量要求的维度体系是数据质量度量和评价的基础,并影响数据质量的有效控制,是数据质量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各生态站于1998年开始进行联网观测,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统一审核和评价,但缺乏系统的数据质量描述框架体系,只对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进行评价,相关术语也没有给予明确定义。鉴于此,本文在数据质量维度文献研究基础上,对CERN十多年的数据质量控制和审验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一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数据质量维度体系,并对相关术语进行了界定。
吴冬秀宋创业韦文珊张琳
关键词:数据质量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植被图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多幅植被图在数据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调查的历史久远,但系统、科学的青藏高原植被调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获取了大量植被调查数据,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包含整个青藏高原、应用最为广泛的3幅植被图,《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是基于现阶段植被调查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植被图。但是这4幅图在植被分类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图件之间的可比性。(2)对比发现,4幅植被图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面积较大的植被型组,如森林和草本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但面积相对较小的植被型组,如沼泽与水生植被和农业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低。进一步以高山嵩草(Carexparvula)草甸、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草原、青藏薹草(Carex moorcroftii)草原、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草原、矮生嵩草(Carex alatauensis)草甸、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草原、昆仑针茅(Stipa roborowskyi)草原、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草原等8种青藏高原的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格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和《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3)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
桑佳文宋创业贾宁霞贾元刘长成乔鲜果张琳袁伟影吴冬秀李凌浩郭柯
关键词:植被图植被类型植被变化气候变化
基于数码照片的植被盖度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2023年
盖度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生态、水文、水土保持等研究中。基于数码照片的植被盖度测量是精确获取盖度值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对基于数码照片的植被盖度测量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应用于盖度测量的主要数据源,照片的边缘形变和阴影处理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种盖度测量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评述了照片拍摄时间、拍摄角度、光照条件以及植被疏密程度等对盖度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宋创业张琳吴冬秀
关键词:植被指数图像分类多光谱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
2023年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是CERN农田生态系统的台站在长期样地建立之初的样地和种植制度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包含15个农田站、5个荒漠农田复合站和1个沼泽农田复合站共21个生态站148个长期样地的本底信息、代表性农田类型和耕作制度的观测记录。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行政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作物名称与轮作体系、耕作制度、灌溉制度等字段。该数据集可以为作物资源分布和农业区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张琳吴冬秀吴冬秀袁伟影宋创业桑佳文
关键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耕作制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