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用蓬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艺术
  • 1篇代型
  • 1篇心地
  • 1篇学术
  • 1篇学术领域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艺术手法
  • 1篇艺术特征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育
  • 1篇语文教育史
  • 1篇哲思
  • 1篇芝兰
  • 1篇中国史
  • 1篇人类历史
  • 1篇散文
  • 1篇散文创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机构

  • 8篇泰山学院
  • 1篇泰安师范专科...

作者

  • 9篇张用蓬

传媒

  • 6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中...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桑新华论
2007年
桑新华散文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尊崇和文化选择的建设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特点;强烈的道德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高度重视事功精神。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对高尚、纯洁和真实的审美追求;活跃灵动的思维特征;在风格上表现出雄壮和细腻的统一。
张用蓬
关键词:散文创作文化选择艺术特征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论
2001年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的主要特征 ,是抛开理性与逻辑的规范 ,以心理时空取代自然时空 ,在直觉、本能和潜意识的支配下 ,运用象征、隐喻和暗示的方法 ,结构戏剧动作 ,塑造人物形象 ,制造戏剧冲突 ,从而将剧作意蕴导向虚幻神秘的情绪和哲理层面 ,使剧作呈现极端个人化和无序化的艺术面貌。
张用蓬
关键词: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艺术手法戏剧冲突戏剧
书田菽粟 心地芝兰——评赵兴彬著《古文献学述论》
2005年
张用蓬
关键词:研究方法古文献学书评
打开另一扇窗户——《语文解读文化研究》解读
2009年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语文解读,是极有创意的,傅丽霞和张兴华教授所著《语文解读文化研究》一书,为语文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和视野,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显示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包容性、现代性,实践意义_上的策略性和操作性。这本书在文化史和语文教育史意义上,致力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人大提高了语文解读的有效性和可能性。对笔者来说,涉猎这个学术领域是崭新的尝试,更不用说能够有所评价。因此,形成一点看法的过程,就成了学习和收获的过程。
张用蓬
关键词:语文教育史文化研究窗户学术领域包容性
辛国云小说创作初探——以《咱爹咱娘》、《蝴蝶》和《大国防》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辛国云是一位把写小说当作幸福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试图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羁绊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束缚,努力与文学创作来自新旧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搏击。另一方面,坚持文学主体性立场,借鉴中外小说创作经验,关心社会民生,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不放弃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是注重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在作品的可读性、可体验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张用蓬
关键词:小说创作社会文化主体性
郭云策论
2006年
郭云策是东平文学及文化的建设者。多年来,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及东平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离去”和“归来”的文学主题,一方面,显示了清醒的生命意识和对未来的憧憬追求;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的挚爱。同时,也凸现了他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选择上的矛盾。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为背景来看,郭云策所做出的文学及文化建设的努力,形成了极具典型意义的“郭云策现象”和“郭云策层次”。
张用蓬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主题文化建设
交响于记忆、情感与哲思之间——评《另一半中国史》
2011年
高洪雷先生的《另一半中国史》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它既能唤起对于人类历史清明的记忆,也能搅动读者心中的情感波澜,还能将人们的思绪不时牵引到哲理的高度。因此,它既是一本和历史有关的书,也是一本和文学有关的书,还是一本充溢着哲思的书。
张用蓬
关键词:中国史记忆情感人类历史
个性坚守中的艺术流淌——石锡波《鸿泥》解读
2010年
写小说的泰安作家,各有各的特点,蔺时工的《日暮乡关》以深深的眷念,为乡亲们作传。他有意地麻木了历史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故作幽默和诙谐,时而感佩于他们的高尚,时而偏袒着他们的卑劣,在琐琐屑屑的追忆中,发出深长的叹息,显示出超越历史的旷达。石玉奎的《地平线》游走于官场与乡土之间,把爱情与淫荡、忠诚与阴谋、发展与堕落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演进,也写出了心灵的悸动,追慕着史诗品质。晨义的《苹果》,将笔触突进于少女心灵深处,出色表现了生命才待成熟时的美丽与纤弱,幸福与痛苦,渴望与危险,阐释了生命蜕变过程的艰难。石锡波的《鸿泥》和他们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石锡波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作家。少年时期,他有着不乏苦涩的人生体验;成年之后,他沿着矿山、军营、机关的道路自学、自立、自强,成长为一位作家。这种先有生活积累,后有知识叠加的成长方式,使他对人生有着更深刻的体悟,并且在自信中养成了稳定的个性。
张用蓬
关键词:艺术金钱豹具象情节
周作人与新潮社被引量:1
2009年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大的教师,新潮社是以北大学生为主创办的新文化社团。周作人在写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之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新潮社在思想上成了他的忠诚的追随者。周作人是新潮社的最后一批社员和最后一任主编。但是,在抗战胜利后,新潮社的主要缔造者傅斯年,却因周作人抗战中的附逆表现,毫不留情地与当年的老师划清了界线。周作人对新潮社的感情也就此断绝。
张用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