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华
- 作品数:86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生态文明的形上奠基:马克思与怀特海的聚合被引量:3
- 2010年
- 马克思和怀特海尽管拥有各自的哲学立场,但由于其某些原则的共通性,而在以下问题上达成共识:(一)存在论意义上自然自身价值的确认;(二)有机论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化;(三)过程论中现实世界的生成指认;(四)理想主义之和谐论发展论的旨趣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关涉生态文明的前提、必要性、可能性和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思维。
- 张秀华
- 关键词:生态文明存在论有机论过程论发展论和谐论
- 工程共同体的结构及维系机制被引量:4
- 2009年
- 不同于具有同质结构的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工程活动共同体则为异质共同体,是一个包含了众多成员要素子系统的主体系统,与此相适应也就有了多种类型的职业共同体。工程活动共同体由工程师、工人、投资者、管理者和受众等利益相关者构成,而且各构成要素在角色上有时会出现复合与转换情况,表现出异质性、层级性、秩序性、利益主体多元性、紧密性、整体性、流动性等结构特性。同时,工程活动共同体有自己的维系机制,即需要与利益的满足、共同体内外的认同,以及体现为合目的的普遍主义、合规律的建构主义、讲时效的协同主义、有条件的特殊主义、要权威的整体主义、重实用的唯美主义、依循互利互惠的利己利他主义、追求最大化社会实现的功利主义、有风险的博弈主义等工程活动中所共同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 张秀华
-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工程共同体
- 恩格斯的有机总体观及其当代意蕴被引量:2
- 2022年
-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同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革命的辩证法,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确立了唯物辩证法的新形态。他不仅将总体性辩证法保持在思维领域,而且拓展到外部世界,在自然、社会和思维等三者之间建立整体的有机联系,凸显出有机论的总体观。进而,恩格斯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辩证法统一起来阐发了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历史逻辑和劳动辩证法下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之统一问题的讨论;解决了自然科学、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以及各门实证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倡导大科学观的科学统一论,使自然辩证法作为科学技术学成为可能。面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以及现代性的种种“急难”,在后疫情时代重新考察和理解恩格斯有机总体观及其相关重要论断,既有助于为自然辩证法正名,亦能为“两个共同体”理念的理论认知提供思想支撑,彰显其之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代意蕴。
- 张秀华王玉朱雅楠
- 关键词:恩格斯有机论总体观总体性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 论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维度
- 2012年
- 自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改新方案以来,高校两课教师在如何贯彻落实上动了不少脑筋,也花了很多气力,目前已经进入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关键阶段,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势头是好的。然而,还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中尚存在的问题,如思想的丰富性与课时的局限性的矛盾,内容的多学科性与表达的整体性的矛盾,
- 张秀华
- 关键词:课程建设维度论理两课教师教学体系教材体系
- 解构与建构:恩格斯哲学的现实基础与前提批判
- 2021年
- 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不仅根据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自然与社会的有机联系两个前提,解构机械自然观,描绘有机辩证的世界图景;而且通过追溯"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前提同马克思一道发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确立并阐发唯物史观。他还从劳动发展史的现实基础出发追问形而上学等意识形态形成的原因,解构单纯抽象概念化的哲学思维,在有机论、整体论和感性活动论下阐明唯物辩证法的解释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恩格斯哲学的现实基础和前提批判,既有助于彰显其理论旨趣,又为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提供实践哲学和实践人学的思想基础。
- 张秀华连冠宇刘佳佳
-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观历史观哲学思维
-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被引量:1
- 2009年
- 为客观真实地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课堂教学"现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我们于2007年申报了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专项规划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并获立项。2008年3月,课题组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开展了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相关情况调查问卷"的调研活动。
- 赵卯生张秀华葛飞坤
-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授课教师
- 科西克“人与世界关系”阐释的实践基质
- 2014年
-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科西克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传统,在总体性辩证法和实践哲学范式下,把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把劳动、生产作为直接性的基本实践样式,把哲学、经济、艺术、宗教等都看作实践形式和人的关系之表述,强调实践的生存要素。进而,他主张开放、历史、生成的实践不仅是现实的人及其关系、世界生成的根本路径,"经济人"、"操持"、"操控"和"烦"等人的异化实践成为"人与世界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而只有依靠批判的革命实践、辩证思维、真理的实现来摆脱异化的实践,才能从"伪具体"走向"具体总体",把属于人的意义世界还给人自身,获得人和自然的双重解放。所以,实践成为科西克探讨"人与世界关系"的基质。
- 张秀华马翠明
- 关键词:异化
- 科学与宗教关系探究的新进路——对近年中美科学与宗教学术会议的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伴随科学的昌盛和宗教的衰微,特别是科学与宗教“冲突论”的出场,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并形成了两者关系解读的多种模式,如“对抗说”、“平行说”、“相融说”、“互补说”、“整合说”、“对话说”等。问题是这些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解释模式是何以可能的呢?
- 张秀华
- 关键词:宗教关系两者关系
- 西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阐释范型及其局限
- 2014年
- 工程、技术与科学是人们实证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们与宗教、艺术等共同构成人之生存的基本建构。因此,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考察不能脱离现实的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性境遇。西方学者在基督教背景下,依循总体性原则,形成既有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解读范型:一是基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内在关涉,延伸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到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中来的"冲突说",指认工程技术与宗教分属于经济和文化领域;二是试图为工程技术寻找宗教文化根基的"相融说",强调基督教直接支撑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工程技术是深层宗教文化准则的物理表达形式;三是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保有调和立场的"调和说";四是立足"协同"概念之上的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协同说"。这些解释模式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面对当代全球化所创生的文化多元性与复杂性样态,上述寻求解释范型的普遍有效性的努力必然受到挑战与解构,与此同时,昭示出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考察有待在不同文化处境化下结合特定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作出具体说明。
- 张秀华
- 关键词:宗教文化
- 总体性辩证法下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合及其实践语境被引量:4
- 2023年
- 既有对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理解大多强调二者的区别,并执着于某个领域性或行业性的特殊考察,尚未在工匠学理路上关注它们之间的共通性和互动互释的内在关联。为此,有必要在总体性辩证法下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问题课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分析,不仅在理论一般意义上逻辑地阐明何谓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二者的融合,而且历史性地说明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实践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所具有的塑造物与塑造人、成物与成己的双重功能。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是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的关键,共同构成职人伦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只有将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劳作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合内外之道地求真向善臻美,才能既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个体从“知之者”到“乐之者”再到“是之者”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展开,让实践主体在“去存在”的道路上成为“技艺型新匠人”,在总体上开显出生命力量与劳动意义。
- 张秀华
- 关键词:总体性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