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会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改良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只带血管蒂的改良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胸大肌皮瓣时蒂部只保留血管,利用改良只带血管蒂的胸大肌皮瓣对6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包括舌癌3例、舌咽癌1例、牙龈癌1例、颊癌1例。结果:术后皮瓣血供良好,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结论:只带血管蒂的改良胸大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 王恩群张菊会李俊杰沈媛梅玲廉攀峰
- 关键词:组织瓣胸大肌口腔颌面缺损
- PRDX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构建带FLAG标签的过氧化物还原酶3(peroxiredoxin3,PRDX3,PRX3)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在人舌癌SCC15细胞中的定位进行检测。方法以乳腺文库为模板,PCR扩增带有FLAG标签的PRDX3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插入到PCDH空载体中,构建成PCDH-FLAG-PRDX3,质粒测序正确后瞬时转染入人胚肾293T细胞,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克隆载体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RDX3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CDH-FLAG-PRDX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293T细胞后成功表达了FLAG-PRDX3融合蛋白;细胞免疫荧光显示FLAG-PRDX3蛋白定位于舌癌SCC15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于细胞核内。结论成功构建了带FLAG标签的PRDX3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定位于舌癌SCC15细胞质中,为进一步明确PRDX3在舌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张春霞程龙麦宏旭王琳张菊会王恩群叶棋浓
- 关键词:克隆真核表达亚细胞定位
- PHLPP2基因小干扰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舌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PHLPP2小发夹RNA(shRNA)的Tca8113细胞系,研究敲低PHLPP2对Akt Ser473磷酸化水平和Tca811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设计并合成针对PHLPP2基因的shRNA,并将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SIH-H1上。经测序成功后,包装病毒并感染舌癌细胞Tca8113,建立敲低PHLPP2的稳定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RNAi的干扰效果。利用Western印迹实验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敲低PHLPP2对Akt Ser473磷酸化及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经测序证明,成功构建PHLPP2 shRNA真核表达载体。q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构建的shRNA能有效抑制PHLPP2的表达,并构建敲低PHLPP2基因的Tca8113稳定细胞系。实验表明,敲低PHLPP2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并升高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成功构建PHLPP2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能有效抑制PHLPP2基因的表达,且能升高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并促进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研究PHLPP2在舌癌中的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 林佳佳程龙杜佩云姜丽娜麦宏旭夏靖霖张菊会叶棋浓王恩群
- 关键词:舌癌慢病毒属
- PinX1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与hTERT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原核表达人Pin2/TRF1结合蛋白X1(PinX1),确定该蛋白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催化亚基的相互作用。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PinX1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isPinX1,经双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His-PinX1的表达;用His磁珠纯化His-PinX1,在人肾胚细胞293T内检测His-PinX1与hTERT的相互作用。结果:扩增得到980 bp的PinX1基因;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相对分子质量约57×103的His-PinX1获得表达,且纯化的His-PinX1与hTERT具有相互作用。结论:表达并纯化得到了与hTERT相互作用的His-PinX1,为深入研究PinX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廉攀峰程龙关鑫邹大阳梅玲李俊杰张菊会王恩群叶棋浓
- 关键词:原核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 骨缝牵张成骨的比较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比较HE染色和三联染色中不截骨的缝牵张成骨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不截骨直接三维牵张羊颧骨缝,固定期1、3、5、8周取材,进行三联染色和HE染色,与对侧空白对照标本比较,观察缝区组织变化、新骨质形成情况。结果:骨缝被牵开后1周,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毛细血管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形成、排列有序,3周时以胶原纤维为主,形成较成熟的骨小梁,周时编织骨形成,8周时未见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结构成熟完整。结论:三联染色5显示固定早期大量胶原纤维形成,染色显示新骨形成速度快。
- 王恩群张菊会刘彦普周树夏
- 关键词:缝牵张成骨骨缝骨质形成胶原纤维
- 颧骨缝牵张成骨的定量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缝牵张成骨过程中ALP、BGP、Ca含量变化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牵张成骨后的标本经过匀浆、离心,进行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量新形成骨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利用骨钙素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骨钙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含量。结果:骨中碱性磷酸酶在牵张成骨后1周明显升高,3周达到峰值(3.42±0.35)U/g,5周有所下降,8周时接近对照组水平;骨钙素的水平在牵张成骨后有所增加,3周明显上升,牵张成骨后5周达到峰值(74.86±2.71)ng/g,8周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实验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牵张成骨进行,钙含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牵张成骨后5周,实验组钙含量明显增高,8周时钙含量(46.56±2.20)mg/g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牵张成骨时大量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先后形成,牵张区钙化迅速,促进新骨质形成。
- 张菊会林佳佳张春霞任伟胡红胜邓刚王恩群
- 关键词:缝牵张成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钙
- E4F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与p53的相互作用
- 2014年
- 目的:构建E4 F1野生型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与p53的相互作用及对下游基因p53的调节。方法分别用普通PCR和重组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E4F1野生型编码序列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突变型序列,分别将其以正确相位构建到pXJ40-MYC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MYC-E4F1和MYC-E4F1(Δ32-8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并转染293 T细胞, 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的表达。将MYC-E4F1和MYC-E4F1(Δ32-81)质粒与FLAG-p53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其相互作用,野生型及缺失突变型表达载体共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检测其对下游基因p53的调节。结果 E4F1重组质粒及其突变型构建成功,在293 T细胞中鉴定表达正确,野生型及突变型E4 F1均与p53存在相互作用,突变型的结合能力增强,野生型E4F1升高p21蛋白表达水平,而突变型不改变p21蛋白水平。结论成功构建E4F1野生型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二者都能与p53相互作用且突变型结合能力更强,野生型E4F1升高基因p53的靶基因p21的蛋白表达水平,而突变型不改变靶基因p21的蛋白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E4 F1对p53的调节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 廉攀峰程龙关鑫邹大阳梅玲沈媛任伟张菊会叶棋浓王恩群
- 关键词:P53蛋白相互作用
- 神经生长因子对脂多糖诱导的成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成骨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Griess试剂法测定培养基上清中NO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Real-time定量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TNF-α、COX-2和NF-κB mRNA表达。结果 NGF高中剂量(100ng/ml、10ng/m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成骨细胞NO的释放,该浓度下细胞活力不受影响;NGF可显著抑制TNF-α、COX-2和NF-κB基因表达。结论 NGF通过减少NO释放,抑制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 汪琼路晓淼张红园梅玲张菊会王恩群沈园李俊杰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成骨细胞脂多糖COX-2NF-ΚB
- 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在前牙区早期种植术后的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在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腭通路翻瓣技术与传统翻瓣技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前牙区的种植切口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40例前牙区早期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腭通路翻瓣组(20例)和传统翻瓣组(20例),记录种植术后1、3、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和术后5d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平均差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量化表对术后5d疼痛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腭通路翻瓣组患者舒适度较好。结论:腭通路翻瓣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牙槽骨吸收,同时减轻患者疼痛,但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技术是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 牛休闲梅玲朱泓徐浩国张冠雄张菊会王恩群
- 关键词:牙槽骨吸收
-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下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新骨形成影响的研究。方法:12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下颌骨体部制作15mm×8mm的单侧洞穿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生理盐水。每周抽取耳缘静脉血行血清钙、磷浓度测定,术后3,6周每组各处死3只分别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microCT检查、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观察研究骨缺损区不同实验周期(3、6周)的缺损组织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比较micro CT各项指标,显示实验组BMD、BV/TV、Tb.Th、Tb.N高于对照组,BS/BV、Tb.Sp则对照组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HE及masson染色提示实验组胶原及纤维高表达,大体观察及X线检查进一步证明以上结果。结论: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GF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操作性。
- 梅玲查佳安汪琼张菊会沈媛李俊杰王恩群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骨缺损下颌骨MICR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