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赫
-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钛纳米管对小鼠前成骨细胞FAK与RhoA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纳米管拓扑结构对于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假设钛纳米管通过与FAK及Rho A相关通路介导的细胞粘附及增殖。方法:以NH4F电解液生成不同孔径(40nm and 150nm)二氧化钛纳米管。分别培养...
- 张赫杨生
- 关键词:拓扑结构种植体
- 文献传递
- 一种静电纺丝三明治样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三明治样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到上依次为nHA/SF层、SF层和nZnO/SF层,其中nHA/SF层为覆载羟基磷石灰的丝素蛋白纤维,SF为丝素蛋白纤维,nZnO/SF为覆载氧化锌...
- 杨生向静季平李雨舟张赫李勇黄楠楠
- 文献传递
- 钛纳米管及不同化学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在不同培养基中,对比研究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Ti O2纳米管表面的成骨向分化特点。方法:分离并纯化MSCs,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 O2纳米管。使用4种培养体系:常规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1α,25-双羟维生素D3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分别在光滑面纯钛片,管径30、70、100 nm的Ti O2纳米管表面培养MSCs,3、7、14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21 d后检测钙沉积量;14 d后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及OSX的表达。结果:同一种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组碱性磷酸酶活性(F=338.542,P=0.000)、钙沉积量(F=417.012,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14.419,P=0.000)和OSX(F=42.011,P=0.000)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种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碱性磷酸酶活性(F=53.170,P=0.000)、钙沉积量(F=264.268,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3.196,P=0.037)及OSX(F=5.895,P=0.003)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养体系与材料结构有交互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F=6.322,P=0.000)、钙沉积量(F=33.330,P=0.000)、OSX的表达量(F=2.825,P=0.015),其中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是最佳组合。结论:MSCs的成骨向分化与材料的表面结构和诱导药物的化学刺激相关。在相同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MSCs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下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好;在相同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更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的组合条件最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
- 王明张赫杨生王璐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IO2纳米管成骨分化地塞米松
- 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缓释系统的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相对于纯钛来说,二氧化钛纳米管除了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及提高骨整合速度的能力外,还可以作为纳米储存器负载药物。目的:制备负载地塞米松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载药系统,检测其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采用滴加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负载地塞米松。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制备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复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及接触角测试检测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后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二氧化钛纳米管结构完整,管径大小均匀,约为70 nm,排列整齐。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完全覆盖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成功封堵二氧化钛纳米管管口。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从第5层开始,接触角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变化的锯齿状。在最开始的3 h出现轻微的暴释现象,约32.7%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之后出现药物缓慢释放现象;24 h后,约52.3%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7 d后,仅有极少量药物从纳米管中释放出来,二氧化钛纳米管内保存的地塞米松为8.0%-10.0%。
- 王明张赫王璐邓锋杨生
- 关键词:生物材料缓释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阳极氧化地塞米松缓释
- CBL对口腔正畸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制定诊疗方案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索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对口腔正畸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制定诊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选择42名口腔正畸学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C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21人并各自分为3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CBL和传统教学。按照同类型病例每次6例的教学内容,经过4次完整周期的教学。分析2组学生考试成绩,考查学生治疗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正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旷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参与授课的教师和实验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CBL教学的评价结果。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为(88.61±8.34)分,对照组为(76.13±8.5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1);及格率:实验组为96.12%,对照组为87.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2)。在第1次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31.00%和36.70%。2组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33.31%和33.30%:第2次教学中实验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约为68.80%,对照组为45.70%,2组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62.72%和43.37%;第3次教学中2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70%和51.20%。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95.00%和66.70%:在第4次教学中2组诊断正确率为97.80%和55.30%,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98.30%和75.60%。结论C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制定治疗计划的正确率和合理性,可提高学生分析病例能力,但会增加教学成本和学生的课程负担。
- 张赫邓锋张翼杨生夏熹
-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
- 三维有限元分析唇侧矫治器的位置改变对上前牙组牙阻抗中心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唇侧托槽位置改变对上前牙组牙阻抗中心的影响。方法:建立唇侧片段弓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模型包括3个不同托槽位置高度的子模型。弓丝设置为刚性体。以上颌中切牙之间的弓丝平面为起点,通过正中矢状面分别施加平行于咬合平面的内收力,每向上0.5mm增加一组内收力,当上颌前牙切缘中点的位移与根尖的位移比值接近1时,则认为上前牙发生了整体移动,该施力点的方向通过上颌前牙的阻抗中心,从而确定阻抗中心垂直向的高度;以同样方式在上颌前牙组牙的正中矢状面施加垂直压入力,确定阻抗中心矢状向的位置。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托槽距离切缘4mm时,阻抗中心位于上中切牙切缘根方18mm,腭向13mm;距离切缘5mm时,阻抗中心的位置位于上中切牙切缘根方16.5mm,腭向13mm;距离切缘6mm时,阻抗中心的位于上中切牙切缘根方17.5mm,腭向12mm。结论:唇侧托槽位置高度改变时,内收上前牙体系中的上前牙组牙阻抗中心位置变化较小。
- 吕志鹏张翼王超黄倩倩王华桥张赫
-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
- FAK信号通路在表面微纳结构影响MC3T3-E1细胞自噬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 <正>目的:钛是常用的医用种植体材料,但其表面生物惰性是影响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种植体表面结构进行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了解细胞如何对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应答的机制是指导和设计种植体表面的重要...
- 李玲婕陈陶张赫何萍聂玲王超杨生宋锦璘
- 关键词:表面改性细胞自噬生物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不同管径钛纳米管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管径钛纳米管表面结构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粘附、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扩增rMSCs,成骨向诱导分化及流式细胞鉴定;阳极氧化法分别制备管径30、70、100 nm的TiO2纳米管,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接触角测试材料表面亲疏水性;MTT法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及增殖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形貌。评价细胞在纯钛,管径30、70、100 nm的TiO2纳米管表面成骨向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特征及矿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诱导14 d后Runx2及OS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rMSCs具有成骨向分化的能力,CD29阳性细胞为99.65%;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表面管径均达到设计要求;管径为70 nm的TiO2纳米管材料表面亲水性较好(P<0.05);MTT结果显示70 nm组rMSCs的粘附、增殖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30 nm组在成骨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组(P<0.05)。30 nm组在成骨诱导21 d后表面矿化高于其他组(P<0.05)。30 nm组在成骨诱导14 d后Runx2及OSX基因表达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与光滑面纯钛相比,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对rMSCs的作用各不相同,rMSCs在70nm表面增殖能力和粘附性较好,但在30 nm表面的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强。
- 王明杨生邓锋王璐张翼张赫
- 关键词:TIO2纳米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骨皮质切开术对比格犬前磨牙压入移动影响的三维形态学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估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前磨牙压低的加速效应和牙根、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 8只比格犬的下颌骨两侧随机分为实验侧、对照侧,实验侧用骨皮质切开术和微种植体支抗(MIA)压低第三前磨牙(P3)和第四前磨牙(P4),对照侧用MIA压低P3和P4。在术前和加力后2、4、8、12周分别拍摄锥形束CT,分析P3、P4的压低量、根分叉和根尖区的牙根吸收量以及周围牙槽骨高度降低量。结果实验侧牙齿的压低量明显大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和对照侧牙齿根分叉、根尖区的牙根均出现吸收,加力后12周实验侧根尖区牙根吸收小于对照侧(P<0.05);牙槽骨高度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加力后8、12周时,对照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明显小于实验侧(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能加速磨牙的压低,同时能减少压低过程中的牙根吸收。
- 喻凤邓锋张翼朱亚玲张向凤张赫王华桥
-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牙根吸收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修复大鼠口腔黏膜创口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5只雌性SD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分3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缝线组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间断缝合1针闭合创口,504黏合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封闭创口,术后7d进行创口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取2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口腔黏膜1 cm×1 cm的正方形缺损模型,分2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504封闭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涂布缺损区,术后10 d进行缺损部位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大体观察显示3组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流脓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显示,缝线组创缘上皮完整、连续,上皮钉突短而平,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多,缝线轨迹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自然愈合组、504黏合组黏膜上皮愈合完好,上皮钉突细而长,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数量多,504黏合组纤维排列较针缝组更为紧密有序;②口腔黏膜缺损模型:大体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创口愈合不全,未见肿胀、坏死溃烂等感染情况,504封闭组创面基本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黏膜缺损明显,上皮层与固有层连接不紧密,可见坏死组织、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04封闭组黏膜缺损创缘长度显著减小,固有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纤维排列一致有序;③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的异物反应小,可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为封闭口腔黏膜创口的一种潜在方法
- 胡开维聂玲张赫李雨舟杨生
- 关键词:缝线口腔黏膜创口生物相容性